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學校:特種兵的“地獄之旅”
重機槍咆哮著射出一排排子彈,像一條吐著信子的蛇緊追在趙國華身后。這是他距離死神最近的時刻。
在委內瑞拉陸軍特種作戰學校,這個名為“穿越敵火力封鎖”的課目和眾多殘酷的訓練一起,構成了第76集團軍某特戰旅作訓參謀趙國華的“地獄之旅”。因為淘汰率高達50%至80%的魔鬼訓練,這裡又被稱為“獵人學校”。
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派出特種兵赴“獵人學校”留學。20年后,趙國華成為新一批從學校畢業的中國特種兵。在學習期間,他取得潛水、狙擊、機降等多個結業証書,以總評第三的成績通過全部訓練課程,獲得了那枚象征最高榮譽的突擊隊員徽章。
獵人學校
開訓儀式前,淘汰已經開始
作為一名特種兵,趙國華很難拒絕去“獵人學校”的機會——能從這所學校畢業,是各國特種兵眼中的無上榮耀。
因此,當聽說選拔人員赴委內瑞拉深造的消息時,剛從連長調任旅作訓參謀不久的他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和西班牙語培訓,他和7名來自全軍的優秀特種兵終於站到了世界同行眼中的夢想之地。
體驗武器裝備
“獵人學校”位於委內瑞拉中東部,整體建在海拔1000米的山頂,四周群山環抱,北臨加勒比海,是一片天然的特種作戰訓練場。趙國華和戰友們剃了頭發,住在簡陋的鐵皮屋裡,白天室外溫度30攝氏度,室內高達50攝氏度,晚上卻隻有10攝氏度左右,校內蚊虫、蛇很多,生活條件十分惡劣。
相比於惡劣的環境,“獵人學校”獨樹一幟的訓練模式更讓中國特種兵難以適應——沒有訓練大綱、沒有訓練計劃、沒有任何預告。
剛到的幾天,集訓還沒正式開始,訓練以熱身慢跑為主。一天早上,教官突然改變路線,隊伍剛出校門就開始往深山裡鑽。跑了十幾公裡后,隊伍到達一處水渠,教官對著渾身冒汗的隊員們說:“所有人跳下去。”
趙國華一下想起了當連長的日子——每次劇烈運動完,他都會告訴戰士們,不要用涼水洗臉沖頭,以免感冒。可現在,他卻要泡在冰涼的水渠裡,接受這種和自己經驗相背的訓練。
“這就開始了?我不想參加了……”趙國華聽到兩名膝蓋有傷的外軍隊員在水裡交談。回到學校,幾名隊員立刻跑去中心廣場,敲了鐘。這是“獵人學校”的退出儀式——敲鐘、降下本國國旗、寫一份自願退出的申明。
與退出儀式相比,今年的開訓儀式顯得簡單而隨意。之后,趙國華和其余70名學員按照學校要求,簽訂“生死狀”。上面的條款繁多而復雜,一些西語很難識別。趙國華猜測,應該是訓練中可能出現的傷亡情況,以及學校的免責條款。
因為提前有所了解,趙國華簽這份文件時感受並不深,“還沒有在醫院等孩子出生時緊張。”當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接下來幾個月殘酷的訓練,樁樁件件都將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中。
“訓練完全可以用‘摧殘’兩個字概括”
在“獵人學校”,學員沒有姓名、軍銜和職務,隻有一個隨機發放的數字代號。趙國華的編號是71號,排在最后一名,他覺得寓意不好,想換一個。
但這個想法很快淹沒在嚴酷訓練帶來的疲勞感中。隊員們白天以行軍為主,路線從不重復,晚上還要接受不同的懲罰,每天隻能休息三四個小時。趙國華說,在難得的訓練間隙裡,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熱難耐,他們都能迅速睡著。
至於食物,隊員們每頓飯隻有一塊玉米餅搭配一些煮豆子,趙國華覺得永遠吃不飽。“教官養的狗都比我們吃得好。”他回憶說,吃完飯后大家都搶著去刷盛飯菜的桶,這樣就可以吃到桶底那一點點殘羹剩飯。
“教官們會用扛圓木、跑山路、負重行軍、爬障礙、推車來消耗隊員的體能,然后用抗疲勞、抗嚴寒、抗飢餓、熏瓦斯、辱罵、體罰、虐俘不斷地摧毀隊員的意志。”他在回國后提交的報告中寫道,“其訓練完全可以用‘摧殘’兩個字概括。”
當地軍校學員在學校訓練
經過幾天的訓練后,鐘聲接二連三響起。“教官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淘汰人。”趙國華曾有個搭檔,不過第三天就退出了。其中,“agua frio”(澆涼水)淘汰的人最多,給所有隊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可怕記憶。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隻要有隊員違規,教官就會用水桶或水管將冰涼的山泉水澆在他們身上,直到有人退出。趙國華曾穿著運動短褲和背心接受懲罰,也曾穿著作訓服、背著背囊被澆成“落湯雞”,濕透的衣服不能換,隻能穿在身上自然風干,“基本被凍到嘴唇發紫才會結束。”
最煎熬的是澆水后吹風,“你能感受到身體的熱量被一絲絲帶走”,再次澆水時竟然有種溫暖的感覺。為了抵御寒冷,趙國華和中國隊友們曾用保鮮膜包裹住身體,企圖留住一點點熱量。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具有熱帶風情的委內瑞拉留給他們最刻骨銘心的記憶竟然是寒冷。
當地軍校學員在學校訓練。
在“獵人學校”,懲罰學員的方式多種多樣。讓趙國華同樣感到崩潰的是“頭頂地”和由此演變而來的“拳撐地”。“頭頂地”是僅用頭和腳同時撐地,瞬間有種腦充血的感覺。“拳撐地”更為殘酷,隊員要伸直雙臂,兩手十指相扣,用指關節和腳同時撐地。幾分鐘的懲罰下來,他們的指關節處往往血肉模糊,“十指連心”地疼。
較為輕鬆的折磨是慢跑。有時在廣場,有時在機場。機場跑道長1.4公裡,是趙國華用步數量出來的。但好景不長,從第三周開始,教官開始在廣場的上風口扔催淚彈,處在下風口的隊員們隻能四散而逃。等煙散了,教官再回來找人,抓回去澆水。
過了一陣,隊員們學精了,看教官走也跟著開溜。對此,教官採取的方式是等強行軍結束隊員們精疲力竭的時刻再扔催淚彈。“想逃,但沒有力氣。”趙國華至今仍記得那種無力感,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撩起衣服,象征性地捂住口鼻。
“那一刻,才明白什麼是絕望。”他苦笑著說。
“地獄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當集訓進入第三個月的最后一周,也就是最令人絕望的“地獄周”時,趙國華已經被高強度的訓練折磨得幾近崩潰。
“我們就像木頭人一樣,機械地執行教官的命令。”他說,集訓隊每兩周左右會換一名教官,“一個比一個狠。”到了訓練后期,他經常覺得渾身疼痛,身體像散了架一樣,有時要靠消炎藥、膏藥、封閉針等藥品苦苦支撐。
在“地獄周”第二天的負重行軍中,趙國華突然失去意識,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磕斷了一顆門牙。無時無刻的疼痛讓他飽受折磨,幾乎吃不下什麼東西。此后,放棄的念頭像螞蟻鑽洞一般,不斷侵蝕著他意志的堤壩。
“地獄周”中,隊員們背負彈藥箱行軍
最危險的一刻出現在一次不知盡頭的扛圓木行軍途中,趙國華的腿突然抽筋,感到再也無法堅持。“你們先走吧。”他心如死灰,對一起扛圓木的其他3名中國隊員說。
幸運的是,另外3名隊員並沒有聽他的,反而都向趙國華這邊靠過來,以緩解圓木對他的壓力。最終,4名中國特種兵邁著疲憊不堪的步伐,走完了那段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山路。
“地獄周”有兩個非常危險的課目,讓趙國華和戰友們印象深刻。其中一個是“10米跳崖訓練”,隊員們需要背著槍和背囊從10多米高的崖壁跳至河中。讓人脊背發涼的是,崖壁下方還有一塊突起的石頭,曾經有學員跳崖時撞到上面,導致腿部粉碎性骨折。趙國華沒有猶豫,一個助跑跳了下去,順利過關。
另外一個課目是“穿越敵火力封鎖”,也是魔鬼選拔訓練的最后一關。200米的距離內設置了10多個障礙物,側面還有兩台裝有實彈的重機槍追著隊員掃射。穿越障礙前,隊員們剛剛完成40多公裡負重行軍,每個人的身體都處於透支狀態。
訓練開始前,一名士官首先作示范,他飛速地奔跑,子彈打在身后,卻在過獨木樁時突然摔了下去。隨即,一輛救護車疾駛而來,把他拉上后迅速開走了。
“中彈了?”中國學員和外國學員紛紛猜測。“還要不要繼續?”趙國華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時間似乎被拉長了,他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地獄周”抗圓木訓練
直到教官的吼聲傳來,他才把心一橫,端著槍沖了上去。兩挺重機槍隨即冒出火舌,子彈射在身后不到5米的地方,煙塵飛濺。他邊跑邊喊“獵人學校”的校訓——這裡是磨礪意志、鍛造思想、錘煉身體,培養最老練、最凶猛突擊隊員的地方。
突然,就像電影裡的情節,趙國華感覺身后子彈的呼嘯聲消失了,自己眼中隻有各種障礙。當穿過最后一個障礙時,他回頭一望,才意識到自己剛剛和死神擦肩而過。
走下訓練場,趙國華驚奇地發現,前面中彈的士官又出現了,原來是個“演員”。后來教官解釋,無論是前期的負重行軍還是受傷的“演員”,都是為了讓隊員們感受到真實戰爭環境帶來的壓力。
把“獵人學校”的有益經驗帶回祖國
魔鬼訓練終於結束了,3個月前的71人僅剩21人。作為“獵人學校”的一項傳統,校長把帶有兩厘米金屬刺針的突擊隊員徽章用力拍在了趙國華的左胸上。這枚帶血的徽章不僅代表著榮譽,也帶給他深深的思考。
“ ‘獵人學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對意志力的磨練,二是實戰訓練的氛圍。”趙國華說。
訓練期間,他發現一個有趣的定律,教官似乎不在意隊員某一次訓練是否沖到前面,反而會對表現突出的隊員進行懲罰,“表現越突出,懲罰越厲害。”對教官來說,隻有堅持到畢業的人才算勝利。
營房上的校訓
“任何戰爭都是非常艱苦的,極限狀態下拼的是人的意志力,而不是單獨的體能或者技能。”趙國華這樣理解“獵人學校”的理念。
他對教官們的另一個印象是“實戰意識非常強”。一次射擊訓練,教官沒有選在靶場或者開闊地域進行,而是選擇在一處山間齊膝的水溝裡。靶紙從兩側崖壁的樹枝上、水邊的雜草叢中、成堆的石頭旁冒出來,隊員們邊搜索邊射擊。
“這些對我們是一個啟示。”趙國華說,“我們的訓練既要注重米、秒、環,也要注重戰場環境下的綜合能力。”
“獵人學校”的訓練讓他覺得,練兵備戰的意識一刻也不能放鬆。2019年9月回國后,他收集了很多戰例,旨在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值班時,他也經常向領導提出緊急拉動某支分隊的建議。
訓練中的趙國華
一次,上級交給他一項戰備物資檢查任務,他的檢查范圍包括戰術手電筒的電池是否有電,針線盒裡的物品是否齊備。他還組織過專門的訓練,不斷提高戰士們的領槍速度,因為“這些細小的方面能反映出一支部隊的戰備水平”。
如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趙國華的思緒經常回到那段在“獵人學校”的日子。通過魔鬼訓練后,學校把寫有他名字的木制徽章挂在了榮譽牆上。雖然不想再記起那些痛苦的訓練內容,但趙國華知道,這段難得的經歷和由此引發的思考已經深深改變了自己。(文字:王達、王鈺凱 丨 圖片:趙國華、李灰懿)
【此稿由人民網軍事頻道、西陸強軍號聯合推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