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最美退役军人

帕米尔高原上的“边防猎鹰”

2021年12月24日18:0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义务护边员龙吉克·卡德尔为中塔93号界碑描红。 姬文志/摄

一条边境线,塔吉克族退役老兵龙吉克·卡德尔走了42年。

他曾服役于武警边防部队,退役前一直驻守在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退役后,他选择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义务护边员,依然留在边防,“为祖国守好大门”。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边境线,龙吉克最熟悉路况,一路上哪里有陡坡,从哪里能走出山口,他都知道。如今每隔十天半月,龙吉克都会随护边队伍巡线一趟,遇到不好走的路段,依然要骑马或骑牦牛通过。

尽管已年近60岁,体力大不如从前,但龙吉克没想过停下。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使命,“我们一代代人,几辈子,为的就是守好这条边防线”。

最初走在边防线上的是龙吉克的爷爷阿布力克木。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他曾亲眼目睹解放军部队来到家乡。过去饱受土匪侵扰的阿布力克木选择协助“解放军兄弟”一起守边,并从此立下家训:“所有子孙后代一定要爱国守边,跟着共产党走。”

受到父辈的感召,龙吉克的大伯与父亲相继参军。1962年,龙吉克出生的那一年,父亲卡德尔·阿布力克木在执行一次边境任务中荣立一等功。

从小,父亲就是龙吉克心目中的英雄。他喜欢看父亲的功勋章,总觉得穿军装的父亲格外高大。尽管父亲因工作原因不常回家,但每当看到他立功的喜报,龙吉克就感到格外自豪,暗自发誓“也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1979年,年满17岁的龙吉克初中毕业后便选择报名参军,来到帕米尔高原,成为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后来,他一直辗转在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守卫着父辈走过的边防线,一待就是30年。

880公里长的边境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紫外线照射极强。最初参加巡线时,全线都没有通车,龙吉克和战友们靠双脚一步步走下来。后来条件改善,部分平坦路段可以开车通过,但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依然要骑马或骑牦牛。

一次巡线至少要走10天,龙吉克和战友们就自己背着帐篷,走到哪儿便睡到哪儿。夏季,有牧民在边境地区放牧,为了保障牧民安全,他们干脆住到牧区去,直到秋季来临牧民迁移再离开。

在高原上巡线,时令蔬菜是奢侈品,龙吉克吃得最多的是洋芋和白菜。到了冬天气温很低,寒风吹过,手背开裂是常有的事。

尽管条件艰苦,但龙吉克感觉很骄傲。父亲卡德尔·阿布力克木曾因边防工作成绩突出,被誉为帕米尔高原上的“活地图”,为了不给父亲丢脸,龙吉克每走过一个地方,都要背记当地的地形地貌。

“接力棒现在传到我手里了,要接好,不能把它丢掉。”龙吉克笑着回忆说,当时最大的压力不在于任务有多艰苦,而是肩上的担子“太重了”,“要继续完成好一代代人守边卫国的使命”。

2008年,担任武警新疆边防总队南疆指挥部副主任的龙吉克光荣退役。考虑到年龄原因,单位原本安排他到乌鲁木齐或喀什市“养老”,但龙吉克都拒绝了。他选择回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因为“我离不开这里,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退役后的龙吉克成为一名义务护边员,用他的话说,“不要钱,还能走在边防线上就行”。30年的从军经历让他熟知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山口、每一条要道。没事的时候,他会回到老部队给新兵授课,或给当地护边员组织培训,讲授边境地区可能遇到的特情和处置方法。

村民也是义务护边员龙吉克的培训对象。每到一个村子,龙吉克都会习惯性地观察当地地形,记录下周边山口要道状况,随后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出一套方案,包括所有预想特情和应对方法。他还教村民们打“地道战、游击战”,为的是万一在边境遭遇危险,部队和公安不能及时赶到时,至少可以自救。

培训的确发挥出了作用。一年冬天,几个外逃分子逃到了离边境线不远的一个村子里,企图由此越境。有村民察觉出情况不对,一边假意盛情挽留外逃分子,一边派年轻的孩子连夜到十几公里外的派出所报警。民警赶到,带领其他村民包围了外逃分子,最终将他们缉拿归案,送到几百公里外的县城公安局。

如今在当地村民们心中,龙吉克也是不折不扣的“活地图”。他带领护边员们巡线,讲解边境巡逻知识,宣传国家对边境地区的福利政策。在他的感召下,不少年轻人选择报名参军,或成为一名护边员,追随龙吉克的脚步守卫家乡。

“我要把这种家族传统传承下去,要把爱国守边的思想传播出去,播撒到每一名年轻人的心中。”龙吉克说。

守边护边之余,龙吉克看到不少村落地处边境,发展落后,便又琢磨着帮大家脱贫致富。考虑到塔什库尔干县是国家5A级景区,瓦尔西迭村景色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龙吉克积极呼吁村里20多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

起初,龙吉克的提议并不被看好,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房子拿出来给别人住”。为了说服村民,龙吉克一家一家去讲解做工作。他还想了个办法,先和那些学历比较高的年轻人沟通,达成一致后再一起劝说家中老人,果然效果颇佳。

“就是想多帮大家一点,多尽一分力。”龙吉克说。他带领着贫困户共同打造农家乐品牌,配合当地旅游部门做宣传。他还打算把自家院子改造成一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弄成个小景点,能帮忙吸引些游客”。

农家乐开办那年的夏天,村里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果真赚了不少钱。大儿子阿布都贾米记得,从那时开始,龙吉克成了村民们崇拜的“偶像”,后来他每次到村里帮扶工作或讲授巡线知识,都有不少人前来支持感谢,“简直一呼百应”。

“他就是这样,一腔热情都献给了这片土地,心里想的都是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阿布都贾米说。

他记得小时候,父亲就给他和弟弟普及边境地区地形知识,讲授边境巡逻时的工作方法。耳濡目染下,阿布都贾米和弟弟在高中毕业后都参军入伍,成为武警战士。随后又相继从军校毕业,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不约而同选择回到帕米尔高原,成为家中第四代“守边人”。

2019年,兄弟二人随武警公安边防部队转隶到地方,原本有机会去乌鲁木齐市工作。但龙吉克告诉他们,“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有些路总要有人去走,要尽最大努力做出点贡献”。最终,两人都留在了帕米尔高原,哥哥阿布都贾米如今已是喀什边境管理支队达布达尔边境派出所副所长。

阿布都贾米知道,在父亲心里守边是最重要的事。退役13年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龙吉克就会定期跟随护边队伍巡逻,这样的习惯雷打不动。家人也曾劝龙吉克“停一停”,后来在边防待久了,阿布都贾米就不劝了,因为理解了父亲“心里装着这个地方,停不下来”。

龙吉克依然和当年一样热爱巡线,尽管身边的队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巡逻队里的队员多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有时看着这群年轻人,龙吉克会想起当年的自己,“只要跟他们走在这条路上,就觉得特别有活力,浑身充满干劲儿”。

但他终究已不再年轻,转过年头就要60岁了。每次巡线前,龙吉克要按天数分装好一堆药。他不再“登高爬低”,遇到陡峭的山崖,只能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挪着走。

2019年巡线时,龙吉克途经一段高寒地带。石子路很滑,龙吉克骑的马脚底打滑受了惊,直接把他从背上摔了出去,他身上不少地方擦破了皮。

但龙吉克觉得没什么,简单擦了点药,便又随着队伍前进了。回来后,他没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生怕家人知道后担心,不让他再跟着走了。

26年前,龙吉克的父亲在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曾经战斗过的边境前沿,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一个五角星,并立下家训:“边境工作四十年,一颗红心永不变,望我子孙跟党走,爱国守边一辈子。”后来每次巡线经过,龙吉克都要去看一看这块石头。在他心中,这块石头就像父亲站在这里看着他。“守好边防线是我们世世代代要走的路,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走下去。”龙吉克说。

在塔吉克族群众心中,鹰象征着忠诚、勇敢。龙吉克将自己的微信名取作“边防猎鹰”,他希望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只猎鹰,“只要还有一天能站起来,就要守护这里一天,绝不后退”。(郑天然)

 

(责编:于子青、刘圆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