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血泡的故事:打在脚上是泡 挤出去的是安逸的“脓血”
一双铁脚踏破风霜雪,一腔热忱涌动行伍间。
连日来,武警河北总队官兵如期踏上冬季野营拉练这一新年开篇征程。一路行军,冷热交叠——冷的,是滴水成冰、哈气成霜的酷寒低温天候;热的,是真打实备激荡出的实战火花,是官兵枕风宿雪热血豪情不减。沿着官兵脚步,追随铁流行进,风雪路上,冒着热气儿的鲜活故事可真不少。
故事一:“支前的小车推什么?”
主人公:总队训练处副处长丛浩
“及时梳理经验做法,搞好反思式总结。”冬季野营拉练方案中的这一条,让“老作训”丛浩除负责组织导调外,多了一层“观考者”的身份。这几天,他不仅要在衔接沟通上有工笔作画的细致劲,还要用“问题导向”画像写意,把那些拉练中暴露出的和平积弊靶子描出来、立起来。
一阵手机铃声在行进的队伍里响起,显得突兀刺耳,引起了丛浩的注意。一名机关干部接罢电话匆匆地跑向不远处的一辆越野车,又匆匆归队,手里拿的,是一个手机充电宝。
“真打实备不是口头说说,要落实到一步一动、一点一滴。”丛浩犹记得总队领导这样说。在热火朝天的行军现场,他不禁有了冷思考,“打仗那根弦,我们真的绷紧了吗?”
革命战争年代,支前的小推车推出了军队的胜利;如今,个别“无微不至的保障”究竟是“添翼”还是“添堵”?走进一辆穿插在队伍间机动保障的小车,丛浩发现一些不打仗的心态让实战化训练“走了调”,除了正常的传达保障外,这辆车承载了不该承载的重量:一些人习惯性地用手机通联,步话机叫不如手机铃响,充电宝、充电线传来传去,到了宿营地先找插口、先接电源;一些人请司机帮忙捎带耳机,少了平时的音乐环绕,行军路上就“使不上劲儿”,不观敌情、不察战场,只顾闷头听歌走路;有的把“运动件套”放在车上随用随取,护耳、暖宝、发热贴一应俱全,简单地把拉练当做一次短期、临时的吃苦训练。
现场,丛浩把自己看到的一项项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事拎了出来,导调组坚决叫停纠正了这类行为,更多经不住问、经不起战的细节也被曝晒出来。“平时训练哄自己,战时你能哄谁去?”行军日记里,丛浩写下这一句。他想,那时的工作总结,惯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描述战斗力,如今,要多瞄实情、多切时弊,要多泼冷水、多掐虚花——毕竟,喝彩决不能在战争来临之前。
故事二:“你的行军背囊里都有啥?”
主人公:邯郸支队机动中队中队长万綪綪
远远看向军用地图上一个个点状目标和红蓝色箭头,一串小红旗连在一起就像一个反写的问号,中队长万綪綪对自己发问,在任务牵引这个坐标系中,我们的能力素质能胜任吗?
开拔前,几名骨干向正在领取战备背包的战士传授“攻略”:如何背省力不泄力,怎样呼吸迈步才能最大限度保存体能,就连何时喝水、哪个节点上厕所亦有经验心得之谈。然而,万綪綪一个简单的提问,却让现场气氛尴尬了——你的行军背囊里都有啥?本该“一口清”的问题几个人来来回回说不清,数来数去,总是漏数几样“家伙什儿”。
战斗力标准从硝烟中来,到炮火中去,凝铸了“唯一”的尺度。如今,一场综合演练在部分官兵眼中成了单纯比脚力的运动会、一场拼负重的拉力赛,却忽视这是一场“走、打、吃、住、藏、管、保”的全面锤炼,一味重“走”轻“练”,安全员、运动员多了,反衬指挥员、教练员少了。
“打开行军背囊,闭着眼也得知道东西有什么、在哪里;翻开自己的‘能力背包’,盘点的是临战反应的战斗力。”万綪綪的思考多了一丝实战的敏锐,也在此次演练中一再被实践、被验证。单是端黑窝子行动这一战术科目训练课题,导调组前期反反复复勘定10余处训练场地,最终选定了村民居住的自然村落,组织全程在战术背景内进行的实装实弹演练,检验参训人员侦察识别目标、组织计划火力、火力协同运用和精准打击等能力,使战术训练由“演练”向“打仗”转变。
历数几天读过的实战真经,万綪綪与他队员们的“背囊”越发沉甸甸了,心中也越发透亮了。拉练以山林地搜索、独立房剿恐、暴力劫持、罪犯潜逃等情况为背景,在丘壑、河渠、涵洞、林地等复杂地域开展战术红蓝对抗训练,用真枪实弹代替哨音,用蓝方逃窜代替脚本指引部队奔袭,用瞬息万变的敌情变化代替作业提要串联全程训练。一系列的连贯作业一步一个脚印,让“箭在弦上”成了一种常态。“用不打仗的心态抓打仗的准备,都是假准备!”看着经历几天战火熏染变脏变黑的背囊,万綪綪如是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