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美航空工業的“領頭羊”,巴西在全球市場的初級軍用教練機、支線噴氣飛機等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不久前,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全新研制的軍用運輸機KC-390成功完成了首次飛行,標志著巴西航空工業史上一項重大技術突破。當前,國際軍火巨頭對軍用運輸機市場爭奪日趨白熱化,KC-390的成功研制將向市場壟斷者——C-130“大力神”軍用運輸機發起挑戰。
早在2006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就著手評估未來十年戰術軍用運輸機的市場需求,發現全球范圍內潛在需要一種全新的20噸級中型戰術運輸機,以替換陸續達到服役年限的老舊運輸機。在2007年的拉美航空航天防務展上,該公司正式對外透露正在研發一種名為C-390的戰術運輸機。其后,巴西空軍根據本國的新國防戰略,提出將C-390運輸機發展為一種兼具空中加油能力的多用途平台,以替換現役的C-130E/H運輸機和KC-130加油機。於是巴航工業瞄准巴西空軍的作戰需求,正式將項目名稱改為KC-390運輸/加油機。
作為一種全新設計的多用途噴氣式運輸機,KC-390秉持著高效運輸能力的設計理念,將高效率的渦扇發動機、最先進的電傳操縱技術和更寬敞的貨艙等新一代技戰術標准引入到中型軍用運輸機設計中,確保了良好的作戰使用技能。與廣泛使用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相比,KC-390採用了噴氣式動力裝置,翼下吊挂了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完全不同於C-130J所使用的渦輪螺旋槳動力裝置。同時,KC-390擁有一個寬敞的貨艙,配有為運輸輪式裝甲車輛等不同類型裝備而安裝的后置跳板。執行運送任務時,該機可裝載80名普通士兵或3輛悍馬軍車,機內貨艙可按執行醫療運送等任務布局。另外,針對貨物投放和空中加油等任務的需要,該機採用了T型尾翼,可避免上單翼產生的下洗氣流對平尾產生不利干擾,有效彌補了機身長度有限導致水平力矩過短的不足,保証較小翼展的水平尾翼就能獲得良好的操縱性和穩定性。
KC-390選擇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后,難免會存在滑跑距離過長的不足,無法滿足巴西空軍對新型運輸機必須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有效起降的要求。為此,巴航工業首先從氣動設計著手,在機翼採用了前緣縫翼,配合后緣襟翼,更好地改善起降性能。針對前線作戰機場的使用要求,巴航工業為KC-390設計了一種雙腔減震系統和新型液壓系統,前起落架採用雙輪,主起落架分別採用四輪,可滿足重型載荷情況下的起降要求,能夠在鋪設的跑道上著陸,甚至在戰時遭到炸彈損毀的不平整跑道上也可正常使用。而且,與其他運輸機不同,KC-390運輸機的維修體制與民用客機相當,因此無需基地級維修要求。
KC-390的駕駛艙採用了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的集成航電系統,可在平視顯示器中呈現合成視景和增強視景功能,為飛行員提供更好的態勢感知功能。此外,KC-390所採用的電傳飛控系統,可有效減輕飛行員的駕駛負荷,避免人為引發的事故。更為關鍵地是,該公司還為KC-390提供了最新的主動側杆控制設備,這種操縱輸入技術使飛行員能夠通過觸感操縱飛機,有效地改善飛行狀態。另外,KC-390不僅能擔負貨物和部隊的運輸與投放、空中加油、搜索與救援等任務,還能夠在巴西的亞馬遜森林保護和南極科考中扮演重要角色。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