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退役軍人事務部典型宣傳報道

退伍女兵余曦的“舞動奇跡”:為什麼她的舞蹈教室沒有鏡子?

2020年01月15日14:41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余曦,原武警重慶總隊文工團副團長,今年3月轉業后,她選擇了自主創業,在重慶渝北區創立風兮舞雩藝術空間,期望通過舞蹈藝術幫助更多人找到幸福感。

伴著悠揚的音樂,一群女性翩翩起舞,在重慶市渝北區照母山森林公園風兮舞雩的教室裡,舞蹈老師余曦帶領著一群女性,用心感受著身體的每一次舞動……

2019年初,武警重慶總隊文工團副團長余曦面臨人生重要轉折——轉業。當決定要脫下軍裝的那一刻,她有過惆悵,因為脫下軍裝就意味著要放下19年裡所有的榮譽。但很快,她明白,榮譽不應該是擺在那裡的獎章,而應該成為激勵她一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她想帶著軍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余曦曾榮立兩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她還是中國婦女十一大代表。轉業時,集多項榮譽於一身的余曦本有機會選擇到地方單位工作,但今年3月,她放棄了這個機會,創辦了風兮舞雩藝術空間。

軍旅生涯帶來創業啟發

余曦15歲時作為文藝兵特招入伍,進入了武警重慶文工團,第二年她便在全國推新人大賽中獲得金獎,在全軍比賽中獲得“優秀演員”稱號,同年榮立二等功。“在部隊磨掉了嬌氣,收獲了勇氣與自信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舞蹈的魅力。”余曦回憶,在當兵的19年裡,她們的慰問演出一次次為將士們帶去了鼓勵。

一次在若爾蓋草原的慰問演出讓余曦至今印象深刻,連續20多個小時的車程,加上高原反應,到達目的地時她們已是頭昏腦漲。“穿著舞鞋踩在雪地裡,像是踩在棉花上。”余曦說,那一次演出,十來個人在雪地裡撐起了整台演出。表演結束后,她們的襪子和腳已經粘在一起,腳上早已沒有知覺。但這一次慰問演出,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即使是受傷的士兵,也在為她們鼓掌。

“在部隊19年經歷,讓我堅信舞蹈也是有治愈力的,即使我離開部隊的舞台,我也想用舞蹈去療愈更多的心靈。”余曦說,風兮舞雩課堂不僅僅是肢體的學習,更注重引導學員在舞動中去綻放自我。用舞動療愈心靈,就是她創辦風兮舞雩藝術空間的初衷。

讓更多人獲得幸福感

今年3月風兮舞雩藝術空間正式創立,幾次的教學下來,余曦發現學員肖敏君(化名)每次都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裡,便開始多一份注視和關心,當慢慢走進這個女孩的內心,得知她的故事后,余曦不禁心疼。

因為有在部隊為女兵們疏導情緒的豐富經驗,余曦很快與肖敏君成了朋友。原來敏君的父親也是一名軍人,因為長期在連隊,與女兒溝通太少,童年記憶中的父親隻有對成績的詢問,童年的缺失使她漸漸關閉上自己的心房。余曦了解到她的情況后,引導學員們積極與敏君交流,大家一次次鼓勵讓敏君漸漸敞開心扉。今年八一建軍節風兮舞雩藝術空間組織了一次特別活動,余曦特意安排以“我的父親”為題,請敏君做一篇朗誦,這一次她邊流淚邊講述,將自己對父親的所有情緒都宣泄了出來。現在,余曦很高興敏君變成了愛笑的姑娘,她的舞姿裡有了自信,眼神裡有了歡喜,學習時她也主動往第一排站。

敏君在舞蹈中打開了心扉找到了自信,全職媽媽羽菲(化名)也在舞蹈中重新找到幸福感。羽菲說,從孩子出生起她便成為全職媽媽,每天照顧孩子和家庭,圍著鍋碗瓢盆轉,忙碌了十幾年突然發現如今的自己毫無幸福感。在風兮舞雩的幾個小時裡,羽菲才能真正放鬆下來,在舞蹈中認識自己,感受每一次舞動帶來的美好心情。現在羽菲在外地陪讀,但每到上課時間,她一定坐高鐵回主城上課。

記者發現,與大多數舞蹈教室不同,風兮舞雩的教室裡並沒有鏡子。余曦說,那是因為在這裡不要求學員更多地去關注外在,不用去做到讓別人看到多精致,而要內視自己在舞蹈中的體驗,能不能真實充分地表達自己,從舞蹈中尋找到自己是用心,而不是用鏡子。

每個周六九點半,在照母山上的香樟林裡,風兮舞雩藝術空間都會組織一次對所有人開放的公益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前來參與的群眾盡情地跳舞,在一片落葉、一縷微風中去感受美。“我們想讓更多人通過舞蹈去發現美,用身體的舞動去創造美。”余曦說,每一個人的美是不同的,也許是性格可愛,也許是有才華,她希望讓更多人明白,一個人的美麗是由內而外的,認可自己,認識自己,自信的人自然美麗,帶著這份美好心情,去定位自己在工作、家庭中的不同角色。

余曦告訴記者,接下來她還希望能在渝北區婦聯的指導下,在風兮舞雩藝術空間建立起婦女微家,讓這裡變得更溫暖,更有情誼。

(責編:張蘭心(實習生)、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