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让烈士纪念设施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2021年04月04日08:4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烈士纪念设施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内雕塑。 新华社发

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军事科学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共同组织编纂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军军事理论科研重点项目——《中国革命纪念设施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以下简称“烈士纪念设施志”),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顺利结题,即将付梓。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的专题志书。在清明时节,完善烈士纪念设施,研究中国革命纪念设施,编撰出版相关书籍,无疑是一种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也为当下人们学习党史提供了好课堂、好教材。鉴于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革命纪念设施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卷》课题组组长、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涛。

提醒“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心路明灯

记者:编纂烈士纪念设施志并在今年出版,向建党百年献礼,请您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重要意义。

李涛:中国革命纪念设施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纪念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而设立的建筑物。作为国家的“烈士记忆”,烈士纪念设施关乎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形象,更事关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认同。遍布于祖国大江南北、群山峻岭、城市乡村、边疆要塞的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牺牲奉献的历史见证,犹如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一串串注解“共和国是红色的”符号强音,一盏盏提醒“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心路明灯。其中,由民政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就达277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传承好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并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从国家层面上立法捍卫英烈,开展对英烈事迹、精神和史料的研究及编纂、宣传等工作。2019年9月,《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出台,着力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

编纂出版烈士纪念设施志,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又是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编史修志,解决这一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史料分散,记载不够准确、系统和全面等问题;既是用实际行动向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忠骨英魂致敬,更是为了把英烈事迹和革命精神永续传承。作为全军开展党史军史研究工作的“国家队”,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担负着为人民军队“写家谱”的重要任务,肩负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责任。为此,我们于2018年初提出编纂一部全面反映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专题志书的设想,2021年出版向建党百年献礼,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大力支持,并成立了由退役军人事务部、军事科学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相关领导、专家组成的编纂委员会。经过课题组的共同努力,烈士纪念设施志于2020年底编纂完成,通过评审结题。全书共计100余万字,配有700余幅照片和278幅地图,全景式反映了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及相关烈士人物或重大事件。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编纂出版烈士纪念设施志,就是要让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都成为一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使英雄故事化作“国家记忆”,以英烈精神滋润民族心灵。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记者:作为编纂者,在历时两年多时间里,有哪些新发现、新思考?

李涛:每一处烈士纪念设施背后的故事,强烈震撼着我们每位编纂者的心灵。

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梅山镇西部。被誉为“中国红军第一县”的安徽省金寨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有10多支主力红军队伍在这里相继组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鄂豫皖抗日民主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后方根据地,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时期,28年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的革命根据地。它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有10多万金寨儿女参军参战,血洒疆场,有1.1万余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可谓户户有红军、村村出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英魂。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县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277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座精神高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陆续在全国各地修建或修缮保护了一大批革命纪念建筑物,包括革命活动纪念地、重要会议会址、革命历史和著名战役战斗遗址、人物故居、烈士陵园、纪念馆、纪念碑(塔)等。据统计,全国革命纪念建筑物每年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学校等组织的纪念活动上百万次,群众瞻仰祭扫1.5亿多人次,成为宣扬英烈丰功伟绩、开展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教育、传承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场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革命历史主题,组织编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著名战役战斗遗址等专题志书。

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是百年党史最为鲜明的历史见证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纂出版烈士纪念设施志,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李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一个个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正是百年党史最为鲜明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在党、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重视关心下,全国烈士纪念设施历经多次修缮或改扩建,日益成为学习党史国史、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

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通知,强调要充分用好烈士纪念设施及革命文物资源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编纂出版烈士纪念设施志恰逢其时,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有益于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史,更加深刻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珍惜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它有益于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德为典范,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培育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献身事业的情怀担当;它有益于宣传英烈不朽功勋,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凝聚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本报记者 刘小兵)

(责编:郝孟佳、闫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