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野外驻训,校正“向战靶标”

——第79集团军3名带兵人分享驻训心得

2023年06月03日09:48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当前,全军许多部队砺兵野外,官兵们在实战实训中锤炼过硬本领。

野外驻训不是简单的训练场地转换。能否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练兵“舒适区”,在实战实训中淬炼全局意识、优化组训理念,对于部队战斗力提升尤为重要。

近日,第79集团军抓住野外驻训的练兵良机,依托陌生环境设置险难条件,借助复杂课目锤炼协同意识,引入突发变量强化应变能力,不断提升野外驻训“含战量”。我们推荐该集团军3名带兵人的驻训心得,一起感悟他们的成长与收获。

军人的金牌是打赢

■第79集团军某旅某连班长 吴德华

我的储物盒里,珍藏着军旅生涯的“财富”:专业比武获奖证书、训练尖子荣誉奖章……这些荣誉,是对我拼搏进取的肯定,更是对我继续奋斗的鞭策。

其实,我对荣誉的认知曾出现过偏差。我曾连续3年在旅建制连比武标图专业比拼中夺冠。我享受站上最高领奖台成为全场焦点那一刻的荣耀。渐渐地,我将荣誉与奖牌奖章画上等号,认为只有能获得奖牌的赛场才值得全力比拼。

2021年夏天,旅队赴西北戈壁某地开展野外驻训演习。面对陌生的演训环境、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复杂的战术背景,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每天加训加练。我却认为驻训只是走过场,没有奖牌拿,不用太“较真”。

演习进入模拟对抗阶段,“战斗”一触即发。一天,营指挥所突然接到上级空情通报,指挥员命令:“空情上图,立即开机搜捕目标!”

现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油机的轰鸣声和营长的命令同时“涌”进我的耳朵。战位上,我在慌乱中第一次对熟悉的操作动作有了陌生感。最终,我还是在连长指导下完成任务。那一刻,我惭愧不已,很清楚这都是自己前期训练“掺水”的后果。事后,我主动找到连长承认错误。

“‘金牌’意识不是片面的奖牌意识,而是任何时候都要有冲锋陷阵、舍我其谁的荣誉感。驻训场上虽然没有争金夺银的压力,却更贴近战场。很多时候,驻训场的环境比赛场上更加复杂多变,更需要拿出百分百的精力,‘金牌’意识要时刻在线。”连长语重心长地说。

“军人的赛场是战场,军人的金牌是打赢。”此后,我拿出备赛的劲头和冲劲,全力投入演训的各项训练,还将这种理念融入日常带兵管理,引导全班战友秉持“金牌”意识,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质”的跨越。

多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

■第79集团军某旅某连连长 陈国栋

一次驻训前,营里组织小考核,考我们几名连长设置驻训场地。

这是一个基础的地形学课目,主要考验如何寻找有利地形设置驻训点位,如何根据山谷河流、地形地貌等特征安排训练区、警戒点和流动哨。

当时,营里给了两张地图,一张是一万分之一地图,一张是五万分之一地图。通常情况下,连队作业用的是一万分之一地图。在这个比例尺上,地形地貌较为清晰,环境细节更多,功能区设置、点位布设参考更准确。

于是,我将五万分之一地图放在一旁,对着一万分之一地图标注起来,没过多久便完成作业。反复检查确认要素齐全、功能区完善后,我将方案交了上去。

拿到我的方案后,营长问:“你看五万分之一地图了吗?”见我一脸惊讶,营长继续说:“仔细看一看五万分之一地图,适合驻训的区域并不多。你们一个连队占用这么大面积,其他连队到哪里训练?别的车辆、装备去哪里伪装?”

“观大势谋大局,不只是党委的事、机关的事,每名官兵都要强化大局意识,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接着,营长讲起红军过草地时的故事,“当年炊事员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因为,向南走向北走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问题。”

一番话说得我哑口无言。虽然考核课目是规划连队的驻训场地,但背景为营统一驻训,是一次整体行动。自己只去想连队怎么安排,没有站在全营角度思考问题,忽视整体需求。手里明明有五万分之一地图,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后来,营里又组织图上行车规划。行车路线不算长,我在一万分之一地图上选择了一条距离较短的路线,随后拿出五万分之一地图进行比对,将这一路线在图上标出。在更大范围审视后,我发现原有路线的一处路段经过的区域地势过于平坦,隐蔽性较差,另一处路段位于狭长山谷,周围山体较高,若有“敌人”在此设伏,也难以发现。

于是,我重新选择了一条距离稍远但所经地域条件更为合适的路线。当我把路线方案交上去后,得到营长认同:“图上距离近不代表实际操作时速度快。只有结合任务要求和现实情况反复研究地图,仔细对比考量,才能让地图为我所用,发挥作用。”

多看看“五万分之一地图”,多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干工作时效果大不一样。一次全营组训,各连队课目、任务各不相同。我们连完成任务后,装备受“沾染”程度较轻,正常用单兵洗消设备就行了。可我转念一想,有的连队任务重,动用装备多,完成任务后肯定需要架设洗消架。于是我向营里报告,由我们连负责架设洗消装备。虽然连队花费时间多了,但是给别的连队节省时间,能提高全营的作业效率。

营里对我的这个想法非常肯定。自己快不算快,自己好也不够好,多从整体上看问题,为营里多分担、为全旅争取主动,这才是在驻训期间该思考的问题。

新的驻训又开始了。如今,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是一名连长,只是指挥链上的一个节点,但是也要学着跳出连长岗位,在寻找局部与整体、舍与得的平衡中看问题、做决策。

再想想还有哪些“X因素”

■第79集团军某旅防化营营长 付俊达

数学中,“X”代表未知变化,而在训练场上,“X因素”指的是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作为营长,我在组织训练时,总担心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打乱训练计划。

然而,“X因素”好像总是躲不开。一次野外训练,一台防化洗消装备突然操作失灵。时间紧急,现场的技术骨干挤在狭小的机架框内展开维修,依旧没能排除故障。无奈之下,只好叫停训练,等待维修人员前来处理。

训练总结时,我上报了这个情况,建议加强装备检查维护,以免突发故障影响训练进度。没想到,旅领导反问我:“加强装备检查维护很有必要,但这种意外在战场上完全有可能发生。你们想没想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如何独立完成任务?”

宿营地在两座大山中间的低洼处,夜凉如水。躺在行军床上,反思旅领导的话语,我意识到是自己的组训观念出现偏差。

以往组织训练,总想着准备完备、万无一失。追求严谨没错,但不应该排斥变化、回避挑战。战场上不可能按照熟悉的脚本来。只有告别“理想战场”,积极应对变化,才能不断提高。

从那以后,组训中,我总会再去想想还有哪些“X因素”,主动“设计”变量,把突发情况引入训练。

一次侦毒训练,我在实施侦毒的前一刻下达情况:“侦毒器损坏,使用备用装备实施侦毒。”随即对一名骨干的侦毒器进行调换。日常训练中,许多骨干都有自己熟悉的一套侦毒设备,抽气量等设置相对固定,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换了设备,加之时间紧张,这名骨干有些手忙脚乱,侦毒进度、用时长度都受到影响。训练结束后我点评道:“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但真正的战场不会允许我们有万全的准备。”

还有一次,当大家完成毒剂侦检任务、准备解除情况时,我临时增加一个突发情况:“洗消组多人受伤,侦察组接续展开装备洗消。”侦察组立刻安排人员补位,投入洗消作业。起初他们之间配合略显生疏,在不断磨合中处置越来越顺畅。

“能力素养的提高,贵在‘活’、胜在‘变’。只有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适应未来战场。”事后,几名连长来到营部,向我报告练兵新成果的同时,共同研究了下一阶段的组训思路。

驻训场上,晨曦微露,又一个训练日开启。随着作业命令下达,各型车辆一字排开,各个专业骨干分工后快速穿戴好防护服,协作搭设洗消站,有序完成各课目连贯作业。期间,道路炸毁、人员受伤……面对各种“X因素”,参训官兵高效处置,冲破一个个险局难局。(文字整理:杨心柳、佟皓、郭晓航、特约记者海洋)

(责编:温璐、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