在芦家滩一带,1团三营构筑了阻击阵地,在阵地前沿敷设了地雷;突击部队主力一营、二营和特务营隐蔽于芦家滩以北和西北一线,待机出击。
5日下午3时15分,淮安来援日军240余名乘坐7辆卡车,进至周庄附近。这天东北风大起,黄尘遮日,飞沙扑面。1团三营战斗警戒分队在周庄与敌接触后迅速撤回。敌继续进至韩庄附近,至我阻击阵地前约500米时,三营轻重机枪猛烈开火。敌军在慌乱中,闯入我在公路以北预设的地雷阵。触发雷、引发雷,一阵接着一阵爆炸,炸得日军血肉横飞。敌后续部队不敢再沿公路前进,向我三营阵地迂回,企图绕过草荡。二营发现后,立即予以阻击,迫使日军缩回韩庄固守。
在我军攻打车桥后,驻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第65师团第52旅团的六十大队先后在淮安集结,由三泽大佐统率,将分批驰援车桥之敌。不久,敌第二批增援部队约200人又到;下午5时30分,第三批援敌100余人赶到;紧接着,第四批跟着到来。但由于遭我侧击,增援日军都猬集于韩庄。
黄昏,风沙依旧,暮色昏暗。韩庄之敌多次偷袭我三营阵地。晚上7时许,敌又集结主力猛攻,企图突破我正面阵地,均被我军击退。由1团二营和三分区特务营组成的突击部队犹如猛虎下山,分成4个箭头扑向日军。六连首先攻入,进占韩庄西头。日寇横尸60余具。四连和特务营一连分别由北、西两个方向攻入韩庄,随后五连也自东面突破,把日军截成4段,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晚上10时许,三营俘虏的日军军官中,有一名身负重伤而又狂呼乱叫的军官,身挂银鞘指挥刀,战士们把他抬到包扎所时,已经气绝身亡。经俘虏辨认,正是三泽。
车桥战役烈士陵园。张冰供图
瓮中捉鳖战斗告捷
正当在韩庄展开白刃战之际,草荡东侧发现一簇簇火光。
原来,一部分日军由伪军淮安保安团30余人带路,趁夜暗从我军阻击阵地右翼徒涉偷渡芦苇荡,进至草荡东北,遭到1团七连和泰州独立团的堵击。敌一部逃向三面环绕险阻河道的小马庄。上午10时许,1团一营攻击小马庄之敌。经过反复冲杀,我军迫使敌人退据数间小土围。
5日下午2时许,经我打击,敌援兵溃乱,四散逃窜。有的跳进芦苇淤泥里,有的窜到我打援纵队指挥所附近,被警卫员、通信员捉住。天色大明后,战士们仍在到处搜捕溃敌。“活捉鬼子呀”“缴大炮啊”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正在此时,1辆汽车载着120余名日军,企图进至小王庄、韩庄之线,遭到特务营、一团二营拦路阻击,敌转身逃回周庄据点。溃败中,一群头发焦枯,脸面烧肿,浑身污秽的鬼子,没命地向公路奔走,被我军跟踪追上俘虏。
与此同时,偷渡芦苇荡的30余名伪军,绕道到师指挥所附近后,也被山炮连“照单全收”。担任曹甸、塔儿头方向的打援左纵队,也在大施河击退了来援日军。至此,宝应城以南的日本侵略军全部龟缩在据点里了。
6日清晨,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逃往淮安,新四军取得胜利,车桥战役顺利结束。此役共歼灭日军大队长以下465人,内俘中队长以下24人兼伪军483人,缴获92式平射炮1门及其他军用品无数。新四军也付出了牺牲54人、138人负伤的代价。
车桥战役的捷报传到延安,在延安的陈毅军长发来了嘉奖电:“车桥之战,连战皆捷。斩获奇多,发挥了第一师部队历来英勇果敢的作战精神,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新四军收复车桥的消息,赞扬这是“以雄厚兵力”打的一个“大歼灭战”。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祝贺这一胜利的社论。第18集团军(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一书中曾经指出:“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车桥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震动了日寇,许多日军惊恐不安,悲观绝望,甚至惶惶不可终日。3月10日,驻守东台的日军竟有12人集体上吊自杀。不久,第1师乘胜扩大战果,以多路小部队挺入车桥边区,曹甸、泾口、泾河、周庄等12市镇日伪据点全部解放,淮安、宝应方圆50多里为我控制,使整个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来源: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