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当军转遇见网络,我们看到什么【3】

 
2017年02月28日08:15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当军转遇见网络,我们看到什么

幕后:各取所需的百宝箱

网络的另一端,哪些群体在默默关注?他们在意什么又担心什么?他们希望从网上受益什么?

笔者从网友留言中观察发现,不同群体关注的重点也不同。被确定为转业对象的干部,关注的多是“怎么往好方向转”,即转业时自己能拿到多少补助、能不能被安置到更适合的工作岗位,转业后福利待遇如何等;任职时间较长、即将达到转业条件的干部,面对选择彷徨、本领恐慌和家庭负重,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到底要不要转”,即军转干部在地方的发展前景和军改后干部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两相对比从中找到出路;一些志不在军营的年轻干部,他们关注的焦点则是“什么时候能转”,即军改后政策怎样规定转业的年限、职级等最低门槛。

有意思的是,随着转业军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不少非军人家属也同样关注着军转,笔者在某网站就看到这样一条帖文:儿子今年想考军校,请问在部队发展压力大不大,将来转业到地方工作前景如何?

关注军转的人,怎么看待网络军转?

有人把它当资源库,希望通过网络了解政策,或者希望在网上提前找好再就业单位;有人把它当“家”,大家可以“坐下来”聊聊家长里短,分享经验,吐吐槽、发发脾气;有人把它当作老师,好参考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希望走好自己的路。

老袁说,从萌生转业愿望时起,自己渐渐习惯了在网上“溜达”。在网络上“溜达”久了,老袁发现,有时候问计网络不失为良策。

就在前些天,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一片哗然,一位名叫刘虎城的考生晒出了一张准考证——他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而北大金融专业是他唯一的目标。

刘虎城是笔者的一位军校同学,如今复员回到地方。从他在朋友圈的回复看出:他的转身并不那么难。他说自己能顺利脱下军装,一不靠“哭鼻子上吊”,二不靠“走关系送礼”,三不靠“与组织作对”,靠的是把在网上学到的政策知识、前车之鉴和经验做法融入自身,理性地做好每一件事。

他在微信上向老同学推荐了他所谓的网络智库——1个QQ群、2个微信公众号、1个论坛和1家网站。

笔者浏览后发现,其中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倒是他的一条“朋友圈”打动了笔者:“没有胆识和智慧,理想永远只能仅供参考。”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