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土耳其武器研發:“特立”但不“獨行”

2019年12月06日09:3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土耳其武器研發: “特立”但不“獨行”

土耳其“阿爾泰”主戰坦克。供圖:張曦

11月24日,土耳其無視外界干擾宣布開始測試S-400防空導彈系統。

近年來,土耳其在武器裝備領域日益凸顯出自主性特征。這一特征不僅體現在進口和使用武器裝備上,也體現在研發武器裝備上。有專家認為,土耳其在這方面的“特立”恰恰來自於他們的“不獨行”。事實可能也確實如此。近年來,土耳其廣泛尋求合作,積極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在滿足自身武器裝備需求的同時,對外出口軍火步幅加大,這無疑增加了該國“特立”的底氣。

那麼,土耳其為何越來越強調“自主”“合作”?當前他們在武器裝備研發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后會朝哪個方向發展?讓我們邀請有關專家為您解讀——

被“逼”出來的國防工業夢

土耳其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片土地曾經被幾乎所有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征服過。血的歷史教訓,加上現實所催生的憂患感,讓土耳其走上了一條“極力開展對外合作與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並重”的兵器研發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土耳其幸運地避開了戰火。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融入歐洲,與歐美國家一起對抗蘇聯。幾乎與此同時,土耳其依托原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工業體系,開始向現代工業國轉型。但是從冷戰早期的情況看,土耳其軍隊的武器裝備當時還是依靠西方盟友的支持。

上世紀70年代,土耳其與希臘展開對塞浦路斯島爭奪,加上土耳其向美國大量走私毒品,美國對土耳其實行了武器禁運。這次武器禁運使土耳其軍隊在相當長時間裡無法獲得先進武器裝備,戰斗力嚴重受損,空軍規模因戰機老化等問題一度縮小了50%。上世紀80年代初,土耳其還在使用F-100“超級佩刀”這樣的老戰機。

盟友的武器禁運讓土耳其痛定思痛,開始謀求加快自身國防體系建設。在禁運期間,土耳其開始與蘇聯接觸,以獲得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支持。

1985年1月,土耳其議會通過了關於獨立國防工業開發的相關法令,開始加大對國防工業投入。此后,隨著美國武器禁運的停止,土耳其獲得了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期,開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並積極推動武器裝備自主研發,逐漸實現了基本武器裝備的自給自足,所研發武器裝備在國際上小有名氣。

然而,隨著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土耳其這個關鍵鄰國后來卷進了戰爭。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土耳其與俄羅斯越走越近,更在近年做出了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決定,招致北約盟國一致反對。美國取消了土耳其在F-35隱身戰斗機項目上的合作伙伴國地位,但也未能讓土耳其改變主意。

在土、美關系緊張的形勢下,土耳其更加感到國防工業自主化的重要性。今年7月,土耳其國防工業第11個發展計劃提交議會討論,計劃提出在2023年,即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將國防產品的國產率從目前的65%提高到75%,將國防產品出口額從2018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102億美元。根據計劃中提到的有關方案,土耳其將向所有國防工業企業包括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

“全面撒網”開展對外合作和自研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武器禁運解除,土耳其迅速“惡補”了一批新型武器裝備。在購買的同時,它還利用當時相對較好的國際環境,開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武器裝備研發生產。

之后不久,土耳其獲得許可開始生產F-16“戰隼”戰斗機。國內組裝生產加上原裝進口,土空軍后來擁有的“戰隼”戰機多達240架,成為空軍中堅力量。

在研制下一代戰斗機方面,土耳其是第一批參與到美國F-35隱身戰斗機計劃中的國家。

隨著在S-400防空導彈事件中丟掉採購F-35隱身戰斗機“入場券”,土耳其一方面考察購買蘇-57隱身戰斗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開始與他國合作研發TFX第五代戰斗機項目,其全尺寸模型已在今年第53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展出。

在武裝直升機研發上,土耳其與意大利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合作研制了T129武裝直升機。然而,這種直升機隻能算輕型武裝直升機,在敘利亞作戰時還有一架被擊落,顯示出其防御和抗墜毀能力還有待提升。

今年4月底開始的土耳其國際國防工業博覽會上,下一代ATAK-2型重型武裝直升機木質全尺寸模型首次展出。這種10噸級的武裝直升機若研制成功,將成為繼AH-64“阿帕奇”、米-28N“暗夜獵手”、卡-52“短唇鱷”等機型之后又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

有著相當規模陸軍的土耳其高度重視地面裝備發展。目前,土耳其陸軍主要裝甲突擊力量由德國“豹2A4”主戰坦克擔綱,它的性能仍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水平,在敘利亞作戰時數次被擊毀。為此,土耳其與韓國開始共同研制新一代“阿爾泰”主戰坦克。這種主戰坦克融合流行的“城市戰”思想,力圖打造出一種“三代半”主戰坦克。

同時,土耳其自行研制生產了“卡普蘭”裝甲戰車車族、“刺猬”防地雷反伏擊車等。他們對外來技術消化吸收后研制的TR-300型遠程火箭炮、J-600T“閃電”彈道導彈、“可汗”彈道導彈在性能上也可圈可點。

由於歷史上土耳其與他國海上爭端較多,來自海上的現實壓力也不小,因此海軍建設也是土耳其國防現代化的重點。土耳其海軍上世紀80年代初向德國購買的護衛艦已經老舊,隨著國內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通過技術轉讓不斷獲得造艦經驗,土耳其在新世紀啟動了一系列造艦項目。首先自主設計建造了島級輕型護衛艦練手,2013年又宣布建造8艘TF-2000型護衛艦,以提高土海軍防空能力。

航空母艦被很多國家視為海軍戰略力量的實力擔當。在研制航空母艦方面,土耳其海軍也在不懈追求下終成正果。在西班牙幫助下,以“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為基礎設計建造的“阿納多盧”號輕型航母已經下水。雖然土耳其在短時間內無法從美國獲得艦載機,但這無法阻止該航母發揮作用,它很可能會暫時以直升機母艦或兩棲攻擊艦的身份出現,直至有一天找到合適的艦載機。

除了在研發傳統武器裝備方面有一定作為,土耳其還積極研發尖端武器。土耳其埃塞爾森公司自主設計研制的TUFAN電磁軌道炮據稱已經完成武器化集成並進行了試射,未來可能安裝在軍艦上,用於對付空中目標,還有可能用來摧毀來襲導彈。

“抱團取暖”拓寬軍貿之路

土耳其武器裝備的研發與生產,目前已經能夠滿足土軍絕大多數裝備需求。通過開拓軍火出口市場,2018年土耳其先后出口了價值20億美元的軍火。

土耳其的軍火出口具有鮮明的“抱團取暖”特點,其傳統出口區域是與土耳其交好的伊斯蘭伙伴國。在這方面,土耳其優勢明顯。比如在巴基斯坦陸軍武裝直升機選型中,土耳其T129直升機雖然在防御和抗墜毀能力上有所欠缺,仍然贏得了30架的訂單。此后不久,巴基斯坦又與土耳其簽署了購買4艘島級輕型護衛艦的合同,並積極參與到土耳其TFX第五代戰斗機的研制計劃中,進一步深化了土巴合作。

2017年6月,沙特阿拉伯以卡塔爾資助恐怖組織、利用半島電視台干涉內政等為由,聯合其他國家對卡塔爾進行政治施壓、外交孤立。在這種形勢下,土耳其公開力挺卡塔爾,為其提供經濟、政治和安全援助,幫助卡塔爾挺過了艱難時期。2018年8月,卡塔爾宣布向土耳其投資150億美元,並購買了研制生產“阿爾泰”主戰坦克的BMC公司49%的股權,今年3月更是宣布採購100輛“阿爾泰”主戰坦克,成為這種主戰坦克的第一個用戶。

此外,土耳其還在不斷拓展中東、北非、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伊斯蘭國家軍火出口市場。2017年10月,土耳其“卡普蘭”MT中型坦克出現在印度尼西亞的閱兵式上,使土耳其國防工業的影響力延伸到了東南亞,也再次讓人們看到了土耳其軍火貿易走向更廣闊市場的有力步伐。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