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修理兵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沒有特種兵的強悍武藝,沒有偵察兵的敏銳技能,沒有炮兵的威武雄壯,也沒有儀仗兵的英姿颯爽……他們成天與機械工具、油污塵土打交道,卻以保障打贏為目標,以恢復裝備戰技術性能為己任,他們就是“不起眼”的修理兵。
對於修理兵你了解多少?他們的身上有怎樣的故事?又身懷怎樣的絕技?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戰區陸軍某直屬保障大隊,帶你了解修理兵的日常。
當能使“天塹變通途”的工程裝備“罷工”了怎麼辦?在一次高原演訓中,一台挖掘機一聲不吭的“臥”在了訓練場上,任憑駕駛員使出渾身解數,它依然“我行我素”,撂了挑子!
四級軍士長李孔龍趕到現場一看,樂了:“這老伙計是高原反應啊,別急,五分鐘,保証讓他動起來”。
一番忙碌過后,隻見滿手油污、滿身泥土的李孔龍,從車下爬了出來,一張大花臉笑著說道:“沒啥大問題,就是液壓濃度變稀,安全閥壓力失衡,導致動力不足。”
“老黃牛”煥發新活力,又一次在訓練場上活躍了起來。難題的解決讓駕駛員露出了笑容,而在李孔龍看來,為戰友解難題不過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雷達是戰場上的“千裡眼、順風耳”,如果在戰時出現故障,那將是巨大的損失。
“我操作的這部雷達方位工作都正常,但始終無目標顯示,這是咋回事?”一次巡修過程中,某型雷達操作手小李找到了維修技師梁驅翰。本以為是操作失誤,沒想到粱驅翰一臉嚴肅,立即投入了檢測維修當中。
隨后的幾天裡,粱驅翰“躲”了起來,就連吃飯都見不到人。第四天清早,戰友們在雷達車裡找到了黑著眼圈的雷達技師,車門一打開,就聽見一陣雷聲般呼嚕聲傳出。
上車檢查發現,故障全部消失,各項性能恢復正常。看著抱著工具箱睡著的粱驅翰,戰友們豎起了大拇指。
“我找到方法了!”熄燈后不久,戰友們剛要進入夢鄉,就被信息系統修理技師的魏小康一聲叫喊驚醒。恍惚間,隻見魏小康從床上跳起來,“瘋瘋癲癲”地跑了出去。
就在幾天前,魏小康接到了某型裝備系統的維修任務,開不了機、沒有顯示,整個系統如癱瘓一般讓他無從下手,戰友們安慰他:“實在不行,就返廠修理吧。”
然而,魏小康不依不饒,“返廠至少一兩個月,那要耽誤多少訓練時間。”從那以后,魏小康一直“泡”工間裡,一有時間就聯系工廠請教,直到那天晚上,他才找到了維修的關鍵環節,奇跡般地讓系統恢復了戰斗力。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也是最基本的戰斗武器,要是在戰場上槍經常出現卡殼,對一名軍人來說可是致命的問題。
在某裝步連,連隊軍械員向輕武器專業巡修人員訴苦:“班長,你幫我看下這隻手槍老是卡殼,一直以來都沒能得到有效解決,可愁死我啦!”
軍械技師張果將手槍拆解開來,拿起一個小部件看了看,拿出隨身攜帶的鑰匙鏈,用掏耳勺去除了連接孔裡的污垢,隨后就把槍組裝了起來。
“下次保養時,一定記得清理這個地方。”看著軍械員臉上的疑惑,張果沒有多做說明,而是請他在后邊的實彈射擊中再做檢驗。果不其然,沒幾天,張果就接到了軍械員的來電,“今天上午的實彈射擊,這支槍一次卡殼都沒出現。”
沒有炮火硝煙,沒有浴血沖鋒,修理兵的日常看似簡單。在裝備修理的“陣地”上,他們被戰友們喜歡、信任,也曾被誤解,聽到過抱怨。但每當一個故障被排除,一台裝備回戰位,他們的心裡總有說不出的歡喜。 (攝影報道:羅卓 田浩龍 冷文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