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維族老兵為犧牲戰友守墓 45年種6000多棵鬆柳(圖)

2015年04月05日11:2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75歲維族老兵為犧牲戰友守墓 45年種6000多棵鬆柳(圖)

昔日照片

  原標題:戰友,我用一生守護你

  長河落日,大漠孤煙。75歲的維吾爾族退伍老兵艾買爾·依提,重情重義、守信守諾,扎根南疆邊陲葉城烈士陵園45年,帶領全家為犧牲戰友守墓------

  戰友,我用一生守護你

  本報記者宋歆、特約記者許必成、毛德海

  (一)

  戈壁無垠,夕霞一抹。

  當清明祭奠的人群漸漸隱去,艾買爾·依提又如往昔一般,開始了陵園內的獨自逡巡。

  走過棵棵樹,撫慰每座碑,他用刻滿歲月龜裂皺紋的手,輕輕觸摸著大理石紀念牆上的烈士英名。指尖傳來的冰涼,勾起心中深深的思念與痛徹。

  遠離那場戰火硝煙已經53年了,艾買爾·依提卻覺得往昔就在眼前。守護著座座英雄塚,戈壁灘上呼嘯的北風,又如吹響的戰號一般,讓他想起了那些同生共死的戰友,想起了那些青春躍動的面龐,想起了戰斗打響前彼此的約定。

  “海拔4500多米的喀喇昆侖山邊防前線,風大雪急,氣溫達零下30多攝氏度。戰斗打響前一夜,我和戰友們冷得無法入睡,索性靠在一起相互取暖。有戰友指著天上的星星說,那顆星星下就是我的家鄉。如果我犧牲了,記得替我掃掃墓,回家看看爸媽。”

  逝者的心願,成為生者一輩子無法割舍的牽挂。1968年4月,服役8年的艾買爾·依提光榮退伍返鄉。兩年后,他和妻子阿依吐爾森帶著出生剛六個月的孩子,搬進了位於戈壁灘上的新疆葉城烈士陵園,一守就是45年。如今,朝氣青年已是滿鬢斑白。

  清明時節,站在221名烈士墳塚間,淚水盈滿艾買爾·依提已經有些混濁的眼眶,他動情地說:“戰友們,當年的約定我做到了。”

紋身

  (二)

  滾雷英雄羅光燮、爆破英雄王忠殿、戰斗英雄司馬義·買買提……除了12位無名英雄的事跡以外,艾買爾·依提對烈士陵園內其他“朝夕相處”的戰友如數家珍。

  “與英雄光芒四射的一瞬不同,我隻想把我的一生獻給英烈戰友。”面對生活的無數種可能,艾買爾·依提心如止水,先后做出了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的兩次選擇。

  1960年4月,已經在喀什醫學院就讀兩年半的艾買爾·依提,面對祖國邊關的召喚,毅然選擇投筆從戎。一些朋友善意提醒:“不要去,畢業后當個醫生多好。”“窮苦人能翻身做主人,窮孩子能讀上書,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懷。現在國家和軍隊有召喚,我責無旁貸!”

  1970年,葉城縣公開招募烈士陵園守陵人。令人大感意外的是,當時已經是佰西熱克鄉中學校長的艾買爾·依提,毅然選擇報名。

  “當時有人說我腦子進水了,其實他們哪裡懂得什麼叫生死戰友情!”艾買爾·依提激動地說,“司馬義·買買提是我的班長,每次遭遇戰,他總是端槍沖在最前掩護大家,如山般的身軀最終倒在槍林彈雨中,沒有他,哪有我!還有一次在與敵人進行肉搏戰時,我被一個敵人壓在身下,危急時刻,一名漢族戰友沖上來,拼著命把我救起來!當時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如今就有六人埋骨葉城烈士陵園!能一輩子守著他們,我覺得,值了!”

血書

  (三)

  “風蕭蕭的路上,多少金戈鐵馬和多少雨雪風霜﹔你一定在路上,征塵依然飛揚,你將兒女情長,折疊好藏進戎裝……你走得如此匆忙,我沿著你的目光,追趕你的方向,我看到鮮花開滿山崗。”

  這是一首時常在葉城烈士陵園回蕩的軍歌,也是艾買爾·依提老人的最愛。伴著歌聲,他帶著前來拜謁烈士的人們,走過茂密的蒼鬆紅柳、走過高聳的標有“保衛祖國邊疆的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走過庄嚴肅穆的陳列館,走過刻有烈士姓名的大理石紀念牆。

  外人不知,這座如今已經頗具規模的烈士陵園,飽含著艾買爾·依提老人多少艱辛的付出。45年來,他就像戈壁紅柳一般,和寂寞作伴,與艱苦為伍,在烈士陵園的戰位上綻放出令人贊嘆的生命光芒。

  1970年艾買爾·依提剛剛履職葉城烈士陵園時,這裡還僅僅隻有一座碑、一家人。陵園四周戈壁環繞、人煙稀少,時常風沙漫天。

  為了讓犧牲戰友有一個好的安息環境,艾買爾·依提帶領家人開始在烈士陵園內植樹。沒有樹苗,就四處去化緣﹔不通自來水,就趕著驢去五公裡外的地方運水﹔風沙太大,就一塊一塊壘起擋風牆。45年寒來暑往,這個往昔寸草不生之地,如今已有6000多棵蒼鬆紅柳拔地而起,放眼一片郁郁蔥蔥。

  “為了烈士陵園,爸爸真是不惜命!有一次在運水途中,爸爸不慎摔傷,醫生要求臥床休養三個月,結果一個月不到,他就執拗地辦了出院手續,說是放不下這群犧牲的戰友。”艾買爾·依提的兒子艾尼瓦爾說,“爸爸也很用心,他按照漢族的習慣,在羅光燮、王忠殿等漢族烈士的墓碑兩側栽種了青鬆翠柏﹔在司馬義·買買提等維族烈士的墓碑兩側栽種了桃樹。他說這是因為維族同胞喜歡果樹,這樣做可以讓地下的戰友春見桃花、秋聞果香。”

  (四)

  “和平是我們的信仰,戰斗是我們的天職。”在艾買爾·依提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了一份1962年11月2日參戰的某部炮二班全體戰士手寫的血書。“每次看到這份血書,我就會想起戰友們沖鋒的身影。當年,他們用生命和熱血,樹國威、立軍威,贏得邊境數十年和平,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艾買爾·依提動情地說。

  為了這份銘記,艾買爾·依提做了一個驚人之舉:在左手手背上,紋了一顆五角星、一支服役時用過的步槍圖案﹔在右手手背上紋了一朵棉花。“五角星象征我們的偉大祖國,棉花代表我們生活和駐守的家園新疆,步槍提醒我永遠是一名戰士,敵人膽敢侵犯,我們必奮起還擊,保家衛國!”艾買爾·依提斬釘截鐵地說。

  45年來,艾買爾·依提就如同一名戰士一樣,忠誠守衛著長眠的戰友。面對外界的喧囂與繁華,他不動心﹔面對他人的不解與質疑,他不動搖﹔面對浮動的暗流與嘈雜,他不退卻。“7·5”事件后,他主動擔當起民族團結教育的宣傳員。面對少數人的挑舋,他搬著凳子坐在大門口:“誰敢來烈士陵園尋舋鬧事,先從我的身上踏過去。”同時,他還多次應邀到各地宣講,通過追憶烈士事跡,真誠表達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和堅持民族團結的重要。

  歲月不饒人。經組織批准,年邁的艾買爾·依提已經把烈士陵園的守護工作,傳給了大兒子艾尼瓦爾,幾個孫子也經常在假期前來幫忙。艾尼瓦爾感慨地說:“每一座墓碑都蘊藏著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個或是一群可親可敬的英魂。在這裡長眠的烈士,犧牲時大多二十歲左右,許多都沒有后人。我接過爸爸的班,也算是給這些可親可敬的叔叔伯伯們盡孝,他們永遠活在我心裡!”

  (五)

  “一個民族不敬重烈士,就不會再有烈士﹔一個國家不崇尚英雄,就不會再有英雄。”艾買爾·依提老人對此感同身受。

  當年,懷著對烈士的尊崇,艾買爾·依提跑遍了自己所能找到的烈士之家,代犧牲戰友們磕了頭,含淚喊了聲爸媽。

  守陵45年來,無論條件再堅苦,艾買爾·依提都無怨無悔。平日裡,他搜集整理了許多英烈事跡,義務為游人講解。在他的感染下,一位到訪的游人在所有221名烈士的墓碑前一一鞠躬敬禮,並把墓碑照片傳到網上,協助尋找家屬和開展網上拜祭﹔在他的積極奔走下,一些散落各地不便遷徙的烈士墓,在葉城烈士陵園也同時設置了衣冠塚。令他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家、軍隊和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葉城烈士陵園的擴建和修繕力度,將陵園升格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此,12位當年參過戰的老兵集體致函表示:這些舉措極大地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英雄烈士的高度褒獎和尊重。

  最令艾買爾·依提感動的,是去年9月30日的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當時,陵園裡來了近4000人參與祭奠,大家依次默哀、鞠躬、獻花、宣誓。那一刻,我隻想和九泉之下的戰友們說,對於你們的犧牲奉獻,無論時光如何流逝,共和國都會永遠銘記!”

(來源:解放軍報)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