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正義之戰必勝

——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

解辛平
2020年10月22日15:5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一)

  風起雲涌的20世紀,有一場戰爭深刻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歷史走向,甚至撬動著今天大國博弈的棋局。

  70年前,鴨綠江彼岸的三千裡江山,夜與晝被炮火一次次撕裂,20多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卷入戰爭,雙方300多萬軍隊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搏殺,霸權主義者黯然離場,正義的旗幟重新在北緯38度線上高高升起,和平的陽光才真正普照古老的東方大地。

  習主席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如果說,西方軍事史學家稱公元前5世紀的馬拉鬆之戰是“歐洲出生時的啼聲”,那麼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聲吶喊。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朝鮮戰爭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后的幾十年中,這一威信始終不墜!”

  其實,基辛格隻說對了一半。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中華民族“換了人間”的崛起之戰,更是世界進步力量“保衛和平”的殊死之戰。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家衛國,再也沒有什麼語詞像這4個字一樣,能夠深刻揭示中國人民在經受列強長期凌辱后對這場戰爭的理解。

  今天,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數據早已揭秘——

  在這場戰爭中,重要的戰役、戰斗134起,平均每周就有一次﹔志願軍共殲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71萬余人,擊毀和繳獲飛機4268架、坦克1492輛、裝甲車92輛、汽車7949輛,繳獲(不含擊毀)各種火炮4037門……

  這是一個輝煌的勝利——美國軍隊不得不回到中國早就警告它不得跨越的那條著名緯線。

  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真正贏得了和平發展的機遇和願景。

  從勝利的那一刻起,洗雪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在邁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堅定、自信。

  在隨后的歲月裡,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意志從未改變、歷久彌堅。

  (二)

  中國,東北。

  70年前的那個秋天,遼闊的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孕育著豐收的年景。

  這幕場景,來之不易。當時,從持續百年之久的干戈離亂中誕生的新中國剛滿周歲。戰火耕犁的廣袤國土上,到處是斷壁殘垣、瓦礫廢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歸一、污泥濁水急需蕩滌……

  開國之初,百廢待興。經過了長期戰爭磨難的中國人民,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深知和平的寶貴,最積極地維護和平,最堅決地反對戰爭。當時,一位詩人曾深情地寫道:應該“讓卓婭和舒拉繼續讀中學第九班,讓劉胡蘭活到今天成為勞動模范……”

  但是,一場猝不及防的戰爭,讓新中國的安全環境陡然惡化。

  鴨綠江,一江寒水,風波驟起。朝鮮內戰爆發后,美國杜魯門政府悍然派兵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甚至悍然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與此同時,美國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派遣空軍部隊進駐台灣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和為貴,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也正是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抗美援朝這場不期而遇的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

  對於信奉“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叢林法則、叫囂把中國“炸回到石器時代”的戰爭狂人,僅靠聲明和抗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隻有也必須用侵略者聽得懂的方式進行嚴正回擊。

  一個剛剛結束百年苦難的古老民族,一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如果面對戰火燃燒到家門口而無動於衷,是難以在世界上挺直腰板的,和平生活也隻能是一個奢望。在關鍵時刻敢於亮劍,是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歷史選擇。

  “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殷鑒不遠,日本軍國主義鯨吞朝鮮而后蠶食中國,從而使中朝兩國先后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慘痛教訓刻骨銘心。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1950年那個秋天,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

  中國人民志願軍——新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軍事名詞由此誕生。它將在以后的日子裡被全世界所關注,並最終成為堅強、無畏、勇敢的代名詞,也因它為維護正義、反對強權所建立的不朽功勛而永垂史冊。

  中國人民派出自己的優秀兒女參戰,是面對侵略威脅,不得不打,必須打勝,別無選擇。

  歷史的銜接,竟然如此間不容發。中國國內解放戰爭最后一場戰役——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斗——雲山阻擊戰打響了。

  抗美援朝戰爭,給美國人留下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中國人為了捍衛追求幸福生活與和平發展的權利、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紅線和底線的。

  紅線絕不容超越,底線絕不容踏破——

  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也是如此。

  (三)

  長津湖戰役中,美國戰地記者鄧肯拍攝了一張著名的照片——一名美軍士兵臉上生滿凍瘡、目光呆滯、仰望蒼天。

  當時,正值西方聖誕節的前一天,鄧肯問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麼?沉思許久的士兵吐出一個詞——明天。

  然而,許多美軍士兵再也見不到明天了。

  在長津湖戰役中,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攻入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美第7師第31團被全殲。該團印有“白頭鷹”的藍色軍旗,作為志願軍的戰利品,至今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先后橫掃美國“開國元勛師”騎兵1師,打垮號稱“永遠忠誠”的陸戰1師,粉碎“決不當第二”的步兵2師,讓“聯合國軍”10天潰逃300多公裡,被殲3.6萬余人。

  這是一幕怎樣的戰爭奇觀!衣衫襤褸的志願軍官兵,拿著美軍認為扔進煉鋼爐都不配的簡陋武器,吃著美軍認為連飼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飛雪的崇山峻嶺中,頂著成噸落下的鋼鐵火雨,前赴后繼追逐著敵人的坦克和卡車,生生造就了“美國陸軍史上的最大敗績”。

  志願軍的浴血奮戰,深深震撼了對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朝鮮戰爭紀念園,有這樣一組雕塑——19個臉上寫滿疲憊、眼神驚恐、身披斗篷的美軍士兵,似乎正在穿過一片危機四伏的戰場。

  這樣的驚恐,幾乎貫穿了整個戰爭的五次戰役。

  美國人的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如果戰爭勝負的天平單單取決於物質力量的比拼,這場戰爭本來不應該有任何懸念。

  據統計,1950年美國一共生產了8700余萬噸鋼,接近世界總產量的一半,而中國隻生產了大約60萬噸鋼,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美軍即使攻擊志願軍一個連的陣地,也會動輒用幾十輛坦克,且有飛機支援,發射炮彈多達2000到3000發,而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中,總共才發射炮彈5341發。

  當時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志願軍最初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某主力軍90%的戰斗員仍在用日軍1905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於是,驕橫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戰前在威克島上會晤總統杜魯門,自然得出這樣的邏輯——中國參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我比你強大,飛機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島,Wake Island,英語“醒來之島”的意思。但是,至少這位美國五星上將當時是不夠清醒的。

  麥克阿瑟真正醒來,是在多年之后。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他的傲慢與偏見,讓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慘重代價。

  抗美援朝,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揚眉吐氣的一仗,既打出了國家安寧,也打出了民族尊嚴,更打出了一支軍隊面對強敵的自信。

  朝鮮五聖山,有兩個小小的高地——上甘嶺。發生在這裡的那場戰役,使這裡成為美軍的“傷心嶺”,也成為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43天的上甘嶺之戰,“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投下5000多枚炸彈,付出了2.5萬余人的傷亡,卻依然沒有跨越這兩座幾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后來擺放在了西點軍校的課堂裡。

  1997年,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訪問西點軍校。一名美軍中校指著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問道:“我們知道你們隻有兩個連的兵力守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我們7個營就是攻不下來。”

  其實,這個懸念一點也不“懸”——

  從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質的鋼鐵是有限的,而從中國人民心中喚醒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中國軍人心中煥發的保家衛國的意志力量則是無窮的。

  (四)

  這是一把來自抗美援朝戰場的軍號。

  軍號的主人,叫張群生,志願軍第124師4連司號員。

  黃草嶺之戰,張群生所在的4連擔負最前沿的煙台峰阻擊任務。戰至最后,全連隻剩下17個人。

  夜幕降臨,張群生一次次吹響軍號,遠處的指揮所聽懂了時斷時續的號聲:陣地還在!

  這也是美軍第一次近距離聽到中國軍隊的軍號聲。《最寒冷的冬天》作者、美國隨軍記者大衛·哈伯這樣寫道:“對於這種聲音,隻怕很多人在此后終生難忘,因為他們很快就會知道,這種聲音代表著中國軍隊即將投入戰斗……”

  激昂的號角,是召喚、是信心,是力量、是勇氣。對於志願軍官兵來說,每當軍號吹響,就是沖鋒陷陣的關頭,就是血性迸發的時刻。

  天欲裂,鐵在燒。中華民族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中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在與世界列強血與火的較量中日益清晰起來。

  創造這一切的,是一名名平凡的戰士——

  1952年10月20日,21歲的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此前的10月12日夜,同樣年輕的邱少雲在奉命潛伏時,被敵人的燃燒彈點燃了身體,他卻紋絲未動。

  沒有從天而降的勝利,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犧牲。這種敢於勝利的豪氣,這種一往無前的血性,被對手稱之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其源頭來自哪裡?

  習主席說:“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斗爭的正義性。”正是深刻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志願軍將士才會有愈戰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氣,才能不斷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跡”。

  於是,面對長津湖畔“50年不遇的嚴寒”的漫天風雪,志願軍某部6連頑強阻擊敵軍,125名官兵凍僵后仍持槍俯臥戰壕,凝固成永恆的冰雕。

  於是,面對“能夠融化鋼鐵的密集轟炸”,志願軍某部堅守在狹窄的鐵原地區阻擊敵軍13個晝夜。完成任務后,“一個師隻剩一個團”“鐵原變成了‘血原’”。

  於是,黃繼光壯烈犧牲10天后,接任他的班長呂慕祥再次演繹了撼天動地的壯舉——多處負傷后,他拉響手雷扑向敵人地堡……在那場戰斗中,拉響手榴彈、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舍身炸碉堡、堵槍眼的英雄,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

  “我們向志願軍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今年9月27日上午,搭載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空軍運-20運輸機飛行員與機場塔台的空中對話,代表了全國人民的熾烈情感。

  2014年以來,我國先后迎回7批716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於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在那場戰爭中,197653名中華兒女在開滿金達萊花的土地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部抗美援朝戰爭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詩。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涌現出近6000個功臣集體和30多萬名英雄功臣。

  “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在這場較量中,志願軍將士以巨大的犧牲捍衛了新生共和國的安全、保衛了人民和平生活的環境,把擁有先進陸海空軍和原子彈的美國人打到了談判桌邊。

  英雄的志願軍,改變了整個世界注視中國的眼神,也使中國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美軍第2師有個團長叫保羅·弗裡曼,在二戰時期曾在中國當過武官。當《芝加哥日報》的記者問及他志願軍與當年國民黨軍隊的區別,弗裡曼愣怔了半晌,說出一句話——“他們不再是同一批中國人了!”

  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個國家的勃興,聳峙的是風骨。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五)

  1958年,志願軍第20兵團從朝鮮凱旋,竟然神秘地在西方情報網上“消失”了。

  今日向何方?直指昆侖山下。

  這支征塵未洗的大軍開進西北戈壁,開始建設中國自己的核試驗基地。

  殘酷的戰爭,自有它無法變更的規律和法則。輝煌的戰績,是熱血和犧牲寫就的,背后隱藏著志願軍裝備技術與對手存在代差的現實。在硬碰硬的對決和較量中,志願軍深刻認清了對手,也深刻認清了自己。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央軍委系統地總結同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的經驗,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邁開了建設強大的正規化、現代化軍隊的歷史步伐。

  1952年6月6日,朝鮮戰場前線激戰正酣,一紙電令卻將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陳賡召回了北京。這位滿身硝煙的戰將被委以重任——組建軍事工程學院,為我軍培養高素質裝備技術人才。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學會辦校。志願軍副司令員楊得志,回國后進入軍事學院學習,並兼任戰役系主任。學習期間,他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員。

  抗美援朝戰爭,成為中國軍隊走向現代化的引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進入快車道。兵種,從單一走向合成﹔裝備,從落后走向先進。戰法,轉入協同﹔戰將,宛如群星。

  朝鮮戰場勝利的號角猶在耳畔,世界又被一聲聲東方巨響所震撼。以“兩彈一星”為核心的國防尖端科技成就,宣告了中華民族捍衛發展權利、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成為新中國興旺發展的標志。

  用勝利奠基和平,用強大鞏固和平,是一支軍隊對使命最好的回答。

  難怪,“聯合國軍”最后一任總司令克拉克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失敗,在於我們沒有打敗對方,甚至對方更強大。

  一切早已開始,一切遠未結束。

  如果長眠的志願軍英烈在天有靈,他們會含笑九泉——

  他們熱愛的和平,被一代代中國軍人記在心頭、捧在手心﹔他們盼望的強大,被一代代英雄傳人視為使命、熱血踐行。

  21世紀的人民軍隊,已經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正沿著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向著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闊步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重塑的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充實、合成、多能、靈活的部隊編成逐步形成,戰略預警、遠海防衛、戰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戰力量得到充實加強,國產航母、新型戰機、先進導彈、新一代戰車等裝備部隊並形成作戰能力……

  昨天,志願軍將士用勝利創造了數十年繁榮安定的和平環境。

  今天,我們必須為了新的勝利,開始新的出發。

  環顧寰宇,當今的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而是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舊的冷戰思維暗流涌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卷土重來,我國國家安全的隱憂不斷加大,“黑天鵝”“灰犀牛”可能不期而至。

  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要和平,我們要發展,我們要穩定,我們要復興,但有些勢力卻蓄意搗亂、羈絆掣肘、丑化打壓、抹黑訛詐、威脅恫嚇……

  這樣的伎倆,中國早就見識過。這樣的圖謀,中國早就粉碎過。“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軍事手段,始終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保底手段。我們必須強化憂患意識,提高打贏能力,回答好新時代的“勝戰之問”“價值之問”“本領之問”,時刻保持盤馬彎弓、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態勢,忠實履行好“四個戰略支撐”的神聖使命,決不允許祖國疆土有半寸丟失,決不允許民族復興進程被擾亂打斷。

  過去,槍響之后,我們能夠打贏戰爭讓槍聲不再響起。

  今天,槍響之前,我們要能遏制戰爭讓敵人不敢開槍。

  (六)

  黑雲壓,城欲摧。

  一張老照片令人扼腕嘆息: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京城不少百姓麻木圍觀,有的竟幫著侵略者扶梯攻城。

  花如潮,歌如海。

  另一張老照片則使人歡欣振奮:凱旋的志願軍英雄被群眾簇擁在中間,臉上挂著自信和驕傲的軍民在為勝利歡呼……

  民族覺醒,全民抗爭,是戰勝一切侵略的首要條件。抗美援朝戰爭所激發的中華民族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巨大動力。

  這是一場真正全民參與的正義之戰。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半個世紀歲月流轉。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曾經一盤散沙的古老民族,面貌竟然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舊社會“抓丁拉伕”的惡習無影無蹤,全國城鄉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征兵就像挑女婿”,“最可愛的人”成了人人向往、人人仰慕的英雄。

  ——“扶梯助敵”這樣親痛仇快的現象被掃入歷史垃圾堆,“成千成萬的鐵路職工、汽車司機和民工紛紛到朝鮮前線去擔任戰地的各種運輸與勤務工作,保証了戰斗任務的勝利進行”。

  ——“妥協退縮”的思潮早已成“過街老鼠”,知識分子為支援前線的愛國事業鼓與呼,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奔赴前線,“為最可愛的人購買飛機大炮”的捐款熱潮席卷了每一個社會層面、每一個社會角落……

  28歲的豫劇演員常香玉帶領劇社,踏遍半個中國,通過178場義演,捐獻了一架價值15億舊幣的米格-15戰斗機。

  一年兩個月后,常香玉隨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到戰場慰問演出。此時,由祖國各行各業捐贈的戰機,正在他們的頭頂飛翔。

  這是令人震驚的捐款數字: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國捐款總額達55650.6億元舊幣,可購買戰斗機3710架!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志願軍老兵朱憲臣回憶,在部隊分發炒面時,分到他手裡的炒面袋上,竟赫然寫著中央首長鄧子恢的名字。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周恩來總理也曾帶頭動手、揮汗如雨地炒面。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則為這場戰爭貢獻了長子……

  “湘水之岸,英木蒼蒼。身在異域,魂歸故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為國舍命,日月同光。”

  彭德懷在戰爭總結報告中寫道:抗美援朝運動所引起的祖國面貌的重大而深刻的改變以及人民政治覺悟和組織性的空前高漲,又轉而成為鼓舞全軍勇氣百倍、愈戰愈強的最重要的力量。

  從“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面”,到工人兄弟喊響“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戰斗口號,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從一封封如雪片般飛往前線的慰問信,到一個個裝滿純真童心的儲錢罐……

  習主席曾感慨地說:“正是由於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敵愾、戰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才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硬的力量,和平是最強的渴望。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用了不到3年時間,付出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蕩滌了舊世界的污泥濁水,使飽經磨難的東方古國煥發了氣沖霄漢的熱情,展現出萬眾一心的團結,“聯合為一支巨大的洪流,沖破了一切困難,把抗美援朝斗爭引向偉大的勝利”,這就是響當當的正義。

  一個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族,僅僅用了70多年的時間,以超越想象的努力,團結億萬人民胼手胝足、共同奮斗,不僅創造了人類發展奇跡,更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這就是響當當的正義。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70年過去,這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幾代中國人的血脈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直面挑戰、敢於斗爭、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中國不是被嚇大的,“偉大的擔子要由偉大的人民一起挑”。

  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必須聯萬心而作一心。

  (七)

  世界編年史上,出現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疊印。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21年后的同一天——197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

  看似巧合的歷史,實則有它必然的邏輯。

  透過歷史的細節,往往能看到人心向背,能看到大勢所趨。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直到晚年還清晰記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1950年10月,他正在東歐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當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消息傳來,幾千名各國與會代表邊鼓掌邊高呼“新中國萬歲”,時間竟長達十余分鐘。

  從世界格局的走向去觀察、從人類和平的進程去考量,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極大推進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義戰爭必然會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鼎力支持。

  志願軍入朝作戰不久,伍修權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譴責美軍的一系列侵略暴行,成為當時“世界頭號新聞”,美國各地同情者“送來的鮮花堆滿了房間”。

  1952年初,美軍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實施細菌戰,引起全世界進步人士的強烈反對。世界和平理事會、世界工會聯合會、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等國際性組織先后發表聲明,堅決抗議美軍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蘇聯及廣大社會主義國家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僅“一五”期間,蘇聯就援助中國156個重點工程,東歐國家援助中國108個大型工程,這些項目奠定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的基礎,有力地支援了朝鮮前線的對敵斗爭。

  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真理必將戰勝強權——這是一條人類社會的公理,也是中國軍人為之奮斗的信念。

  2016年7月10日,南蘇丹首都朱巴市朱巴山腳下,中國維和步兵營戰士李磊、楊樹朋在哨位上壯烈犧牲。消息傳回,人們在悲痛之余發現,他們的部隊有一個光榮的名字——“楊根思連”。

  1950年11月29日,該連連長楊根思和戰友連續打退敵人8次進攻后彈盡糧絕,毅然引爆炸藥包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新時代“楊根思連”的官兵,依然銘記著老連長的誓言。

  時間的風雨洗刷著昨天的記憶,歷史的車輪已將昔日彈坑輾壓平整。志願軍先輩為正義而戰、為和平犧牲的血性擔當依然在中國軍人的血脈中流淌:“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今天,從地中海畔的黎巴嫩到西非馬裡,從紅海沿岸的蘇丹到中非剛果(金),中國維和官兵暫別安寧的環境和摯愛的親友,直面異國他鄉紛飛的戰火和肆虐的疾病,履行大國擔當、捍衛世界和平。

  從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幫助德國、日本、巴基斯坦等國僑民撤離也門,到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沿線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從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到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

  一個個務實的行動,讓世界感受到什麼是大國擔當,也生動詮釋著什麼是人類情懷。

  一個歷經苦難、浴火重生的國家,以新的理念、新的構想,為我們這個聯系更加緊密的世界描繪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天下一家”的願景。

  今天的世界,每一秒都是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時間”。今天的中國,早已是世界之中國。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我們始終與世界人民真誠相處、守望相助,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積極為世界和平發展作貢獻,努力維護全人類和諧相處、共享繁榮的安定局面——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八)

  2020年9月17日,威海劉公島。

  這天,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一塊鐵甲出水,喚起了人們對126年前那場失敗戰爭的慘痛回憶——它的手足兄弟“鎮遠”,曾被擄到日本作為戰利品展示。

  那一敗,華夏陸沉,痛徹心扉。

  兩天后的9月19日,一級戰斗英雄、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的追悼會在北京舉行。

  老英雄魂歸雲天,他當年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米格-15戰機依然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記錄著70年前“中國仿佛一夜之間成為空軍強國”的傳奇。

  那一勝,醒獅揚威,舉國振奮。

  千裡流淌的鴨綠江,目睹了兩支不同時代軍隊的成敗,也見証了一個民族在不同時代的榮辱。

  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在聽取抗美援朝工作報告后指出:抗美援朝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鑒往事,知來者。既往的歷史由一次次戰爭相連而成,和平只是兩次戰爭的間歇。

  攸關國運的戰爭往往是歷史的拐點:勝,則向上提升、昌明繁盛﹔敗,則向下沉淪、內憂外患。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中國與列強的“和約”越簽越多,和平卻離中國人越來越遠,戰亂頻仍,積貧積弱……人民夢想和平,如大旱之中渴盼甘霖。

  止戈為武,能戰方能止戰。重大歷史事件,曾被哲學家比作劃過天際、切割時空的閃電,它往往會在消失時留下一道分野,並重新定義“閃電之前”與“閃電之后”的世界格局。

  “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沒有斗爭,就沒有勝利,就沒有今天的一切。

  2020年10月19日,習主席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指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這一偉大勝利告訴我們: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這一偉大勝利啟示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70年前的昨天,保衛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維護區域和世界和平,就是合乎邏輯、順應潮流的正義事業。

  7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蓬勃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合乎邏輯、順應潮流的正義事業。

  “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 70年前,我們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為了中國人民能夠過上幸福生活,能夠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打敗強大的敵人,今天我們同樣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保衛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維護人民安寧和世界和平。

  “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隻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毫不動搖,毫不退縮,直到取得勝利。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華民族從站起來的那天起,就再也不會屈服於任何強權勢力。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怎麼可能被霸權主義的無理施壓和訛詐嚇唬住?今天的中國人民,又怎麼會在強權政治的蠻橫霸凌面前低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今日何日,今夕何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沒有任何力量能夠磨滅中國人民對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中國,是對為奪取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而獻出生命的英烈,為保衛祖國、維護和平作出貢獻的先輩最好的告慰。

  忠烈千秋,一襟晚照。當年投身抗美援朝戰爭的那批年輕人,如今已漸入人生暮年。那段歷史,對於他們而言,是一段青春的華彩﹔對於國家民族而言,那是一段奮發圖強的家國記憶。

  一支軍隊對英雄最好的紀念,就是英雄輩出!

  一個國家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責編: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