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兵器奏鳴曲

張 新 吳 珅

2015年12月26日04:23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2015年,世界兵器奏鳴曲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國際形勢波詭雲譎,美俄競爭暗流涌動,地區沖突不斷加深,每一次血與火的較量,既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又見証了新型武器的面世。在武器裝備領域,傳統軍事強國不遺余力地加大軍事投入,延續以往的軍事科技發展優勢﹔新興國家不甘落后,紛紛研發和改進新技術、新裝備,全面提升自身軍事實力。2015年,亮相新兵器看點頗多,從中不難看出武器裝備發展的趨勢。

  第一章 陸軍篇

  新型武器裝備閃亮登場

  全新設計理念打造未來“陸戰之王”。在今年俄羅斯紅場閱兵式上,新一代主戰坦克“阿瑪塔”終於掀開了神秘面紗,這款新型坦克最大的亮點在於全新設計的無人炮塔,與傳統坦克不同的是,“阿瑪塔”內部3名成員全部位於車體前部的裝甲防護艙內,以提高成員的存活率,這是俄軍在車臣戰爭中用鮮血換來的寶貴經驗。今年,由波蘭和英國聯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款隱形坦克“PL-01”正式問世,它的亮點是採用多種高新技術對抗敵人的聲光熱等偵察方式,減小坦克被發現的概率,增強戰場生存能力。兩種坦克雖然研發方向不同,但都有一種共性,那就是未來坦克更注重生存的設計理念。

  “插上翅膀”,陸地猛虎身手敏捷。讓陸軍飛起來,是提升陸軍機動性和戰斗力的有效方法。今年,各國紛紛推出了下一代運輸機/直升機的方案:俄羅斯的PAK-TA重型運輸機時速可達2000千米/小時,能夠在7小時內將200噸載荷人員和裝備部署到全球﹔在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國國產先進重型直升機模型公開亮相,38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超過美軍現役的“支奴干”重型直升機,300公裡的時速也將滿足陸軍機動作戰的設想﹔美軍CH-53K重型直升機原型機今年成功完成首飛,並計劃在2019年裝備8個CH-53K現役作戰中隊、1個訓練中隊和1個預備役中隊,這款新型直升機的出現將使美海軍陸戰隊的運輸能力實現由中型向重型跨越,能夠更高效地完成戰場部署。

  “鋼鐵戰士”吹響沖鋒集結號。機器人不會疲勞、不會窒息,而且隱蔽性好,在未來戰場上,當人類遇到機器人,這場人腦與機器智慧的對戰中,誰會贏得最后的勝利,的確是一個未知數。11月,在俄羅斯舉行的國防部創新日上,首次展出的“涅列赫塔”多用途作戰支援機器人系統引起外界關注。“涅列赫塔”機器人系統採用小型履帶式底盤和模塊化設計,安裝不同任務模塊后,可實現火力支援、炮兵偵察等多項任務,配備火力支援模塊時,備彈500發的12.7毫米機槍火力將遠超目前的人類單兵。雖然目前只是配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像“涅列赫塔”這樣的機器人可能真的會取代人類,成為未來戰場上的主角。

  第二章 海軍篇

  強國海軍裝備亮點頻現

  航空母艦仍是大國海軍的優先選擇。航母的誕生,注定了海戰的一場新革命,能攻善守的艦載機讓航母的攻擊距離延伸到千裡之外,航母成為有史以來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海上“移動堡壘”。11月,負責建造美國“福特”號航母的船廠宣布,“福特”號航母已完成95%的建造工作,將於2016年首次試航。與美國現役尼米茲級航母不同的是,“福特”號首次使用電磁彈射器,使得艦載機日出動量大幅提高,航母的遠程打擊能力隨之增強。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的航母今年同樣有不俗表現:在巴黎遭遇恐怖襲擊后,法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迅速起程前往中東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今年再次下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的艦艇“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服役,雖“低調”宣稱為護衛艦,但從艦體設計與搭載武器看,與航母相差不多。盡管造價昂貴、維護成本高,但航母還是憑借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和威懾力得到大國海軍的青睞。

  “由海向陸”型裝備發展迅速。作為超級大國,美國在武器裝備研發方面一直先人一步。12月7日,造型科幻的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首次離開碼頭進行海試。不同於美海軍現役主力驅逐艦阿利伯克級強調防空反導性能,“朱姆沃爾特”號強化的是對地攻擊能力,它將與瀕海戰斗艦、“魚鷹”運輸機、兩棲攻擊艦、F-35B垂直起降戰斗機一起,實現美國海軍“前沿存在、由海向陸”的戰略理念。受美軍這一思路影響,兩棲裝備逐漸成為軍貿市場的“香餑餑”,在局勢緊張的中東地區,埃及購買了法國建造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並從俄羅斯引進了可以與其改建配套的卡-52攻擊直升機﹔土耳其不僅從西班牙購買了兩棲攻擊艦,還同時推出了國產兩棲登陸艦的方案。

  “艦艇殺手”破浪襲來。作為新一代水面艦艇中的翹楚,“福特”號航母和“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固然先進,但“矛”與“盾”的對決從未停止。在10月伊朗舉辦的革命衛隊海軍展示會上,一款採用超空泡技術的高速反艦魚雷公開亮相,該魚雷可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運動時最高航速達200節,遠超過目前的常規魚雷,是攻擊敵方航母、軍艦和潛艇的理想武器。

  第三章 空天篇

  攻防對決裝備各有高招

  新型飛機發展迅速。12月,俄羅斯宣布第五代戰斗機T-50的飛行試驗接近尾聲,並驗証了戰機各方面的飛行性能。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中國首次公開亮相的空警-500預警機吸引了世人目光,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三型預警機,能夠執行空中巡邏警戒及指揮控制任務。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宣布,首個F-35B飛行中隊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F-35B具備垂直/短距起降能力,是“聯合攻擊戰斗機”開發計劃設計難度最大和性能最佳的機型。1月,印度耗資20億美元、研發周期長達32年的首架國產“光輝”戰機正式交付空軍,雖然“光輝”戰機在投入使用中並不令人滿意,但它的問世標志著印度成為少數掌握戰機自主研發技術的國家之一。

  各國戰機揚威中東。隨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出現,今年的中東戰事頻頻上演,美俄法英等國紛紛出動戰機對極端組織勢力進行打擊。在俄軍的空襲中,蘇-34戰斗轟炸機、圖-160戰略轟炸機是當之無愧的“明星機型”,前者展現出精確的對地打擊能力和優異的低空性能,后者則在幾乎繞飛歐洲一圈后,使用新型空基巡航導彈精確命中目標,強悍的載彈和續航能力展露無遺。相比之下,法國的“陣風”戰機和英國的“台風”戰機雖然沒那麼轟轟烈烈,但打擊精度和火力強度毫不遜色。

  防空大傘不斷強化。隨著戰機性能的不斷提升,防空反導成為各國軍隊的必修課。就在大名鼎鼎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還在敘利亞持續保障俄軍機安全飛行時,俄羅斯軍火商又悄然將其升級,研發S-500防空導彈系統,該系統將與S-400一道,撐起俄軍防空保護傘。在歐洲,傳統強國德國也選定“中程增程防空導彈系統”作為德空軍戰術防空系統,該系統由德國、美國、意大利聯合研制,能以更少的配置實現更大的區域覆蓋,並減少部署所需的人員與裝備。看來這場攻防對決,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持續。

(來源:解放軍報)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5. “雙減”助力教育良好生態(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