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战略越是进取 行动色彩越浓

2021年12月05日08:35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早在100年前,战略学家博弗尔指出:行动战略是总体战略的积极方面。随着全球竞合时代的到来,战略跨入百舸争流的行动期,越是进取的战略,行动色彩越浓;军事建设越是实战化,安全环境越好。反之,无论战略构思多么完美,不落到行动,战略的功效将极大受限,甚至归于零。

在战略活跃期,如何确保军事行动贯彻宏观战略,是一个新的战略课题

竞合时代为战略博弈打开军事斗争、军事竞争和军事合作多元交织的动态图景,各国军事战略转向刺激-反应的互动模式,推动军事行动成为战略末梢。战略更直接地落实到具体的军事行动上来,战略与行动的互动更加紧密,为此,在战略活跃期,如何确保战略决策及时有效,军事行动贯彻有力,是一个新的战略课题。

行动战略是把总体战略落实到军事行动上的执行战略。传统的战略制定注重宏观筹划,聚焦于原则性的提炼概括,长于方向性的指导,而向具体问题延伸的设计还只是个例,缺乏普遍性,这容易导致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实践与方针思想两张皮。这种表现在和平年代更为明显,由于缺乏实战,战役战术容易与战略脱节。战略由于欠缺战术上的正确贯彻走向空虚化,战役战术创新也由于缺乏直接的战略指导而陷入盲动,从而提出了在执行层面建立战略指导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们站在遏制战争、塑造和平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行动的门槛降低,行动的空间扩大,为行动战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次战术行动可以达成战略目的,同样,一次战术行动也可以导致战略的前功尽弃。如何让战役战术正确理解和高效地落实战略方针,防止战役战术各级靠各自的理解来贯彻战略方针产生偏差,防止各方向各领域理解上的不一致而相互掣肘,导致战略与行动之间掉链子、南辕北辙,这就需要战略下沉,对接战役战术,把宏观的总体战略结合具体问题的特殊性展开微观的战略指导,在军队大脑中枢和神经末梢之间建立起通达的桥梁。

行动战略达成战略的实践反馈,促成总体战略的良性发展。战争时期,战役战术是通过战场交战的成败来回应战略方针,使得战略能根据战争态势的变化而作出及时正确的调整。竞合时期,行动战略则通过军事行动的得失来反馈校正方针,防止战略跟不上环境变化而过时,防止行动贯彻的是过时的战略,以此形成战略决策与战术行动的循环互动。当前在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战争与冲突跌宕起伏,国际政治的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加速世界格局的变化,并朝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传统的战略稳定性转变为动态稳定性,总体战略不再是大周期按部就班地调整,而是过几年就遭遇战略环境的重大变化。为此,需要充分发挥行动战略的中介作用,促成持续的战略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基于行动反馈开展形势研判,确保适时而正确地作出战略调整,并落实到新的行动战略上去,改进战略环境,实现从方针到行动的双向良性互动。由此,行动战略让战略学活跃起来,从以不变应万变转向以变制变。

行动战略学走出教科书式殿堂,研究如何给每一次行动注入战略要素

竞合时代,大国强国战略重心从冷战时期的线式防御和危机管理,前移到塑造控制、预防预置的多样化行动战略。加之科技的支撑和行动效能的跃升,战略决策、战役指挥、战术行动模式不再是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性,从而提供行动战略挥洒的大舞台。为此,行动战略学走出高大上的教科书式殿堂,研究如何给每一次行动都注入战略要素,收割战略利益,这是战略学的实操化工程。

战略上刺刀,把对手逼上谈判桌。行动战略往往是在敌人重兵布防的环境下开展的,为盘活全局打开突破口。在科索沃战争的关键时刻,俄军急调一个维和营抢占机场,在北约的战略版图上插入一把尖刀,争取到俄罗斯的一席之地,获取南联盟问题的发言权,打破被动局面。正如美军所说:24小时内运来一个营,远比10天后运来一个师更重要。实际上,受益于远程精确打击和快速投送,以往需要上规模的战役来推进战略目标,现在战略深入一线战场,施展“过河卒子当车使”的艺术,运用小分队来完成斩首战、夺控要地等战略任务,与对手在短兵相接中交换利益,酷似围棋中的布子与打劫。

战略走钢丝,精准调控行动。借助信息化手段,战略跨进贴身肉搏的新境界。从过去战略决策后交由战区指挥行动,转变到战略决策贯穿于战役战术行动的全程,从过去战役上精准控制战术上升到战略上精准调控战术行动。比如,在2011年美军斩首本·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动中,奥巴马总统决策团队会同远隔千里的战区指挥团队,以及24名海豹突击队员组成的行动团队,在白宫作战室全程观看战斗,现场决断一切情况,成为信息化条件下行动战略实施的范例。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与俄罗斯围绕控制欧亚中间地带这个新主题展开博弈,双方在叙利亚、乌克兰两个战场临街相望,为一条公路、一个航线的兵力交叉而接通高层热线,从过去战略层按天计干预作战跃升到按分钟计的战略干预,都在不打破对方红线的框架下换手,不时于剑拔弩张之际收获戛然而止之功。

战略搭积木,行动叠加形成综合效益。伴随多域战的兴起,多领域行动叠加,起到1+1>2的战略功效,使军事行动事半功倍。以“海神之矛”行动为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项小组预先筛选38个行动方案,评选法则不是光注重军事行动的成功率,而是看军事行动与外交行动、降低基地组织报复的综合效益。又如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正在成为各国谋求合作安全的推手,从临时应急性的救灾支援行动拓展到联合演习、增进军事互信行动,进而开展联合反恐行动、网络安全合作行动,战略效益滚雪球式地扩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依托网络实行敏捷的跨部门协调、跨国协调成为可行,行动战略横向发展,多元组合,绽放交响乐般同步共振的艺术之花。

打通战略筹划的“最后一公里”,以行动战略规划实现战略的精耕细作

实践表明,在地区冲突跌宕起伏的历史环境下,夺取战略主动权不是一蹴而就的,相比静态的威慑外交,更积极的是以行动推动世界格局大磨盘,力争以长期精细的行动战略耕耘出一片新天地。

以行动为中心,行动规划牵引发展规划。重建战略稳定不只是讲能力,我军以弱胜强的法宝历来是以行动优势弥补力量弱势。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统帅部里用几百份电报规划和调控三大战役,并与经济行动规划、统一战线行动规划统一起来,就是典范。为此,传承历史经验,把行动论与实力论结合起来,实行战略规划两条腿走路。在战略方针的统领下,结合国土防御、利益拓展和“一带一路”安全需要,既要规划中长期军事能力建设发展,同时也要作出中长期的军事行动安排,并把建设规划和行动规划结合起来,一方面以行动牵引建设、校正建设,另一方面以建设支撑行动,让能力转化为行动成果。

绘制行动战略蓝图,打造行动战略工具库。做好全局性的行动筹划,开发从和平塑造、危机反应到武装冲突、大规模作战的行动谱系。集成救灾、抗疫、撤侨、反恐、援助行动来巩固和平,集成威慑、部署、监视、驱歼、管制行动来赢得反遏制反蚕食斗争,集成新空间的进入、反渗透和拒止行动来制衡对手,由此,把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武装斗争交织起来,以维护和平的综合行动回应混合战争威胁。

展开军事行动织网工程,让行动规划成为战略活的灵魂。布局“点—线—面”,持之以恒地施展行动大战略,把维护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把零散的、事务性的国际维和行动、国际抗疫行动、国际救灾行动做成持续的、相互关联的战略棋局。从维和行动做起,从每一小块维和区起步,把政治、外交、经济、文化诸要素附加到军事维和之上,持续经营,便能获取巨大的战略效益。由此,需要善于把宏观战略目标分解到中观和微观行动的布点排线上来,从小处入手,率先在点位上争取主动,逐步扩大成利益线上的平衡,再发展成战略面的突破。为此,既要立足几年甚至十几年零敲牛皮糖式的渐进积累,积小胜为大胜;也要抓住形势突变下的战略机遇,快速完成战略态势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作者:林东,系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子锋、代晓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