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火箭军官兵牢记强军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战略军种【2】

闫嘉琪、蔡瑞金、李永飞、杨永刚
2017年05月18日13:09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永葆本色不改

——始终保持从严求实的优良作风

“和平积弊”是战斗力最致命的腐蚀剂,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大敌。准备打仗,首先向“问题积弊”开刀。

这是一次席卷导弹军营的“头脑风暴”。

从领率机关到基层一线、从作战部队到保障单位、从中军帐到演兵场,火箭军将士展开“火箭军距离打赢还有多远,火箭军打胜仗是不是托底”大讨论。“敢不敢”的血性胆气之问、“会不会”的备战意识之问、“有没有”的和平积弊之问,振聋发聩的“领袖三问”,让大讨论引起阵阵思想波澜。

随即,火箭军出台《关于进一步纯正训风演风考风的措施》,制定加强实战化训练4个方面15条措施,旗帜鲜明提出“10个严格”“10个严禁”刚性要求,立起硬标准。

集中检讨,重拳出击。各级坚持标本兼治、上下联动、纠建并举,逐条逐项梳理出20类重点问题,剥筋见骨查短板,以刚性措施纠治练兵场上的沉疴积弊。

作风严实能够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从戈壁荒原到深山密林,一支支神剑劲旅进阵地、入“龙宫”,设困境、布险局,开展全员额全要素实地实案实训实演,用真刀真枪砥砺全天候、全时域实战能力。

改进作风是一次“大考”,正风肃纪是一场“硬仗”。按照“定位准、标杆高、行之笃”的标准要求,火箭军持续深入纠“四风”、正党风、树新风。

无论上级是出台重大决策,还是开展专项清理整治,火箭军从机关到基层,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走在前列,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他们制定“二十项措施”,刀口向内雷厉风行,释放了上行下效的正能量。

火箭军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习主席大抓作风建设战略意图,做到严字当头、以上率下、一抓到底。坚持以专题学习教育为载体,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火箭军落深落实。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火箭军党委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突出问题治起、从领导干部严起,制定落实20项具体措施,眼睛看己、刀口向内,无论是学习教育、开展批评,还是问题整改、建章立制,坚持真查真纠、真抓真改。

他们从解决“五多”问题、基层风气建设等方面入手,部署开展“十项整治”工作,制定下发《加强基层风气建设“十不准”规定》,严格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对基层反映的1868条具体问题逐一答复、责任到人、限时解决,军委机关检查抽查群众满意度达98.2%。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中,火箭军党委围绕习主席指出的10个方面问题,以整风整改的精神和求实务实的作风正本清源、革弊鼎新,主要领导带头为机关和部队上党课作辅导,引导党员干部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自觉当模范、作表率。

坚持挺纪在前执纪从严,从干部工作大检查、财务大清查到专项审计,从肃清郭徐案件流毒影响到开展巡视,他们围绕推进八项清理整治和“六个肃清”制定落实16项具体抓手,修订完善选人用人、财经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措施,释放出从严从紧、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火箭军党委认真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紧扣“学”的内容、“做”的标准、“改”的要求,以高度政治自觉强力推进,1700多名团以上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广大党员“四个意识”明显增强,维护核心、看齐紧跟更加自觉。

他们还突出用党章党规正心束行,严格落实《准则》《条例》,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上而下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举办机关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集训,制作《党员手册》,开展专项检查纠治突出问题,党内好传统好作风加速回归;坚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深入查找解决3类1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执行改进作风规定措施,制定落实领导干部“十个严禁”、基层建设“十不准”、控制饮酒“十条禁令”、改革纪律“八个不得”,使问题积弊得到有力纠治;广泛开展向“东风第一枝”、杨业功、谭清泉学习活动,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激发了广大党员履职尽责的巨大动力。

“绿水青山”新生态,导弹军营兵心聚。向上向好的风气,风清气正的环境,焕发出火箭军广大官兵强军兴军的政治热情,促进战略导弹部队事业不断前行。

奋力开新图强

——始终保持创业创新的进取精神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火箭军6个装备方队编成战略打击方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磅礴恢弘的气势,在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今天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核心战斗力持续攀升,已经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信息化条件下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导弹武器装备跨越发展的背后,凝聚的是科技创新的结晶!

近年来,火箭军围绕习主席确定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加强武器装备建设。

“导弹个头越来越小,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毁伤威力越来越强”,从“旧形”到“新质”的每一步跨越,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晶。火箭军打破技术壁垒,每年有1000余项科技成果问世,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得到推广应用,一批重大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导弹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抗干扰强突防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毁伤目标种类、火力覆盖范围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射程有序衔接、火力覆盖广泛、作战性能先进的新质战斗力体系,一柄柄御敌利剑成为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的战略重拳。

作为火箭军科研主力军的某研究院,每年承担近千项科研课题,有数百项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各类科技大奖,成为推动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创新源”。

他们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通过数字化改造以及新技术在导弹武器系统上的广泛应用,使部队指挥情报系统更加灵敏高效,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迅速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在千锤百炼中实现了新跨越!

作为高科技部队,“数字化”与“实战化”必须并驾齐驱,未来战场无声搏杀将越来越常见,创新将成为战争胜负的“引擎”。火箭军各级指挥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头脑里“科技创新”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

某导弹旅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起具有模拟操作、指挥控制、综合保障等功能的一体化指挥训练平台,各作战要素与旅、营指挥所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官兵不出营门随时随地都能展开训练,训练效益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近年来,火箭军严格落实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大力实施“神剑人才工程”,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数千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居于国内和军队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导弹专家已涵盖火箭军所有导弹旅。

军民融合是提升战略能力的又一“增长点”。火箭军部队借助地方科研集团科技、人才优势,先后与国内数十家大型军工集团和科研单位联手共建,与地方科研单位先后共建了11个军地协作人才培养站,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采取进厂驻训、联合攻关、挂职培养、项目合作等,培养1000多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帮带培养了80多名导弹旅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成为一线部队作战训练、科技创新、技术把关、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定海神针”。

他们打破人才、技术壁垒,与20多个地方科研厂家和高等院校建立联合育才机制,百余名院士签订带教协议,对科研骨干进行帮带培养,通过“订单式”规划、“导师制”帮带,培养出数百名专家型导弹技术“把关人”。催生数以千计的“金手指”“神瞄手”“神吊王”“专业通”,成为大国长剑雷霆啸天的人才基座。

如今,火箭军已形成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固态与液态并存的武器系列,实现“导弹装备集成化、操作系统简便化、指挥流程信息化”;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现代化导弹阵地,在祖国的崇山峻岭竣工;作战方式从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作战样式从依托既设作战阵地到无依托、野战化机动发射、随时能打;快速机动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迅速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飞跃。

(责编:邱越、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