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慑战并举 体系制胜

俄战略反导系统日趋完善

2021年05月19日08:59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俄罗斯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

近期,为有效威慑以美国为首北约国家的军事示强举动,俄罗斯大力推进防空反导系统测试及部署工作,相关进展或将对美俄战略博弈及地区安全态势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防空系统方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12日报道称,首套S-350“勇士”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以下简称S-350系统)已列装南部军区。目前,南部军区防空部队新型装备的比例已达90%,主要为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和“铠甲-S”防空导弹系统。

俄媒体特别强调,该系统机动性强,可快速部署到任何重要方向,既可独立工作,也能与其他防空系统组网协作,将有效应对未来战争挑战。另据俄军事专家透露,S-350系统可发射配备主动引导头的9M96E2等多种弹药,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并摧毁雷达探测范围之外的巡航导弹。有分析认为,北约飞机近期在克里米亚空域侦察活动异常活跃,正是急于掌握S-350系统的部署情况。

反导系统方面,俄罗斯国防部网站4月26日报道,俄空天军在“萨雷-沙甘”靶场成功完成新型反导导弹试射,但未公布具体型号及性能技术细节。俄媒猜测,此次试射的是A-235反导系统所属53T6M/PRS-1M改进型反导导弹。该导弹采用常规爆破杀伤战斗部,能够毁伤距离100千米、高度300千米范围内的弹道目标,其飞行速度不低于3~4千米/秒。

俄新社报道称,俄罗斯自2017年至今已完成10次各类反导导弹试验,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威慑体系日趋完善

俄罗斯大力推进防空反导作战力量建设,主要有3方面考量。

一是完成新老系统交替。俄军现役防空反导系统大多研发列装于苏联时期,已接近或达到服役最高年限,研发新系统势在必行。用载弹量更大、射程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的S-350系统取代S-300PS系统,既可应对空中大规模攻击,也能对军事基地、大城市或核电站等重要目标实施保护。与之类似,A-235系统主要用于替代A-135系统,除提升拦截空域和测距精度外,A-235系统还有三大显著优势。首先,A-135系统的两种拦截弹(51T6和53T6)均采用核战斗部,而A-235系统的53T6M/PRS-1M改进型反导导弹采用了常规弹头。其次,除地下井发射外,A-235系统配备的反导导弹还可用于车载机动发射。再次,A-235系统可在大气层外拦截低轨卫星。

二是强化战略威慑。在美国加紧在欧洲部署进攻性作战力量,以及北约国家发展非对称战力的背景下,俄罗斯不得不通过构筑强大的防御“盾牌”,来警告相关国家的示强行为。俄此次试射新型反导导弹,旨在向美发出警告。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美军首次进行标准-3Block IIA反导导弹试验时,俄军也曾以试射反导导弹表达强烈不满。

三是构建完备体系。国家防空反导体系通常由预警探测和导弹(飞机)拦截两大系统组成,二者分别担负“看得见”和“打得准”的职能。据媒体报道,俄导弹预警系统已于2020年12月通过国家测试,标志着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完备导弹预警系统的国家。而此次试验和列装新型防空反导系统后,俄军在导弹(飞机)拦截方面又取得了长足进步。加之技术相对成熟的S-400和S-500防空反导系统,俄军防御体系基本实现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全空域覆盖,一体化防空反导实战能力初现端倪。

战略博弈恐将加剧

出于国家安全因素考量,俄军方近年来并不急于公布防空反导系统的升级情况,以及相关装备的性能参数。但从媒体报道和俄军公布的相关图片不难看出,俄军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可谓是“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其战略目标可概括为“慑战并举、体系制胜”。可以预见,俄军防空反导力量建设进展或将对其整体军力发展乃至美俄战略博弈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建设步伐或加快。结合目前情况看,俄军防空系统的建设重点是“部署”,即在欧洲方向边境地区部署大量S-350、S-400和S-500防空导弹系统,以便有效慑止北约国家的抵近侦察行动,以及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意向。反导系统的建设重点则是“试验”,即进一步完善A-235系统,推进反导导弹的试射工作,尽早实现技术成熟和装备定型,缩小与美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实战差距。此外,俄军或将瞄准未来新兴作战样式,加速推进激光反导、天基拦截和反高超音速武器等技术建设,力争通过重点投入实现在反导领域的“逆袭”。

另一方面,双边博弈或升级。回首历史不难发现,防空反导能力建设既是前沿技术竞赛的主战场,也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冷战时期,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又称“星球大战”计划)在美苏战略博弈中写下重要一笔,间接促成了苏联解体。近年来,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大力发展并伺机在欧洲部署中远程导弹,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下一步,围绕防空反导力量的升级换代、前沿部署,以及新型反导技术的研发运用,美俄势必进一步加大战略博弈力度,相关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责编:任佳晖、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