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戰場急救包裝個“小醫院”

晏良

2014年08月22日06:03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戰場急救包裝個“小醫院”

  本報訊 特約記者晏良、特約通訊員劉大輝報道:初秋,西藏軍區某旅一場對抗演練在雪山腹地打響。硬碰硬對抗中,武器致傷、荊棘劃傷、冰雪凍傷等“傷情”接踵而至,隻見官兵利用新型單兵急救包開展自救互救,戰場防護能力明顯提升。這是該旅吸納軍醫列席議訓會,並按照作戰任務科學確定單兵急救包裝配內容帶來的可喜變化。

  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與隻有棉制三角巾和敷料的老式急救包不同,新型單兵急救包像個“小醫院”,涵蓋的藥品更加豐富,涉及包扎、止血、固定、通氣、消毒、鎮痛等諸多模塊,可根據需要自由組合攜帶物品,既減輕單兵不必要的負重,又保証能較好地自救互救。該旅步兵二營衛生所所長鄭治鑫說,近年來該旅單兵戰斗裝具攜帶標准已形成多套方案,但急救包如何裝配卻亟待探索完善。

  今年3月,該旅在某密林谷地組織偵察兵野外集訓。在演練叢林搜索課目時,上等兵王磊不慎失足滾落,小臂擦傷。王磊利用急救包及時開展自治:生理鹽水沖洗、酒精棉片消毒、無菌紗布包扎。但在他換藥時發現,傷口與紗布粘黏,包裡卻沒帶裁剪工具,撕扯紗布時導致小臂二次損傷。縱觀該旅駐訓以來的病例,因救急裝備裝配不齊造成的救治不當時有發生。

  有戰爭就有戰傷,仗怎麼打急救包就怎麼配。該旅黨委吸納軍醫代表列席議訓會,將戰傷救治納入作戰行動、戰場救護實時嵌入軍事訓練,戰場急救課目成為官兵規定動作和必考課目,讓戰場隨身“小醫院”充分發揮作用。他們收集不同演訓任務保障數據規范救治模塊配置,並充分考慮分隊作戰編組原則,由軍醫將共同行動小組攜帶物品進行搭配,既減輕官兵攜帶重量又互通有無﹔根據高原作戰地域特點,在軍醫把關下急救包裡增加紅景天膠囊、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等藥品,放入螞蟥、蜈蚣等8類毒虫蟄咬治療方案﹔針對急救包僅有物品清單和簡要使用說明,卻沒有具體操作步驟的實際,他們組織人員編寫教案並開展教學訓練,規范了呼吸膜、彈性頭套、止血帶等重點戰救用品的操作使用規范。

  冷思考

  戰斗員也要當好救生員

  ■高志文

  士兵是作戰系統中重要的環節,戰場衛勤系統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使最大數量的士兵回到戰斗崗位,以保持戰斗力。隨著現代戰爭節奏的不斷加快,衛勤保障正由傳統的以戰地衛生員為中心的戰傷救治,轉變為以士兵為中心的現場自救互救的衛勤保障方式,既能打仗又能自救成為戰斗員的必備技能。

  對戰場傷員來說,公認的最佳搶救時間是創傷發生后的10分鐘和一小時內,分別被稱為救治的“白金時間”和“黃金時間”。美軍要求每個士兵都要接受急救技術訓練,能開展自救互救。除此之外還設立戰斗救生員機制,每個班組或分隊至少有一名接受過專業急救培訓的戰斗救生員,總量佔戰斗人員的20%。按照“衛勤與士兵同在”的現代衛勤保障理念,戰斗員也要當好救生員,提升士兵自救互救能力應是題中應有之義。當前,首先要把單兵急救包這個隨身“小醫院”訓起來、用起來,隻有常訓常用才能駕輕就熟,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