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武警河北總隊秦皇島支隊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強信念鑄忠誠擔使命——

鐵心向黨 初心如磐

2022年10月21日07:3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上圖:武警秦皇島支隊特戰隊員進行實戰化演練。魏 東攝

“烈日炙烤著臂膀,脊梁上的光榮花迎風綻放,誓言在戰旗下回蕩,燃燒熱血照亮前進的方向……”

10月16日上午,收看完黨的二十大直播盛況后,武警河北總隊秦皇島支隊官兵心潮澎湃,再次唱響《戰士與海》這首歌。連日來,該支隊組織官兵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官兵們以黨團小組的形式,圍繞“看盛會、談感受、話職責、強使命”展開討論,暢談國家和軍隊發展的時代之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奮斗征程,該支隊官兵感受頗深。在忠誠履行使命的奮進歷程中,該支隊2次被武警部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支隊”,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4次。官兵們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引領下,牢記習主席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現代化武裝警察部隊的殷切囑托,砥礪血性,勠力前行,在強軍興軍征程中展現出忠誠衛士的鐵血情懷和責任擔當。

忠誠於黨的信仰——

鑄牢忠誠之魂

秋日,海風微拂,海浪輕吟。一聲急促刺耳的警報聲在武警河北總隊秦皇島支隊某營區驟然響起,打破了海濱的寧靜。武裝泅渡、戰術操舟、戰場搶修……面對接連不斷的特情,官兵沉著應對、成功處置,緊貼實戰的課目設置,讓濃烈的硝煙味扑面而來。

研學報告,展望未來,該支隊官兵豪情滿懷。

“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踔厲奮發、不懈努力!”演練結束,官兵們又走上講台,結合任務實際分享心得、交流感悟。

講台上,支隊二級警士長陶訓國向官兵展示自主研發的監控畫面動態感知系統、改良的電子報警器等成果,以親身經歷向戰友講述部隊轉型發展歷程、分享個人成長故事,重溫支隊的光榮傳統。“高標准完成各項任務,是踐行使命、不負重托的具體體現。”陶訓國說。

6次抉擇與一份堅守,構筑起“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陶訓國的精神標高。

入伍22年,陶訓國從一名普通士兵,憑著鑽研和韌勁,成為網絡管理的“兵專家”。他多次開發了網絡自動化辦公系統、建成了武警部隊首家支隊級政工網站,先后研制成功警衛執勤數據庫系統、號令傳遞系統、哨位動態感知系統和哨位主動報警裝置系統等執勤急需信息裝備。

在這22年中,陶訓國6次面臨退役,每一次都會收到地方單位高薪聘請書。但他最終選擇了部隊、選擇了堅守,為該支隊官兵強信念、鑄忠誠、擔使命立起了好樣子。

感之於心才會踐之於行,忠誠的恪守源自內心的堅定。回望征程,這個支隊堅持從“心”出發,以熱愛為忠誠的基底,引導官兵認清忠誠是什麼、當兵干什麼、奮斗為什麼,將“鐵心跟黨走”的忠誠宣言銘刻在官兵內心深處,化作行動指南。

大學生士兵趙杰說,來到支隊,新兵入伍第一課就是以熱愛為主旨的光榮歷史課,干部骨干在講述支隊歷史中闡明“愛的理由”,引導官兵強化對黨、對國家、對軍隊和對時代的根本認同,“讓我們一進支隊就當‘忠誠兵’”。

退伍老兵鄭坤方記得,退役前最后一課是永葆忠誠課,通過重溫執行警衛任務,講述“距離忠誠最近”的身邊人、身邊事,引導官兵進一步升華對熱愛、對忠誠的感性認知,“讓老兵離開支隊也帶著‘忠誠印’”。

“在發現、感知、理解熱愛的過程中,忠誠有了根基、有了情感、有了溫度。”對此,陶訓國深有感觸,“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把高昂的政治熱情轉化為踐行忠誠的不竭動力。”

敢打必勝的信念——

鑄就忠誠利劍

收看完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后,該支隊機動八中隊的官兵們心潮澎湃。

秋光正好,金風送爽。一條紅色標語懸挂在訓練場一側的高樓上,標明該支隊聚力前行的方向——“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昂首邁步強軍新征程”。

該支隊警史館內,有一個看上去像一張風干了的豆腐皮的“特殊標本”——機動八中隊戰士王萬祥一張晒掉的蛻皮。蛻皮有一張16開紙大小,也因此被官兵們叫作“16開”。中隊干部說,在這裡,很多官兵都留下過這樣的“16開”。

年復一年,官兵們頂著海濱的烈日執勤訓練,皮膚總是被晒得通紅腫脹,再經受海水浸泡,周而復始,經常脫皮。“這種脫皮過程,中隊官兵在每年的海上訓練中至少要進行3次。”機動八中隊中隊長趙歡說。

“一年要掉三層皮。”記者想讓戰士們說說感受,他們卻擺擺手道,“沒啥,習慣就好了。”

“時代呼喚著我們,人民期待著我們,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此時再次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中隊指導員管遙偉感觸很深。

駐守在素有“夏都”之稱的北戴河,這個中隊是支隊踐行忠誠的縮影——建隊以來圓滿完成各項海上警衛和海上救護勤務,成功處置各種海上突發情況。“身處特殊的環境、堅守特殊的戰位、擔負特殊的任務,重中之重就是‘忠誠’。”管遙偉說。

警史館聚光燈下,“16開”無言,上面的創傷、劃痕乃至皮膚的紋路依稀可見,它的每一個豁口仿佛都在講述官兵與海為伴、與浪共舞的拼搏和艱辛。

皮膚之下,是更深刻的肌肉記憶。官兵們說,要成為這支部隊的一員,每個人先要經歷刻骨銘心的三道關——

第一關是“眩暈嘔吐”:新兵下隊訓練中,要在清晨隨小船到浪濤最急處停下,隨海浪漂蕩。很多戰士還沒到目的地就吐了,有的一吐就是兩個多小時。直到開飯,這項訓練才結束,吃飯又成了下一場“訓練”。

第二關是“立定踩水”:官兵要在保持頭部露出水面的同時,吃下提前准備好的戰備干糧。風高浪急的大海中僅靠雙腳保持平衡並非易事,很多時候干糧沒吃幾口,海水倒是灌下不少。

第三關是“萬米長游”:全程13000多米,中間有漩渦、暗流、礁石,有時還會碰到海蜇。早上8點下海,五六個小時后才能回到岸邊。官兵們計算過,一次萬米長游消耗的卡路裡是10公裡長跑訓練消耗的4倍。

“在這裡,忠誠是一個個能力的硬指標。”在管遙偉看來,忠誠是一個集體的氣質,需要“形塑”,這個過程需要經年累月的積澱,“讓忠誠落地生根,離不開實踐的淬煉”。

臨近考核,某中隊班長馮昱潔發現自己右腿一摁一個坑,醫生檢查說是疲勞性骨膜炎,休息是最好的治療。他急了,說:“那怎麼可能?”回到隊裡,他一聲不吭,一項訓練也沒落下。當年,馮昱潔被抽中參加總隊年終軍事訓練考核,取得優秀。問馮昱潔當時疼不疼,他瞪起眼:“那還能不疼?”再問,就沒想過打報告不參加考核?他毫不猶豫地搖搖頭。

直面挑戰,在中隊“創破紀錄”活動現場,戰士譚權在水中憋著一口氣奮力向前潛泳75米,一舉打破了中隊十多年來的潛游紀錄,拼出一個“潛水艇”的美譽。

聞令而動,面對特大森林火災,官兵們組成滅火突擊隊沖在一線,連續奮戰70個小時阻擋了火勢蔓延……

“每一名官兵都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己任。每一顆子彈都瞄向使命、瞄准戰場。”該支隊領導介紹說,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在平時的潛移默化中砥礪血性、熔鑄忠誠,隻有這樣才能在戰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為民愛民的擔當——

注入忠誠熱血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該支隊領導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支流淌著“警衛忠誠”血脈的部隊,高標准完成使命任務,時刻將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

聆聽報告,面對“人民軍隊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這一重要論述,官兵表示他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有信心、也有能力續寫軍民團結的強軍新篇章。

武警秦皇島支隊有一份“救命文檔”,記錄的是某年某時某名官兵在大海中救助溺水群眾的情況簡報,每一條都標記著序號。盡管每次隻有寥寥數語,但每一條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

被記錄在第63條的當事人張生平,如今已成為班長。“救命文檔”上寫道:“2018年7月7日,張生平在西沙灘黑貓浴場救助一名溺水男子。”

回憶那次經歷,張生平記得事情發生得“很突然”。

當時,張生平循著周圍群眾的呼救聲,沒有猶豫,縱身入海。不到3分鐘,他把溺水男子救到沙灘上。此刻,男子臉色烏黑發紫,沒有呼吸,瞳孔放大。

來不及多想,張生平立刻對該男子進行心肺復蘇。

連續高頻用力按壓,男子毫無反應,但張生平仍在堅持。終於,海水從男子口中排出,口唇和皮膚開始變得紅潤,瞳孔也在縮小。圍在一旁的群眾鼓起掌,對張生平豎起大拇指。

后來,張生平和戰友們更清楚知道了他們這次搶救的意義:獲救男子的妻子懷著二胎,出事那天一同到海邊游玩的9歲女兒,就在一側盼著爸爸醒過來。

“救命文檔”上沒有記錄的是,那年,張生平也當上了爸爸,卻錯過了兒子第一次抬頭、第一次翻身……錯過了一名父親本該擁有的許多激動人心的時刻。

200余面錦旗、800余封感謝信、100余塊地方政府頒發的獎牌,見証著這支部隊與駐地群眾的魚水情深。

每年夏天,中隊在海濱執勤時會沿著海岸設立幾個報警救助點,本意是給海灘增添幾分安全感,順便做些提供解暑藥、遮陽傘等力所能及的小事。沒想到,干得最多的是幫迷路的孩子找父母、為游人指路、給遺失的手機找主人,甚至給人看包、拿行李等瑣碎事情。對此,官兵們並不抱怨。他們說:“咱是軍人,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找過來是信任咱們。”

今年夏天,一個小女孩蹦蹦跳跳來到哨位附近,放下奶茶和一張紙條就跑走了。紙條上有兩種字跡,分別來自小女孩的家長和小女孩本人:“有武警戰士在,我們放心”“有兵叔叔在,我們放心”!

“身影隱在荒嶺溝壑,走過多少歲月仍在跋涉……”走在該支隊營院裡,不時聽到這首《戰士與海》。這是官兵原創的一首歌,一直傳唱至今。“歡樂留給萬家燈火,榮光捧給祖國……”正是該支隊官兵不變的初心和使命。(耿鵬宇)

(責編:彭曉玲、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