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多給官兵首創提供支持

2023年03月15日08:5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有一個真實的情節。志願軍最初入朝參戰時規定,不准用槍打飛機,因為可能既打不到,又暴露了目標。有一個戰士因為忍受不了敵機的頻繁騷擾,端起機槍對空掃射,居然把飛機打下來了。但他立即感到闖禍了,這是嚴重的違紀行為,准備接受處分。彭德懷司令員卻說,我不是來處分你的,我是來給你頒發軍功章的。軍令規定不准打飛機,既然你把飛機打了下來,我們就立即修改軍令。由此,志願軍積極創造打飛機的招法,開展了有效的群眾性對空射擊活動,取得重大成果,為戰爭勝利立了很大功勞。

回顧軍史,我們看到,志願軍官兵群眾性對空射擊活動的創新開展,離不開上級領導的支持,離不開制度機制的保障。如果沒有彭德懷司令員的肯定,沒有軍令的修改,這一群眾性首創不僅不能得到推廣,那位戰士還可能受到處分。今天,如何讓官兵敢首創仍是我們需要積極面對並亟待回答的時代課題。

《軍隊基層建設綱要》規定,要“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帶著對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著力增強基層內生動力和工作主動性”。的確,知戰勝者在卒伍。基層官兵處於練兵備戰最前沿,直接參與軍事實踐。我軍的作戰思想、作戰理念最終要落實到他們的行動上﹔武器裝備、科研成果最終要落實到他們的使用上。訓練方法是否科學,武器裝備是否先進,后勤保障是否到位,政治工作是否有效,哪些地方需要創新,哪些部分需要加強,都離不開官兵的參與和改進。他們的創新創造,永遠是打開勝利之門的金鑰匙。

新時代10年,很多單位踐行“大眾謀戰、全員創新”理念,官兵首創精神得到充分尊重,一大批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戰斗力。然而,也有少數單位在“可為”上力度不夠,束縛了官兵創新創造的手腳。有的把官兵的奇思妙想、創新創造視為不務正業,影響了官兵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有的雖然敬慕成果,卻不寬容失敗,使官兵畏首畏尾,不敢大步向前﹔還有的重視大項目、輕視小革新,官兵的一些創意創新因缺少支持而難以付諸實踐。這些問題不解決,就難以讓創新的活力充分迸發、讓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讓官兵敢首創,離不開上級和領導的支持。事實上,要讓首創結出創新之果,沒有領導干部的認可是很難實現的。1946年7月,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三縱隊七師二十團三營開創了聞名全軍的“訴苦經驗”。這個“訴苦經驗”之所以能在全軍推廣,得益於毛澤東、陳雲、羅榮桓等同志的肯定,毛澤東還親筆修改了“訴苦經驗”。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基層官兵創造了被稱為“地下長城”的坑道工事以及坑道攻守戰術。這一坑道戰術的有效應用,也是陳賡等志願軍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可以說,沒有支持就沒有首創。現在在一些基層單位,很多領導干部專門為技術骨干設立“創新工作室”,為技術攻關提供專門經費,舉辦“軍匠工程”創新成果展,就是對創新創造的有力扶持。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讓官兵敢首創,需要激勵機制,也需要容錯機制。創新被視為“一場寂寞的長跑”,就是因為它會成功,也會失敗。當創新成功時,就要及時給予獎勵。郭興福探索的戰術訓練方法很有效果,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專門向全軍發出指示,號召全軍掀起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運動﹔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營長岳振華帶領部隊創造的“近快戰法”,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一等獎……這些一線創新成果,都受到了應有的褒獎。當創新失敗時,千萬不能隻想著問責,而是要用“三個區分開來”的標尺卡一卡,真正實施精准問責,讓官兵心中的創新之火永不熄滅。

當下,我們已經進入“新體制時間”。要最大限度釋放改革效能,最大限度提升戰斗力,尤其需要廣大官兵敢創新,用創新創造成果打造制勝優勢。各級黨組織應大力弘揚創新文化,激發官兵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激勵官兵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官兵的自覺行動。(程劍)

(作者單位:解放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