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伊拉克戰火中的緊急救援

■董國林 仲 陽 安 策

2014年08月31日05:14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伊拉克戰火中的緊急救援

  “感謝駐伊拉克武官處王瑋同志,鼎立協調伊方,全程跟蹤護送。”不久前,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將一面錦旗送到總參某部。

  今年6月,從薩邁拉到巴格達戰火如荼,可為了1258名受困同胞平安轉移,我駐伊武官王瑋在大使館統一領導下,臨危受命,力排萬難,打響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戰役,在異國他鄉演繹了一部中國軍人“外交為民”的動人篇章。

  情勢告急——祖國同胞身陷戰火

  6月初,伊拉克國內形勢急轉直下,極端武裝組織大舉進攻伊多個重鎮,直逼首都巴格達。此時,我在伊薩拉赫丁省薩邁拉市承建發電站的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258名中國員工被困交戰地域,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目前伊拉克事態急劇變化,要隨時做好轉移准備。”6月11日,來自國內的緊急通知加劇了受困員工對於回家的渴望。

  6月12日起,接連有炸彈在營地周圍爆炸,薩邁拉項目被迫停工。身陷戰火的中國員工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祖國,思念著親人。“回家,早點回家!”已成為心中深深的期盼。

  然而,比周邊戰火更嚴峻的考驗是營地物資的緊缺,每天停電4、5個小時,食物儲備、柴油等物資儲備也所剩不多,情況十分緊急。

  揪心之際,我駐伊拉克大使館迅速啟動應急機制,著手准備轉移方案,經多方協調交涉,伊內政部終於同意為轉移我受困人員提供幫助。

  6月17日,接應受困人員的車隊在開出巴格達后受到伊軍阻攔,沒能抵達薩邁拉﹔6月20日,因伊軍方直升機未能落實到位,轉移行動再次擱置,兩次行動的失敗給受困人員造成了不小的情緒波動。

  “請武官處聯系伊軍方,盡快開辟陸空立體轉移通道。”6月23日,我駐伊大使王勇,將轉移受困員工的重任交給了武官王瑋負責。就像幾個月前力促伊軍方解救在伊被困的3名中資員工一樣,千鈞一發之際,王瑋再次臨危受命。

  刻不容緩——打響與時間賽跑的戰役

  “轟隆隆……”6月24日清晨沉悶的爆炸聲打破了巴格達的寧靜,距武官處不遠的檢查站遭到汽車炸彈襲擊。就在人們紛紛尋找安全地方躲避時,王瑋卻冒著爆炸升騰起的滾滾濃煙,趕往伊國防部。他此行的目的是說服伊軍副總參謀長同意動用軍隊力量協助轉移受困的中國員工。

  “中國政府決不允許任何一名同胞在伊拉克遇險,轉移1258名受困中國員工,對中伊兩國兩軍未來交往意義重大……”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王瑋馬不停蹄地約見拜會了伊副總參謀長等十余名伊軍要員,反復強調此次轉移行動的重要性。

  “上校,你的執著令人欽佩。”王瑋的堅持打動了伊軍副總參謀長,在薩邁拉三面被圍、巴格達防御吃緊的情況下,伊副總參謀長決定推遲赴前線視察作戰部隊,親自指揮協調伊軍地有關部門全力配合我轉移行動﹔伊陸航司令與王瑋共同研究救援事宜,確定伊軍直升機空運以及地面部隊武裝護送的空地協同轉移方案﹔伊聯合部隊司令部多名高級官員與王瑋及企業轉移組成員舉行聯席會議,商討轉移行動細節……

  好事多磨。6月25日下午,伊方轉移我受困員工的第一批直升機剛剛飛抵薩邁拉軍用機場,就遭到極端武裝地面火力攻擊。此時,一直守在伊陸航作戰值班室的王瑋迅速通過伊陸航副司令與薩邁拉的營救人員取得聯系,通知前方一定要注意安全,確保萬無一失。

  晚上11時,在值班室守候了一天的王瑋聽到飛機的轟鳴由遠而近。“回來了,終於回來了!”望著兩架載有我受困員工的直升機出現在夜空,王瑋總算鬆了口氣。

  回憶這次救援,讓王瑋最揪心、也最焦急的一天,就是26日地面轉移行動開始的那天。地面行動要通過一段被稱為“死亡地帶”的道路,這段道路兩旁是茂密的柑橘樹種植園,常常遭到反政府武裝迫擊炮的封鎖,路邊隨處可見被炸毀的坦克和車輛。盡管事前王瑋已與伊方商定裝甲運兵車掩護大巴車行進的方案,但沒見到同胞平安歸來,他的心始終懸著。

  當行動進行到一半時,前方傳來消息,部分路段仍有交火,恐有被伏擊的危險。“假設一輛大巴車被伏擊,死傷就可能有數十人,怎樣施救,必須有所准備。”王瑋敏銳地意識到,隻有考慮到最壞的情況才能將傷亡降到最低。

  “如傷員在25人以下,由空中護航的直升機直接運走,如超過25人,一小時之內增派4架次直升機,巴格達綠區醫院和伊軍隊醫院要全力配合救治工作。”經過半個小時的緊急溝通,王瑋研究的應急預案得到了伊陸航司令的支持與肯定。

  幸運的是,經過10幾個小時的焦急等待,晚上7時喜訊傳來:轉移工作非常順利,所有人員安全到達。一直守候在伊軍方指揮部的王瑋終於鬆了口氣。

  6月27日,最后一批從薩邁拉轉移的中方員工安全抵達巴格達,脫離險境的同胞難掩內心激動,透過車窗,不停向迎接的人們揮手或打出勝利的手勢。一位從車上下來的年輕員工緊緊握住王瑋的手,不停地致謝:“祖國萬歲!中國軍人萬歲!”

  忠誠使命——人民需要的時刻中國軍人永遠沖鋒在前

  “隻要有偉大祖國做后盾,世界任何地方,我們都敢去。”7月4日,最后一批從伊拉克撤離的中國員工抵達首都國際機場,一位員工激動地說。

  此時,萬裡之遙的巴格達依舊熱風扑面,道路兩旁的椰棗樹隨風搖曳。王瑋與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薩邁拉項目經理柏繼東等人一同來到了伊聯合部隊司令部,他們代表1258名同胞專程感謝參與此次救援的伊軍官兵。

  “這樣的行動在伊軍歷史上史無前例,你們非常幸運,有位這麼好的武官。中國人的事情,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在場的伊軍軍事工程局局長感慨地說。

  今天,隨著國家利益不斷拓展延伸,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與此同時,我駐外武官處保護海外公民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王瑋力促伊軍武裝轉移我受困員工的行動,只是我駐外武官保護海外同胞的一個縮影。2008年至今,我駐外武官在使館黨委統一領導下,已成功協助解救近4萬名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同胞——

  2008年6月,我在阿富汗1名項目工程師被塔利班武裝分子綁架,我駐阿富汗武官積極協調該國軍方,最終促成我人員安全獲釋。

  2010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政局突變,我駐吉副武官主動請纓,經過三天三夜不懈努力,成功組織撤回1299名中國同胞。

  2011年2月,利比亞爆發激烈武裝沖突,我駐利比亞、突尼斯、希臘等國十余名武官緊急開展火線大撤離,排除萬難,成功轉移35000余名同胞。

  ……

  “武官,軍人中的外交官,外交官中的軍人。雙重身份意味著雙重使命,在異國他鄉保護同胞安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永遠沖鋒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王瑋的這番話再一次詮釋了中國武官的崇高使命。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