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DC-3與“兩航起義”

2019年12月12日10:20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抵達天津的“兩航起義”人員合影

執行紀念“兩航起義”70周年飛行活動的DC-3運輸機

12月6日13時21分,1架有著75年機齡、復古涂裝的DC-3運輸機,順利降落在北京大興機場,圓滿完成紀念“兩航起義”70周年的飛行任務。

DC-3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於1935年研制投產的一種固定翼螺旋槳運輸機,因其在速度和航程上的優勢,極大改變了當時的民航業形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DC-3的軍用型號C-47也為盟軍取得最后勝利作出巨大貢獻。DC-3系列共生產1.3萬余架,是世界航空史上有代表性的運輸機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軍佔領我國沿海並切斷滇緬公路,導致外援受阻,盟軍使用C-47運輸機開辟著名的“駝峰航線”,運送大量作戰物資支援中國戰場。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乘坐的飛機就是C-47。1945年8月27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乘C-47運輸機到達延安。次日,毛澤東同志等便乘此機離開延安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

1949年,隨著國民黨統治在大陸的結束,國民黨控制下的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和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央航”)兩家民航企業遷往香港。由於和英資航空企業沖突加劇,“兩航”處處受港英政府非難,已到山窮水盡的境地。我黨策劃“兩航”發動起義的工作早已展開。在黨的領導下,“中航”總經理劉敬宜、“央航”總經理陳卓林秘密配合,核心小組通過港九民航工會開展工作,工會委員和積極分子成為起義骨干力量。1949年10月底,中共中央書記處正式批准“兩航起義”飛機降落地點、起義時間和飛行計劃等具體事項。11月9日6時,12架飛機(“中航”10架,“央航”兩架)陸續從香港啟德機場起飛返回大陸,其中便包括兩架C-47型運輸機。同日,在香港的“中航”和“央航”2000多名員工通電起義。

“兩航起義”后,氣急敗壞的國民黨在港英當局縱容下,採取威脅破壞活動。當時,除參加起義的12架飛機外,“兩航”仍有71架飛機滯留香港。面對險惡形勢,黨領導廣大起義員工展開捍衛起義成果的艱苦斗爭。留港員工在軍委民航局和民航廣州辦事處的直接領導下,排除各種阻礙,想方設法將各種飛機零件拆卸裝箱,用船運回廣州,累計運回約1.5萬箱器材、3600桶燃油和其他設備等。

“兩航起義”不僅在經濟上給國民黨以重大打擊,還在軍事上切斷國民黨在西南的空中運輸線,為解放大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次起義被毛澤東同志稱贊為“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在“兩航起義”影響下,資源委員會、招商局和中國銀行等29個國民黨在港重要機構也相繼起義。起義北飛的12架飛機和后來由“兩航”機務人員修復的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16架飛機,構成新中國民航建立初期的主力機群。運回的器材和設備,成為民航初期維修飛機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來源,並依此組建太原飛機修理廠、天津電訊修理廠。

(責編:實習生(凌博)、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