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傳承抗戰精神 書寫燦爛明天

桂從路
2020年09月03日09: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4年抗戰,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譜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

紀念抗戰勝利、致敬革命先烈,就要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個人奮斗疊加為國家發展合力,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實現“個人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歷史與現實的相遇,總能激發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別節目《海報裡的英雄》,以我國優秀抗戰影片海報為切入點,帶領觀眾從光影中走入英雄的精神世界﹔山東鄒平市百余名中小學生走進抗戰遺址,聆聽抗戰老兵講述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人潮涌動,游客在這裡重溫“八百壯士”的戰斗經歷……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人們在跨越歷史的回望中,收獲心靈的洗禮、精神的升華。

75年前,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標志著中國人民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畫上了句號。這段歷史之所以不容忘記,不僅在於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更在於其鑄就的偉大抗戰精神推動了中華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冰天雪地裡吃著草根、樹皮,楊靖宇“既有血,又有鐵,隻待去沖鋒”﹔面對酷刑和屠刀,堅貞不屈的趙一曼告誡兒子“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14年抗戰,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譜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他們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抗日戰爭所凝聚和升華的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成為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的精神基因和制勝密碼。從滿目瘡痍、一窮二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兩彈一星挺起民族復興的脊梁,到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今天,傳承抗戰精神、弘揚家國情懷,依然是重大而現實的時代命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不論生死、不計得失,千千萬萬基層工作者不辭勞苦、日夜堅守在防控第一線。面對入汛以來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人民子弟兵聞訊而動、勇挑重擔,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合力抗災。正是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擔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堅毅篤行,構筑了護佑人民生命安全、國家繁榮富強的堅實堤壩。無論是戰爭年代抵抗外來侵略,還是和平年代戰風斗雨,愛國始終是中國人的最大公約數。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以精神偉力提升行動自覺,這是我們風雨無阻向前進的力量源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救亡圖存,是腥風血雨年代中國人的共同意志﹔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最大的使命擔當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前,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置身“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經歷著深刻變化的國內發展環境,“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感受更為明顯,“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的要求也更為迫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全體中國人民艱苦奮斗,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對我們每個人而言,紀念抗戰勝利、致敬革命先烈,就要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個人奮斗疊加為國家發展合力,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實現“個人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民族危亡關頭,一首《義勇軍進行曲》曾激勵中華兒女共赴國難、奮發圖強。以愛國情懷構筑精神長城,中華民族才能始終屹立不倒。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3日 05 版)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