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山西省臨汾軍分區廣泛開展“學軍史講戰例”活動——

感悟榮光,砥礪奮進新征程

2023年02月19日08:1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初春時節,寒意未消,鬆柏蒼翠。山西省臨汾市的臨汾戰役紀念館內,近百人整齊肅立,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場館大廳。

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參觀臨汾攻堅戰展覽,合唱英雄部隊戰歌……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武部組織的這場特殊紀念活動,拉開了臨汾軍分區新年度“學軍史講戰例”活動序幕。

臨汾,一片革命的熱土。烽火歲月,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裡留下戰斗的足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軍史學習教育,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強化戰斗精神培育。”臨汾軍分區領導告訴記者,軍史戰例中蘊含著人民軍隊的制勝密碼、紅色基因,我們希望通過回顧這些經典戰例,讓廣大官兵和民兵感悟光榮傳統、汲取強軍力量,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為強軍興軍團結奮斗。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開展軍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置身紅色沃土的實際,該軍分區黨委號召全市人武系統充分挖掘當地紅色資源,廣泛開展“學軍史講戰例”活動,以“一份文獻資料、一份兵要地志、一份戰場態勢圖、一份指揮員小傳、一批民兵支前事例、一次革命精神研討、一份研究成果、一次戰例宣講”“八個一”活動為抓手,推動軍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官兵和民兵走進戰場遺址、研析經典戰例,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

從塔兒山走出雷鋒團部隊前身,到韓略村伏擊戰勇於亮劍﹔從紅軍東征中的渡河作戰,到臨浮戰役殲滅胡宗南所謂的“天下第一旅”……活動開展以來,該市所屬17個縣(市、區)收集大小戰例近百個,由軍分區與臨汾廣播電視台聯合錄制的訪談節目《臨汾戰史面對面》播出后,受到廣泛關注,新媒體平台瀏覽量、點贊量、轉發量一路攀升。鮮活的軍史,從檔案、書籍和場館中走向熒屏、走上舞台、融入網絡,不僅為強軍興軍注入精神動力,也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軍史‘活’起來,紅色旅游‘火’起來。軍地從軍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積極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有力推動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臨汾軍分區領導介紹,這些年,臨汾市永和、洪洞、霍州、安澤等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太岳革命史陳列館等國防教育基地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學習。如今,紅色旅游成為當地特色產業,“紅色引領、產業融合、旅游興旺”的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安澤縣地處太岳山深處,紅色資源豐富,被譽為“太岳山上小延安”。近年來,安澤縣人武部助力當地政府積極推進旅游線路改擴建、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設,推出“紅色旅游+研學”等特色產品,努力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鄉村振興特色旅游地。記者在該縣府城鎮李垣村朱德路居地舊址,遇到從西安自駕來參觀的李先生一家。他告訴記者,這次專程帶孩子來這裡,聽“太岳紅色廣播”、看展覽、住窯洞,讓孩子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黨用偉大奮斗創造了百年偉業,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臨汾軍分區廣大干部職工和民兵在重溫紅色歷史中汲取精神養分,全市崇軍尚武氛圍濃厚,大學畢業生征集比例創歷史新高,10余名專武干部在山西省專武干部集訓比武中成績名列前茅。

從汾河兩岸到太行深處,紅色資源厚重豐富,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紅色基因賡續傳承,古老的平陽大地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上圖:2月10日,山西省晉西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為參觀見學人員講解革命歷史。 曹 岩攝

(解放軍報記者 彭冰潔 特約記者 苗鵬 通訊員 郭冬旭)

(責編:代曉靈、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