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看!少数民族战士如何练成"武状元"【3】

2016年03月29日09:48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敢于挑战自我,方为人生强者

  沙场“蜘蛛人”

  ■卢 扬 周 鑫

  人物名片:代那日苏

  第40集团军某团蒙古族战士,上士军衔,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尚草泉摄

  凌晨,距实弹打响仅剩半小时,无线电遭干扰仍处于瘫痪状态。

  发令所内,气氛越发焦躁起来。紧急关头,只见一名战士顶着头灯朝炮阵地狂奔架线,身手迅疾灵活如“蜘蛛人”,及时为火炮连上了指挥“神经”。他就是有线兵代那日苏。

  刚入伍时,这位蒙古族战士还只能算是身形彪悍的“草原牛”。

  从内蒙到辽东的新兵专列上,同车的战友都有说有笑,代那日苏则独自闷在一旁。细心的接兵干部主动找他聊天时才发现,这个蒙古族士兵几乎不会说汉语。新训开始,他不得不站在排尾学样子。

  “当兵就得当尖兵!”为了尽快融入环境,每晚熄灯后他就泡在学习室,捧着汉语字典一字一句地学。身边战友深受触动,主动带他一起读报纸,帮他纠正发音。3个月的新训结束,他不仅能顺畅地和别人交流,还被选拔为有线兵。

  体能是有线兵的根基,无论是放线、查线,还是攀登架线,都需要身体的力量、协调和耐力。

  单兵专业开训,代那日苏自信满满。可第一次爬杆架线,他就摔了个“底朝天”,在草原长大的他不仅对攀爬一窍不通,而且因为特殊的饮食习惯,体重明显超标。

  代那日苏摔了个跟头,捡了个明白:要想过专业训练的坎儿,新兵阶段积攒的那点底子根本不够。此后,他每天强化体能训练,经常练到肌肉酸疼,连床铺都爬不上去。经过不断摔下,又不断尝试,他可以几秒内爬到架线杆顶端。为了又好又快“接续线头”,仅一年时间他就消耗了近3公里长的“被复线”,手指经常被勒出一道道血痕……有耕耘必有收获。套改士官的第二年,他就在全团军事比武中,创造了有线综合作业的新纪录,“草原牛”化身“蜘蛛人” 。

  有一年实兵演习前夕,上级配发了某新型交换机,连长将电源线递到他手里说:“指挥所通联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学历不高的代那日苏虽然有些犯怵,但转瞬间,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困难再大也要克服!”

  为了弄清楚该型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他常常通宵达旦拿着技术资料和说明书边学边调试,实在琢磨不透,他便联系厂家请教技师。

  代那日苏很快掌握了该型交换机的使用要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着手设计制作教具,编写教案,将所掌握的技能倾囊传授给战友们。去年实兵演习打响,代那日苏合理分工、灵活补位,带领全班合力组建了指挥所有线通联网,实现通信保障全程“零失误”。

  心声

  当兵就当能打仗的兵

  ■代那日苏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刚入军营,我的起点并不高,语言上存在交流障碍,训练上遭遇重重困境,但我始终把练技能、当尖兵作为不变的追求,通过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超越,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并两次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