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退役軍人事務部典型宣傳報道

脫下戎裝 實業報國——李劍川同志先進事跡

2020年05月28日14:05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脫下戎裝 實業報國——李劍川同志先進事跡

李劍川,男,漢族,1966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湖南中部創新集團董事長,國防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國防科大)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技術7級)。1987年李劍川從國防科大自控系畢業后,申請入伍到邊遠艱苦地區工作,四年間因表現突出獲某兵器試驗基地科技獎﹔1991年考入國防科大自控系讀碩士學位,期間承擔空軍“八五”重點項目殲十鐵鳥研制,為殲十鐵鳥飛控的成功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回國防科大組建GNC(制導導航與控制)芯片實驗室,承擔了近30多項國防預研、重點型號、“863”計劃等科研項目。李劍川曾獲得2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湖南1998年抗洪中榮立三等功一次。

“拼命三郎”贏了死神一把

李劍川離開軍營踏足無人機領域,源於內心澎湃著軍人的熱血,想實現實業報國的理想。他2001年讀博時,研究微電子與計算機系統結構,學成回到國防科大后,奉命組建了相關實驗室進行科研攻關。退役后,李劍川成立湖南中部創新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中部創新公司”)。通過市場調研,他把方向確定在無人機及微型控制裝備上,帶領團隊研發生產消防無人機、水陸兩棲救援無人機、單兵反恐察打一體無人機、拒止武器和微小型飛機。

科研道路上,從來沒有坦途可走。幾年來,李劍川一心扑在科研攻關上,幾乎全年無休。

2017年9月,為了驗証一款消防無人機的性能,李劍川和他的團隊隨國家消防裝備檢測中心到西藏進行高原試驗。當時,李劍川是公司唯一能飛無人機的人,卻正好身患感冒。常識告訴我們,在高原上患感冒非常危險,易引發肺水腫。但試驗不能耽擱,一年隻有一次,最后他冒著生命危險上了高原。

在海拔5100米的地方,試驗做到一半,有些人因高原反應受不得不下山了,李劍川咬牙堅持著,可不久出現血氧指數不足,情況危急。其他參試單位的人將氧氣袋全給了李劍川,大家擠在一部車裡一路狂奔下山。靠著6袋氧氣,李劍川這位“拼命三郎”贏了死神一把。

試驗証明,李劍川公司選送的這款消防無人機解決了電池低溫、大電流遙控開關、整機安全性等問題,填補了大載重高原救護無人機、消防無人機、單兵反恐察打一體無人機等多項空白。

國外做不了的 更要搞成功

李劍川出身於軍人家庭,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后長期駐防海防前線。在父親身上,李劍川讀懂了家國情懷,熱愛解放軍、向往軍營生活,高考填志願時毫不猶豫填報了國防科大。畢業后,他又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某兵器試驗基地工作。為了發展仿真技術,他刻苦鑽研,成為該基地首個考上研究生的干部,回到國防科大自控系攻讀碩士學位。

痴迷科研,加上實踐經驗豐富,國防科大選定李劍川參加重點科研項目。初生牛犢不怕虎,要做就做最難的,李劍川等研究生承擔起課題中十分重要的全系統實時通訊接口技術的攻關。這個攻關的核心技術是,把系統裡從中型計算機到小型計算機再到微型計算機的12類接口,用匯編程序一一打通,設計非標驅動器。

當時,國外有專家預言,這個總線下的驅動項目中國做不了。李劍川不信這個邪,他說:“國外做不了的,我們不一定做不了!”他把自己關在實驗室3個月,啃下一人多高的外文資料,不停地調試接口,有時睡覺做夢都在調試接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打通了所有接口,整個系統順暢地運轉起來。

因為在科研中的突出表現,李劍川研究生畢業后被國防科大留了下來,加入國家重點工程攻關團隊。后來,他繼續留校任教,承擔近30項國防預研、重點型號任務以及“863”科研項目等,用軍人的赤誠勇攀科技高峰。

“用心打造 讓產品達到極致”

經過不懈努力,李劍川帶領團隊研發的消防、救援、警用反恐等無人機獲得5項國內第一或領先成績,中部創新公司申請專利10余項,成為無人機等領域的領跑者。

正是看中了中部創新公司強大的創新能力,多地多單位加強了與公司的合作。上海消防所、防化研究院等單位與他們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國防大學、國防科大等單位同他們一起探索新型智能無人系統。岳陽市與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在芭蕉湖成立水陸兩棲無人機、水上快速救援艇項目基地,目前已建好3000平方米廠房和碼頭。

“用心打造,讓產品達到極致。”李劍川說,中部創新公司雖然擁有一流技術,但是決不醉心於賺快錢,而是沉靜沉澱。走向市場的產品,要經過十多版甚至數十版的改進,像單兵便攜察打一體無人機,其旋翼做到了一鍵折疊,且用時僅4秒鐘,便攜性與勤務性能達到了極致。(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