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越野训练,战斗装具如何携行有讲究!【3】
装具携行方式必须与实战对接
■军事经济学院军需系军队被装教研室主任 李刚
5公里越野课目对体能消耗很大,装具如何携行很有讲究。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一条核心的原则是必须与实战对接。
比如挎包,在我军“三横压两竖”打背包的艰苦年代,挎包是非常有效的物资携行包,但在我军配备了单兵生活携行具、战斗携行具的情况下,挎包携行物资的功能就弱化和重复了。事实上,目前我军配发的黑色挎包在设计时考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日常生活学习需要,从目前部队实际使用上来看就不尽合理:一是黑色挎包与各类作训服搭配时颜色差别过大,不利于伪装隐蔽;二是挎包内所装物资各不相同,有雨衣、碗筷、笔记本、洗漱用品等,这些物资如果需要,完全可以放进生活携行具里,不用再放在挎包中携行。
在基层部队,有的仍在使用传统分体单挂式的战斗装具,也有的已配发新型一体化的战斗装具,还有的根据自身实际采购和自制了部分战斗装具,情况不尽相同。建议在5公里越野训练中,各单位应按照实战要求选择战斗携行具、防弹背心、通信工具等进行配套,并适当根据人体适应性改进穿戴方式。
把每一个环节抓细些、再细些
■张科进
无独有偶,这两则新闻都关注了5公里越野训练中的战斗装具问题。新闻虽小,却颇值得讨论。
无论是发射二营的成绩被取消,还是战士王涛的做法被推广,都可以看出练兵备战意识已融入基层官兵的思想和行动中,值得肯定。但冷静思考,编者心情又是沉重的。
10多年前,当编者还在基层任职时,每逢战备拉练、5公里越野训练,官兵吐槽最集中的是,携行的战斗装具和生活装具太零碎,既不便于背负,也不便于取用。在编发这组稿件时,我们先后找多个战区和兵种的部队官兵了解,发现这个问题在一些单位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多难,只是我们没有真正重视它。也许,在战斗力建设的诸多环节中,它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但正是这样的“小问题”,反映出了各级抓作战准备的扎实程度。对身处战备、训练一线的官兵来说,这样的“小问题”在战场上同样是致命的,各级绝不能等闲视之。
战斗力建设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把作战准备的每一个环节抓得细些、再细些,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敲扎实了,能打仗打胜仗才不会成为一句口号。(杨永刚 温志晖 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