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牛刀殺雞”的俄格戰爭

2019年12月12日10:15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攻入南奧塞梯地區的俄軍裝甲部隊

俄格戰爭,是2008年8月8日至18日,俄羅斯軍隊對進攻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的格魯吉亞軍隊實施的陸海空聯合反擊作戰。這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首次對外用兵,也是其為對抗西方戰略遏制而對鄰國實施的一場小規模、低強度跨境控制戰。從軍事角度看,交戰雙方的經驗教訓都值得分析、借鑒。

俄准確預判和高度戰備。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軍隊發起對南奧塞梯的進攻時,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京正在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俄軍在戰爭中“后發先至”,迅速扭轉形勢,令外界極為驚訝。俄軍的迅速反應,很大程度上源於俄高層對“高加索變局”的准確預判。

蘇聯解體后,圍繞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俄格雙方齟齬不斷。2004年格魯吉亞“玫瑰革命”后,薩卡什維利成為總統,格魯吉亞徹底倒向西方,期待依靠北約對抗俄羅斯。俄高層認識到,與格魯吉亞之間的沖突不是會不會爆發的問題,而是何時爆發的問題。特別是在2008年塞爾維亞領土科索沃宣布“獨立”后,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矛盾升級,雙方武裝人員多次發生交火,俄高層更加確信此前關於俄格將發生沖突的預測。

俄軍之所以能出其不意快速反應,還得益於其戰備水平。普京上任后,大力推進軍事改革,不僅改進裝備、提振士氣,更細化作戰計劃。2005年,俄軍啟用全新作戰計劃,包括在各種應急情況下對戰區力量與艦隊的調遣,甚至細化到連一級分隊的調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案在手,俄軍自然成竹在胸。更具針對性的是,2008年7月,俄軍舉行了“高加索-2008”軍事演習,演習矛頭直指蠢蠢欲動的格軍。參演部隊多為北高加索軍區所轄力量。這些部隊通過演習,熟悉了俄格邊境作戰環境,並對可能遂行的快速反擊、城市作戰、要地奪控等內容進行訓練,部隊間協同達到較高水平。美國的俄羅斯問題專家赫斯伯靈稱:“這一演習與他們數周后在格魯吉亞實施的行動一模一樣,這場演習完全就是一場彩排。”

有准確預判和充分准備,駐扎邊境的俄軍,就像等在起跑線后的運動員,隻待格軍第一聲槍響作為“起跑號令”。8月8日7時,就在格軍向南奧塞梯發起進攻5小時后,剛剛參加完演習的俄先遣部隊就通過羅格斯基隧道進入南奧塞梯,並於17時向格軍發起反擊。五角大樓高級軍官回憶:“雖然事先我們已經預料到俄軍的進攻行動和速度,可他們的實際行動還是比我們的預料快得多。”

全域多維聯合作戰發揮合力。俄格戰爭是對俄軍21世紀初期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檢閱、大考核。盡管俄軍暴露出主戰裝備水平不高、通信聯絡能力欠缺、情報偵察工作不細等問題,但總體而言,俄軍的改革是成功的,考核結果是合格的,參戰的各軍兵種在各自領域都表現不俗,並且發揮出聯合作戰的整體威力,對力量弱小的格軍形成壓倒性優勢。

此役,俄軍為形成“牛刀殺雞”的不對稱作戰優勢,除戰略火箭軍外,其他軍兵種悉數登場,先后出動空軍、海軍、陸軍和空降兵等多種作戰力量,形成整體合力,對格軍實施全縱深、多維度、多方向的聯合火力打擊和兵力突擊,有效保証戰局向有利於己的方向發展。

陸軍方面,俄第58集團軍抵達茨欣瓦利(南奧塞梯首府)外圍后,立即從北、東、西三面形成圍攻,並向敵后穿插,切斷格軍退路,還直接威脅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使深入南奧塞梯的格軍腹背受敵,未戰先懼。茨欣瓦利攻堅戰中,俄軍先實施猛烈炮擊,而后坦克與步兵加強協同齊頭並進,不僅增強了打擊效果,還降低了戰損率。

為一並解決阿布哈茲問題,俄軍開辟了“第二戰場”。俄第74空降師部分兵力進佔阿布哈茲與格魯吉亞接壤的科多裡河谷一帶,於8月12日凌晨發起攻擊,包圍格特種作戰旅1000余人,最終將其徹底趕出科多裡河谷。俄軍的空海打擊也比較成功。開戰之初,俄空軍即完全掌握南奧塞梯和格魯吉亞全境的制空權。俄軍戰機對格魯吉亞當面守軍和縱深內戰略目標,包括格首都第比利斯軍用與民用機場都進行了空襲。這種“縱深打擊”對格民心士氣影響極大。同時,俄黑海艦隊對格實施全面海上封鎖,斷絕一切可能的軍事物資供應,特別是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對格魯吉亞在戰爭期間的武器供應。

格軍敗在誤判和意志不堅。格魯吉亞在俄格戰爭中遭到慘敗並不奇怪,除實力差距外,其高層戰略指導和部隊戰斗精神都值得探討。2005年和2007年,俄格間兩次出現矛盾,由於北約力挺格魯吉亞,俄羅斯均選擇退讓,這使薩卡什維利信心暴漲、誤判形勢,低估俄捍衛國家安全利益的決心。進攻南奧塞梯前,格高層以為有美國為首的北約撐腰,俄不敢出兵﹔開戰后遭俄軍強力反擊,格又將希望寄托在美國出兵或西方斡旋上。沒想到美國乃至整個北約都未提供實質性支持,格魯吉亞最終深切體會到“以卵擊石”的后果。

從作戰層面分析,格軍官兵缺乏勇氣血性也是失敗重要原因。如在阿布哈茲地區的戰斗中,俄空降兵1個連突然空降在駐有格軍1個山地營的塞納基陸軍基地,數量明顯佔優的格守軍居然不戰而逃。正如在俄格戰爭中負責指揮格軍的格魯吉亞前國防部長所言:“格軍最大的失誤就是重視技術,忽視了對軍人的精神塑造。”據統計,格軍戰前已有1/5的軍人明確表示不願打仗。許多格軍士兵戰敗后還聲稱,格魯吉亞人天生不會打仗,敗給俄羅斯是正常的。

Copyright © www.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責編:實習生(凌博)、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