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工作 把“箭在弦上”当成一种常态

2017年03月17日08:34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两会期间,练兵备战自然成为军队代表委员热议的一大焦点。议案提案里,透露出思战备战的忧患意识;发言交流中,表露着随时准备上战场的责任担当。

战争这头猛兽,最喜欢和善良的人们“捉迷藏”。它往往在你准备充分时悄然退却,又往往在你麻痹疏忽时突然降临。担负守护和平与安宁使命的人民军队,任何时候都要严阵以待,毫不懈怠。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军队由战而生,军人为战而练。军队的根本职能是打仗、是打赢,军人的根本价值是慑战、是止战。对军队而言,无论时代怎么变,强军备战这一主旨一刻不会变;无论军队怎么改,练兵打仗的主业始终不会改。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说的:这要务那要务,着力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第一要务;这责任那责任,聚力抓好实战化训练是官兵的第一责任;这标准那标准,战斗力是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

军不思战,国之大患。丘吉尔曾讲:“如果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战争没有爆发,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黄金。但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爆发了,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大英帝国。”有备才能无患,疏备必然招患。越是准备打越可能不必打,越是不想打越可能被动挨打。回顾历史,日本之所以敢屡屡侵犯我泱泱中华,就在于当时中方军队害怕打仗;强大的德国之所以不敢侵犯瑞士这个小国,很重要的在于备战意识强烈的瑞士人“迈出右脚是一位公民,迈出左脚就是一名战士”。事实说明,一支枕戈待旦、训练有素的军队,其慑战、止战的威力不低于百战百胜的雄师劲旅。

邦境不安,忘战必危。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狼来了”的残酷现实,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备战打仗意识,做好随时打硬仗的准备。倘若思想麻痹、精神懈怠,空喊“狼来了”,没有防备术,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遭遇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

有人说:“也许,你对战争毫无兴趣,但是,战争对你兴趣甚浓。”近年来,尽管部队在思战、谋战、备战上有很大进步,但仍有一些人对危险、危机缺乏足够重视。有的受“和平积习”影响,只想着当和平兵、任和平官,不想打仗、不谋打仗;有的说起车子、房子、位子眉飞色舞,谈起打枪、打仗、打赢来就没了兴趣;有的把练兵备战当标签贴,不严抓、不实训、不真备。眼睛里看不到战火,思想上燃不起硝烟,对备战提不起精神,怎能迎接挑战、打赢战争?

秦基伟在追忆刘伯承时讲到,抗战胜利前夕,少数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被“和平”麻痹了神经。在一次会议上,刘伯承把与会的高级干部带到一个练兵场,拿起步枪,趴在地上,瞄准靶子,“啪、啪、啪”连打三枪,然后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年岁大了,又是一只眼睛,打的成绩不算理想。但今天打靶,既是技术上打靶,也是政治上打靶。我们要打掉一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头脑里的和平麻痹思想。”这一举动,使与会者深受教育。秦基伟回忆说:“那三枪,充分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敌斗争的敏感性……后来的实践证明,谁做好了打仗的思想准备,谁的仗就打得主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天也迫切需要这样打一打,打掉一些人的和平麻痹思想。

改革涛声紧,备战步伐急。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提高战斗力,但作战对手绝不会等你改革就绪才挑起事端,等新质战斗力形成了才开始动手。时间不等人,问题不等人,打仗不等人,任何抱有因改革而可以让研战放一放、演训缓一缓、治军松一松、战斗力标准降一降的想法,都是有害的。越是改革全面铺开,越需要强大的战力作保证;越是转型逐步深入,越需要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始终把实战准备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本身就是对军队改革最有力的支持。

练兵备战,战是牵引,练是关键,只有把“战”弄明白,练起来才有的放矢;只有把“练”搞扎实,战起来才心中有底。准备战争必须首先研究对手、研究战争,这个问题理不透,看似建了许多项目、搞了许多活动,实则效益不大,甚至会贻误备战的时机。赢得战争必须重视实战化训练,这个问题抓不好,“实”不起来,“化”不到位,打赢的决心再大也无济于事。

以备慑战,以战止战,最终靠实力来说话。只有切实把“箭在弦上”当成一种常态,把“从难从严”练成一种习惯,把“敢打硬仗”养成一种本能,才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张西成)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