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之死急劇惡化中東局勢

1月3日,美軍火箭彈襲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在襲擊中身亡。由於蘇萊曼尼在伊朗國內地位極為特殊,此次事件在美伊兩國和國際社會均引發極大震動。當地時間5日晚,伊朗媒體援引伊朗政府聲明稱,伊朗的核計劃將不再受到任何實際限制。同日,特朗普警告稱,若伊朗攻擊任何美方人員或設施,美方將對伊朗重要目標實施“迅速和猛烈”的打擊。未來,中東地區局勢或將更加復雜。
這次捅了“馬蜂窩”
作為執行海外特種作戰行動的“拳頭部隊”,“聖城旅”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中的地位極其重要。作為“聖城旅”的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在伊朗國內享有“沙阿”(波斯語“國王”)的待遇。美軍認為,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后,蘇萊曼尼領導的“聖城旅”向伊拉克反美什葉派武裝傳授簡易爆炸裝置制造技術,造成大量美軍傷亡,“在伊拉克陣亡的4000余名美軍官兵中,至少有600人死於蘇萊曼尼之手”。
考慮到蘇萊曼尼在伊朗國內的影響力,無論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還是奧巴馬,任內均不同意授權“定點清除”蘇萊曼尼。2019年12月27日,伊拉克北部基爾庫克附近一處軍事基地遭火箭彈襲擊,造成1名美國軍事承包商死亡及多名美國軍人和伊拉克人員受傷。美軍認為,此次襲擊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蘇萊曼尼領導的“聖城旅”。31日,數百名伊拉克示威者沖擊位於巴格達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美國政府認為蘇萊曼尼是此次事件的幕后主使。
2020年1月2日,特朗普決定採用極端方式(即襲殺蘇萊曼尼),“五角大樓的高級官員們對此決定感到極為震驚”。1月3日凌晨,在掌握確切情報的前提下,美軍向在巴格達國際機場的蘇萊曼尼與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副指揮官穆罕迪斯乘坐的汽車發射火箭彈,造成兩人死亡。
國際國內齊聲譴責
作為一個“死亡和活著都一樣危險的人”,蘇萊曼尼是美國1943年殺死偷襲珍珠港事件主謀、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以來,襲殺的最高級別外國軍事指揮官。從當前的情況看,此舉引發國際社會及美國國內較為強烈的譴責與不滿。
一是伊朗發誓報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稱,“強硬復仇”將等待著殺死蘇萊曼尼及其同伴的“罪犯”。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美軍襲殺蘇萊曼尼是美國針對伊朗犯下的“嚴重罪行”,美國為此將遭受長期后果。伊朗外長扎裡夫表示,美國的“國際恐怖主義”行徑是極其危險且愚蠢的升級局勢的行為。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司令阿裡·坦吉西裡表示,伊朗已做好充分准備,迫不及待地想報復敵人。“聖城旅”新任指揮官伊斯梅爾·卡尼向美國發出警告稱,“你們將會看到美國人的尸體遍布整個中東”。此外,伊朗多個城市和省份爆發了大規模反美游行示威活動。
二是各國呼吁克制。在美國襲殺蘇萊曼尼之后,中國、俄羅斯等國積極開展斡旋活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伊朗外長扎裡夫通電話,敦促美方不要濫用武力,通過對話尋求問題的解決。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與伊朗外長扎裡夫通話時表示,美國的空襲行動嚴重違反國際法基本准則,將導致當地新一輪緊張局勢加劇。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兩位領導人呼吁中東有關各方保持克制,防止地區局勢進一步升級。英國外交大臣拉布表示,英國呼吁各方降級沖突,“進一步沖突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敘利亞、卡塔爾、黎巴嫩等國外交部也發表聲明,呼吁美國和伊朗保持克制,避免中東地區陷入暴力循環。
三是國內討要說法。對於襲殺蘇萊曼尼的做法,美國國內多數人士對此持保留甚至否定態度。部分軍方人士認為,美國襲殺蘇萊曼尼的情報依據十分“薄弱”,所謂暴力行動構成的“威脅”並非迫在眉睫。
民主黨人則對特朗普“先斬后奏”的方式極為不滿,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襲殺行動並未獲得對伊朗使用武力的授權,也沒有跟國會討論,“特朗普政府的挑舋性軍事行動將繼續置美國軍人、外交官、公民和我們的盟友於危險境地”。美國70多個城市近日也爆發大規模游行示威活動,抗議特朗普政府襲殺蘇萊曼尼的做法,要求美軍從中東撤離。
中東局勢前景堪憂
關於美國襲殺蘇萊曼尼的主要目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在《外交政策》雜志上刊文稱,特朗普希望通過殺死蘇萊曼尼來幫助“重建(對伊朗的)威懾”。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的戰略目的並未實現。
一方面,美國的做法不“合情”。與美國軍方和媒體極力刻畫的“屠夫”形象不同,蘇萊曼尼在敘利亞、伊拉克的反恐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伊朗國內也深受尊敬和愛戴。襲殺蘇萊曼尼的做法不僅沒有獲得國際社會贊許,反而引發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國家新一波的反美浪潮。
另一方面,美國的做法不“合法”。在第三國領土上襲殺伊朗高級將領的做法,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美國此舉不但未能向伊朗和中東其他國家“立威”,還“越過紅線”,“必須要面對嚴重后果”。正如美國《華盛頓郵報》所評論的那樣,特朗普已將華盛頓推向“最危險的地區局勢”。
蘇萊曼尼之死對美伊關系及中東局勢的影響在短期內還將持續發酵。美國當前已要求在伊拉克的美國公民盡快撤離,並緊急向中東增兵3000余人,特朗普也威脅稱,“如果伊朗襲擊任何美國人,或美國資產,美國將對伊朗的52個目標實施迅猛打擊”。
外界普遍認為,出於國家尊嚴和現實利益等因素考量,伊朗未來可能會對美國海外人員或資產發動有限規模的攻擊。雙方的對抗博弈能否維持在可控范圍內,有待進一步觀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