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新一代“四有”新军人当戒“三股气”【3】

2016年03月30日11:33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二戒暮气

以激情满格状态迎考

3、迈着“四方步”,难以起好步

声声战鼓催征人,改革征程步履疾。

放眼全国后备方阵,大变革春雷乍起,大转型风云激荡,大江南北浪涛奔涌。然而,与滚滚时代潮流逆势而行的一些不合拍现象,也令人深思。

某军分区领导谈起这样一件事:他到一个县人武部检查民兵整组时,看到该人武部部长办公室摆放着功夫茶具和文房四宝,说起养生和字画等“雅好”,这位部长如数家珍,可组织应急分队点验时,排长和骨干的名字却叫不上几个;对旅游景点、风土人情、当地特产了如指掌,对辖区内兵要地志、动员潜力和社情民意却知之甚少。

“整天琢磨着养生,不思考养兵;光研究书法,不探索兵法,能带好兵、备好战吗?”

他们在查找剖析原因时还发现:有些同志身体保健做得多,精神“保健”做得少,呈现“亚健康”状态;有的上班在家门口,衣食无忧、乐哉悠哉;有的暮气沉沉、懒懒散散,工作经常慢半拍,甚至慢几拍。

迈着“四方步”,怎能开好局、起好步?

武汉市武昌区人武部政委钟桃云说:“当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之一步,差之千里,若不破除这种暮气,就难以振奋士气。”

暮气,看上去不会影响啥,其实很可怕。

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朱利说:“部队是准备打仗的钢铁集体,暮气一旦在思想扎根、行为固化,就具有难以根除的顽固惯性,给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危害。”

齐步走的方阵,永远产生不了世界冠军。克劳塞维茨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才是真正锐利的刀刃。”

试问,若把改革大业托付给暮气沉沉的人,党和人民能放心吗?

4、英雄气是我们的元气

气为兵魂。

朝鲜战争时,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敌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在那场血雨腥风的“钢”与“气”的较量中,志愿军凭借强大“气场”,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

随后的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毛泽东又敏锐地强调“需要克服过去那种游击习气。”这“一正一反”关于“气”的经典论述,振聋发聩。

记者以“你身上存有暮气吗?”为题,对50余名党员干部座谈,14名同志不隐讳地说,用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担当新使命的标准去衡量和审视,自己身上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暮气。

暮气关乎风气,影响战斗力。湖南某预备役师政委胡嘉晖说,清朝“八旗铁骑”曾气吞万里如虎,战无不胜,后来沾染市井习气,从扬鞭跃马沦为提笼遛鸟、养狗种花,最终积羽沉舟、一败涂地。血的教训证明,这是损害战斗力最致命的腐蚀剂。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对军人来说,精气神是永不过时的血性、节操和美德。很多同志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部队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是小事,不可不察。

30多年前,当我国百废待兴、改革开放遇到重重阻力之际,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新的事业。”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激发官兵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伟业不会从天降,军中万事出艰辛。

习主席的谆谆教诲,在省军区系统官兵中引发热议。不少同志谈到,气可鼓,不可泄;劲可提,不可松。在改革大考面前,如同两军对垒时的第一场战斗,建筑高楼时的第一块基石,军人身上那种浩荡激扬之气,就是不可或缺的“元气”,一定要状态满弓、激情满格,让血性迸发、英雄气喷薄!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