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加速推进后备力量 建设转型发展【2】

2016年03月18日08:5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不断创新后备力量编组模式

转型发展,落实编组是关键。把人员编实,把队伍建强,是推进后备力量建设全面转型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必须积极探索属地编组、优先编组、行业编组相结合的路子,不断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编组模式。

依托行业“系统编”。依托行业系统成建制编组民兵预备役人员,这是后备力量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这种编组模式,主要适用于编组“军队有需求、地方有优势、建设有条件”的专业性较强或适宜储备的后备力量。它具有成建制成系统、人装一体和平战结合等优势。具体编组中,应着眼国家统筹,依托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网络等行业系统,组建相应专业民兵预备役部队;着眼地区差别,依托行业系统编组对口专业力量。依托地方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地质测绘、水文气象、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化工、水利等行业系统,相应成立基层武装部并组建对口专业分队;着眼维护国家海洋安全需要,依托渔政、海监、海洋运输等行业,组建海上民兵队伍,在发生海洋权益争端时,发挥海上民兵的战略威慑、警戒防卫与支援保障作用。

军地联建“融合编”。这种编组模式主要适用于编组职能相近、需求相似、资源相通的后备力量队伍。要整合应急应战资源,合理区分民兵、预备役部队、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的职能,避免职能交叉。要统一协调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单位,以协调会形式共同议定年度整组任务,统一编、分开建、联合用。要合理统筹资源,既要盘活属地资源,把户籍在当地和工作生活在当地的人员编进来,也要跨区统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专业对口率。

创新驱动“模块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客观上为后备力量编组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新经济组织拓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形成了后备力量组织建设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具体运用时,应坚持党管武装,通过党建带群建促进后备力量组织落实;实施模块编组,依托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交流平台、高等院校学生军事俱乐部、新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内部组织建立民兵预备役组织;编组规划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条件成熟的就单独编,条件不成熟的就纳入编。

提升后备力量建设法治化水平

转型发展,法规制度是保障。推进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必须遵循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真正把法治意识树起来、让依法抓建兴起来,早日实现治军方式“三个根本性转变”,全面提升后备力量建设法治化水平。

健全法规制度。在国家层面上,要进一步完善兵役法,重新启动民兵法立法工作,推进预备役士兵法立法进程。在地区层面上,要出台相应建设规范,如民兵建设规范、预备役部队建设规范、现役部队预编兵员管理规定等。此外,还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完善教育训练、日常管理、力量使用、经费保障、装备建设等制度,全面提高后备力量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明晰军地责任。推进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应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在推进后备力量建设的事权、财权与责任边界定清晰、明确到位,使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力量建设责任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化、规范化,促使后备力量建设转型走上法治化轨道。

强化法治激励。义权均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遵循之一。2012年中办9号文件规定,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社会参与、分级落实的民兵预备役权益保障机制,并对民兵预备役人员遂行平时战时任务时的优待抚恤作出了规定。因此,在严格落实规定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研究制定民兵预备役人员履行国防义务权益保障的具体办法,构建体现后备力量建设特点、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激励体系,不断凝聚起自觉参加民兵预备役、积极支援民兵预备役建设的磅礴力量。

(黄相亮 作者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后备力量教研室主任)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