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2016年06月13日13:41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五大战区的“一号文件”说了什么?

  三湾改编的“根” 改革强军的“魂”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关于军魂永固的新闻调查与思考

  ■本报记者 丁海明 张 良

  引子

  人民军队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历史的灯盏,时代的火炬,虽然隔着万水千山、雄关漫道,却闪烁着一脉相承的真理之光——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江西永新一个名叫三湾的小村庄,见证了刚刚诞生两个月的人民军队的脱胎换骨。永载党史军史的“三湾改编”,留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等开天辟地的治军方略。

  88年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一场瑞雪纷飞中,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成为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标定的政治方向。

  不难发现,当年战火,今日盛世,风云激荡与沧海桑田之间,沉潜着薪火相传的同一条历史经纬、时代脉络——军魂。

  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改革创新史,更是一部党指挥枪的军魂史。

  离开政治建军的改革,是“不归之路”;没有军魂支撑的强军,是“空中楼阁”

  该改的不能再等,该守的必须守住

  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幕开启数月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确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烈度。

  4月18日,北京,百望山下,国防大学,全军高级干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专题研讨班开课。改革撬动的军队建设发展深层问题,深深触动着将星云集的百望山——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才能强军?改革究竟要改出个什么样子?强军究竟要强出个什么样子?

  军队建设发展每临大考,历史的巨大问号总是惊人相似。从百望山回望这所全军最高学府的来时路,可以追溯到井冈翠竹掩映下的红军教导队、长征路上的工农红军大学、宝塔山下的抗日军政大学。那时前辈,面对红旗能够打多久,面对星星之火能否燎原,面对风雪迷漫此行何去,思索的同样是心中的旗与脚下的路。

  承平日久,改革空前。这场仗,怎么打?这条路,怎么走?当将领们把目光深深投向改革初衷与远景时,历史和现实发出了洪钟大吕般的应答。

  历史启示我们——从建党之初到建军之始,共产党人在长达6年的乾坤巨浪和血雨腥风中,摸索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完成了“党指挥枪”的军魂的探索与确立。“正是有了这个魂,才使我们与旧军队彻底决裂,才使我们区别于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才使我们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武装力量,才有了后来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崛起东方的胜利。”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中心主任刘茂杰告诉记者,“看不透这个历史的‘根’,就立不起今天改革强军的‘魂’。”

  现实警示我们——为什么波澜壮阔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会出现在今天?今夕何夕?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三年后,是古田全军政工会召开整整一年后,是军队反腐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参加研讨班的将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强烈心声:惟有高举“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时代火炬,才能照亮改革强军的路,“没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这一系列战略运筹作为前提,改革强军断难启幕!不可想象,在‘旧常态’下,改革强军能够如此浩荡推进!”

  历史与现实的共鸣,让这样一个共识逐渐清晰——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这就是改革的路径。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就是强军的目的。

  该改的不能再等,该守的必须守住。改革强军的魂,就是我们的军魂!

  对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险的“醉太平”

  研讨班上,一位将军回忆起自己多年前在国防大学读书时情景,至今记得第一次上“应对媒体”课时受到的冲击。

  当时扮演“西方记者”的记者问:“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有什么不对?”

  “那堂课让我明白了,这个在我看来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必须明确应对的问题。”

  从基层部队调研路上直奔研讨班而来的某军种一位将军说,调研中遇到一位连队指导员,他给官兵搞改革强军教育,官兵对他的教案不感兴趣,一筹莫展时,发现手机里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很有煽动性,引用其中一些素材,官兵很爱听。这微信中的观点对不对呢?这位指导员模棱两可,但他的教育课,从此依赖上了这个微信公众号。

  将军告诉指导员:“教育引人入胜追求可嘉,但这本质上是把官兵的教育权交给谁的大问题!不信党的威信,却依赖一个来路不明的微信,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将军说:我们不能只盯着演兵场上的“醉太平”,殊不知,对拔根去魂的麻木,才是最危险的“醉太平”。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汇集着前来中国留学深造的外军军官。这里的故事,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叩问着每一支军队的“魂”。

  数年前,某国军队的一名军官入学来到防务学院。这位军事素质非常过硬的外军学员给中国教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总是固执地认为,中国军队作战思想OK、战斗力OK,“但你们为什么总是凡事先讲‘军魂’?”

  带着对中国军队的赞美与不解,他毕业归国。多年后,这位军官从他陷入战乱的祖国,给中国教官传来了这样的邮件:“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却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战乱、民众陷入水火……我终于明白,一支军队失去信仰,再能打仗都是乌合之众;我终于明白,是‘军魂’让中国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大考,一堂“应对媒体”课,一个指导员的教育课堂,一位远在万里之遥的外军军官,从不同维度交织出关于军魂的沉思——如果说改革是大潮奔涌,军魂便是定海神针。离开政治建军的改革,是不归路;离开听党指挥的强军,是断头台。

(责编:闫嘉琪、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