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43次進村調研,行程2萬多公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武警兵團總隊干事孫建坤——

當好一顆抱團的石榴籽

2019年12月24日10:18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冬日的新疆烏魯木齊市永豐鄉南山牧場,溝谷如毯,雪鬆挺拔,美景如畫。

沿著烏庫公路一路向南,記者跟隨武警兵團總隊干事孫建坤來到南山牧場的畜牧連走親戚。不遠處,隻見一座洋溢著濃郁哈薩克風情的小院飄著裊裊炊煙,烏木提汗一家早已在門前等候,笑容燦爛的臉上寫滿了期盼。

“巴拉!巴拉!”遠遠看到孫建坤來了,烏木提汗用哈薩克語熱情地喊著“孩子”。對烏木提汗和丈夫沙裡木而言,孫建坤是恩人,也如同孩子一般親切。

“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2016年10月,孫建坤被任命為總隊“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負責人。那時,烏木提汗經營的“牧家樂”正遭遇創業“寒冬”。“我們投入全部家當開了‘牧家樂’,一年到頭卻沒什麼生意,損失了好幾萬元。”正當她心灰意冷、准備關門停業時,孫建坤主動上門,和她結成了幫扶親戚。

“南山周邊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民俗風情旅游本該是合理規劃。”為了找到問題症結所在,孫建坤展開實地調研。筆記越記越厚,問題症結也越看越透。他發現,哈薩克族的傳統食譜中基本找不到蔬菜,而烏木提汗所在的畜牧連,98%的村民都患有高血壓。在提倡健康飲食、葷素搭配的今天,“牧家樂”裡“烹羊宰牛且為樂”的大餐反而成了外地游客難以消化的“高級禮遇”。

“學幾道時蔬小炒!”曾當過炊事員的孫建坤帶著烏木提汗一家琢磨調整菜單。一張融合了川菜、湘菜、哈薩克民族菜的全新菜單,改變了“牧家樂”門可羅雀的景象,高峰時一天最多接待過40多位游客。

“民族特色與時代接軌,才能煥發全新生機。”幫扶過程中,烏木提汗一手氈繡絕活引起了孫建坤的注意。他幫著烏木提汗籌建起哈薩克氈繡工藝基地,邀請文化名人打卡宣傳,打通線上線下兩條銷售渠道……一套“組合拳”下來,烏木提汗的哈薩克傳統民族手工刺繡產品遠銷國內外。

2017年9月,總隊黨委把緊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兵團第三師44團12連和51團2連兩個深度貧困連隊確定為定點扶貧連隊。武警兵團總隊宣傳處處長鄧曉軍介紹,兩年間,孫建坤43次進村調研,296次入戶走訪,行程2萬多公裡。在他的積極協調下,軍地共同辦好產業扶持、醫療救助、支部幫帶、助學興教等20余件惠民實事,惠及群眾近萬人。

孫建坤的結對“親戚”艾沙·玉山和買合買提江,就是這些政策的受益者。在孫建坤的幫助下,艾沙·玉山用總隊援建連隊養殖合作社的分紅5000元,學習了烤魚技術,他的妻子也進入總隊援建的縫紉廠工作,日子越過越紅火。

談起對買合買提江的幫扶,孫建坤思路清晰:“生活困難只是表象,缺知識、少文化才是窮根!”為此,他多次組織貧困群眾到外地參觀見學,同時邀請專家來到連隊,現地傳授種養殖技術。

學了技術,開了眼界,買合買提江成功“逆襲”。如今,他的陽光拱棚收益翻了近10倍,住上了樓房,買了小轎車,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

今年9月,這兩個連隊的273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比原計劃提前1年脫貧,孫建坤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親戚越走越近,越幫越親。我們每個人都當好一顆抱團的石榴籽,民族團結之花定會綻放在祖國的每個角落。”他說。

(責編:實習生(張蘭心)、王政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