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八一勛章”獲得者王忠心:兵心依舊 初心永恆

2021年08月02日09:3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王忠心(左四)回到部隊與官兵交流。郎少雋攝

王忠心,安徽休寧人,1968年9月出生,火箭軍某旅退休一級軍士長,熟練掌握多種型號導彈武器操作本領,精通19個導彈崗位技能,圓滿完成30余次重大任務,幫帶出數百名優秀導彈號手,先后被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模范士官”“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國道德模范”,2017年7月被授予“八一勛章”。

7月1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城樓。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觀禮英模代表,“八一勛章”獲得者、火箭軍某導彈旅退休一級軍士長王忠心,又一次通過直播鏡頭出現在人們面前。

帶著萬千感懷,懷著至高敬意,王忠心和7萬余名各界群眾代表,現場聆聽習主席向全黨、全中國、全世界庄嚴宣告:“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雖然退休了,但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奮斗,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王忠心坦言,如何發揮余熱,他的腳下也是一條“趕考之路”。

“組織需要我在哪裡,我就在哪裡扎根”

去年5月,王忠心超期服役期滿,正式光榮退休。然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結束后,王忠心仍然像當年一樣,想在第一時間與昔日戰友分享這份喜悅,就直接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隊。

“習主席的講話太振奮人心了!”當天夜裡,王忠心把學習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所想所悟,一一整理在本子上。

堅持用對照檢查找差距的“賬本記錄法”,提醒自己不斷改造思想、砥礪前行,是王忠心入黨30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

回到老部隊,王忠心和戰友們一起,共同學習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並集中探討問題:人民期望的是什麼樣的共產黨員?

許多官兵都認為,在老班長王忠心身上,看到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好樣子。

入伍34年,王忠心始終扎根連隊、堅守崗位,熟練掌握操作多種型號導彈武器,精通19個導彈測控專業,先后執行重大軍事任務30多次,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按錯一個按鈕,是實至名歸的“導彈兵王”。

一時不出差錯,是要求﹔常年不出差錯,是出色﹔從來不出差錯,是傳奇。

戰士彭遙說,至今大家還沒完全走出對老班長王忠心的“習慣性依賴”,每次重任當前,大家不約而同想到的是“班長如果還沒退休該多好”。

“入伍時什麼樣,退休時還是什麼樣。大家對王忠心的‘依賴’,除了因為他精湛的業務,更多的是對他精神的敬佩與學習。”曾在該旅人力資源科當干事的指導員胡世強感慨,當時他全程為王忠心辦理了退休手續,對於家屬戶口遷轉、工作落實等問題,王忠心沒有以功臣身份要求半點照顧,而是請求組織一切按規定辦理。

因家屬隨遷落戶等手續還沒辦好,退休后王忠心暫時住在老部隊的家屬院,但凡部隊有任何需要,他二話不說准會出現。

去年春節前,連隊組織裝備“體檢”,官兵對某一故障處置感覺不托底。因住在同一個院區,一級軍士長汪志峰與王忠心聊天時說起此事,王忠心立即主動要求到現場幫助處置。

“龍宮”深處,長劍靜臥。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現:在疑似故障平台前,王忠心用鷹隼般的目光掃視每一盞指示燈,數以萬計的參數迅速在他腦海裡閃爍比對……直到他作出“數據核對完畢、裝備狀態良好”的結論,現場官兵才鬆了一口氣。

前不久,該旅新建的“忠心廣場”正式開放,邀請王忠心與新晉士官、新排長、新兵們分享心路歷程。

如何從一名技術“小白”成長為“導彈兵王”,如何在枯燥的專業中找到樂趣,如何在艱苦的工作訓練中堅守初心……“我是普通一兵,組織需要我在哪裡,我就在哪裡扎根。”王忠心的質朴感言,飽含對黨的忠誠與感恩,引起現場官兵強烈共鳴。

“隻有軍人的樣子,不能有老兵的架子”

2013年3月11日,習主席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后,親切接見了部分來自基層一線的軍隊人大代表。聽取王忠心的匯報后,習主席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部隊建設需要更多像你這樣的士官技術骨干。”兩年后,習主席視察王忠心所在基地,在軍史館看到他的照片時說:“這個兵我認識!”

2017年7月28日,習主席親自為王忠心頒授中國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勛章”,王忠心成為這個光榮群體裡唯一的士兵代表。回想起頒授場景,王忠心仍心潮難平:“習主席親自為我戴上勛章、理直綬帶。榮譽再多,我還是那個兵,決不辜負習主席的囑托!”

“隻有軍人的樣子,不能有老兵的架子。”直到退休離開營區那天,王忠心仍然堅持出早操。王忠心的戰友陳志遠見証了他從默默無聞走到享譽全軍,“有時候話都不用說,老班長往那裡一站,就是引領。”

“老兵樣是什麼樣?難道兵齡長一點兒就該甩手歇息?榮譽多一點兒就伸手要待遇?兵就是兵,老兵更不能忘記士兵的本分、士兵的責任。”這是王忠心對老兵的理解。

退休前那幾年,王忠心傾力傳幫帶,牽頭成立“士官工作室”,帶領其他高級士官研究破解專業難題,編寫新型裝備操作規范,幫助單位選拔骨干人才。在他的帶動下,15位一級軍士長、57個“礪劍班組”、124名“礪劍標兵”競相涌現。

“軍人的優秀,是對黨最好的感恩。老王的初心恆心,是新時代革命軍人忠誠擔當的本色代言。”說起比自己還大幾歲的王忠心,該旅政委鄧志良滿是敬佩。

因為感恩,那年本已退伍的王忠心又回部隊了。

1999年,按照當時的規定,王忠心服役期滿隻能退役。以志願兵身份轉業后,王忠心憑過硬的素質在老家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當年年底,軍隊實行士官制度改革,王忠心所在旅接收一批新裝備,他因技術過硬被列在召回名單的第一個。

一家團聚的幸福日子沒過多久,收到電報后,家人心情復雜,王忠心卻激動不已,第二天一早就坐上歸隊的列車,返營后迅速投入新裝備訓練攻關中。

此后,王忠心曾3次被列為提干對象,卻因學歷、年齡等原因未能如願。妻子楊洪苗笑稱他隻有當兵的命,王忠心卻說,那他就把兵當到底。果真,他一干就干到了士官最高服役年限。后來,他帶的6任主號手全部提干,王忠心比誰都高興:“這輩子,我就安心本分當好一個兵。”

因為感恩,服役期滿的王忠心又留了下來。

2016年,是王忠心服役期最后一年。千裡之外的母親需要照顧陪伴,自己久治未愈的胃病需要調養,王忠心也有過“功成身退”的念頭。

然而,王忠心此時更清楚,因編制體制調整,旅裡的測控技術骨干被抽走一半,裝備換型升級急需人手。夜深人靜,回想起習主席的深情囑托,盤點這些年黨和軍隊給予他的榮譽,王忠心百般思慮。

“中央軍委決策成立火箭軍,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祖國安寧。我還要再干幾年。”王忠心一邊安撫妻子,一邊寫下延遲退休申請。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留下來的王忠心,依然干在先、沖在前——

他擔任大項任務技術把關,悉心培養新人,系統梳理業務心得,編寫出厚厚的《測控專業操作指南》﹔他積極參與精准扶貧,風雨無阻深入偏遠鄉村,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捐資助學……

王忠心的徒弟趙洋記得,王忠心退休前睡眠越來越淺,卻堅持住在集體宿舍。有時熄燈后他回到公寓樓喝完妻子熬好的胃藥,仍回到班裡住。戰友們給他騰出一個“單間”,他又把鋪蓋抱回班裡。

“一輩子都要對得起這身軍裝”

“不管在哪裡,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盡自己應該盡的責,一輩子都要對得起這身軍裝。”這是此前王忠心給退伍老兵的贈言,到了自己真正退休那一天,他也以此勉勵自己。

退休后,王忠心回到老家安徽省休寧縣,依然習慣早起,起床后像出操一樣,在房前屋后踱來踱去,把整齊的樹木當成班排士兵,有時還“一二一”喊幾聲口號。妻子楊洪苗發現,他有時笑著笑著突然表情凝重,釣魚時會對著池塘發呆,魚上鉤了都不知道。

“心裡真是有點空。”王忠心對妻子說。是啊,怎麼能不空,一起生活了20多年的楊洪苗比誰都明白,他是想部隊了。那個工作生活了34年的地方,還有心裡一直裝著的戰友、導彈,突然離開了,怎麼可能不想念?

楊洪苗忘不了,去年5月15日,王忠心在退休儀式上哽咽著說:“我這輩子,最難忘的是軍營,最無悔的是當兵,最無憾的是穿了34年軍裝……”那一刻,楊洪苗也落了淚。

退休不褪色,初心是恆心。盛夏時節,在安徽省休寧縣的一個蔬菜大棚裡,記者見到了王忠心。他膚色黝黑,兩鬢斑白,穿著朴素,手裡拎著個布袋子,正和一名退役士兵交流創業體會。原來,這位赫赫有名的“兵王”退休回到故鄉后,成立了“兵王工作室”,與退役老兵志願者一起植樹、宣傳退役軍人保障法、幫扶困難老兵……王忠心扛起了一個老兵、一名老黨員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每次回老家,王忠心就把設在休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兵王工作室”當成“家”,慰問服務老兵,參加征兵宣傳,還把政府獎勵他的10萬元作為愛心助學金全部捐贈給貧困學生。休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鄭翠濤感慨,王忠心的愛心善舉,帶動了更多的退役軍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

“隻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斗意志,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王忠心說,自己一定不遺余力、隻爭朝夕,繼續在黨員“戰位”上發光發熱。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