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級軍士長李小龍,第12集團軍某旅反坦克導彈營的官兵們都說他跟“武打明星”李小龍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
入伍18年,李小龍先后干過射手、裝甲技師等6個崗位,至今仍保持著某型導彈的多項訓練紀錄,是全旅的“首席教練員”。
一次演習,上級安排營裡對藍方執行精確打擊任務。
“敵方地處平原,A點距離較近,遮蔽物較多,有利於對敵實施突襲,建議將A點作為第一發射陣地。”指揮所裡,一名連長對陣地開辟闡述個人意見。
孰料,旁聽的李小龍卻指著沙盤提出不同意見:“雖然A點遮蔽物較多,但部分樹木高出導彈射擊線,易對激光造成反射,影響命中精度,而D點地勢高,射界比較開闊,而且距離目標點接近導彈極限射程,敵人可能會疏於防范,容易達到突襲效果。”
李小龍的觀點看似“劍走偏鋒”,卻暗合戰場思維。經研究討論,營裡決定將D點選為發射陣地。最終,勝利完成任務。
“沒想到紅方竟然從極限距離上實施打擊!”演習復盤總結會上,藍方指揮員發出感嘆。
發現問題李小龍敢於“大膽”建議,遇到困難他同樣善於“出手”解決。
一次演習,大漠戈壁,戰車列陣,沙塵滾滾。
實彈發射前夕,某新型導彈武器系統突發故障,射手報告“系統檢測”反復出現異常。
現場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有官兵建議立即向上級報告,更換導彈發射車。
“等等,讓我看看!”李小龍主動請纓,跳上導彈發射車指導射手排除故障。
觀測硬件、調整程序、檢查電路……精簡的流程、嫻熟的操作,短短幾分鐘李小龍就將導彈發射車裡裡外外檢查了一遍。
很快,故障被檢測出來並成功排除,導彈按時發射、命中目標。
任務完成后,李小龍還結合射擊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並收入典型案例手冊。
平日裡,李小龍除了積極發揮“武教頭”的作用外,還積極參與營裡各專業訓練計劃的擬制,探索研究班排戰術協同運用﹔探索的“全營集中、連隊組訓、階段評比、穩步推進”訓練方法,被全旅推廣……
“跟李班長一起訓練,我們心裡踏實。”近些年,凡是李小龍帶出的導彈射手,專業考核中無一人出差錯,數十人在旅“崗位練精兵、打贏當先鋒”比武考核中摘金奪銀。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