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在對方頭頂懸上“達摩克利斯之劍”——

巡飛彈開啟火力作戰新形態

2023年06月01日09:3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巡飛彈是將無人機技術和彈藥技術有機結合而衍生出的一種新型空中武器系統,集多種作戰功能於一體,可滯空巡弋、待機作戰,能夠在多種作戰環境下執行多樣化任務,是精確打擊武器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來隨著自主性和網絡化協同能力的不斷提高,巡飛彈將以獨特的作戰功能和較高的作戰效能,深刻影響並改變著火力運用方式,呈現出全新的作戰形態。

察打一體,發現摧毀實時化。巡飛彈是長了“翅膀”和“眼睛”的彈藥,能夠在任務區域上空巡飛偵察,發現威脅目標即可通過指令控制或以自主方式實施俯沖攻擊,具有目標搜索與火力打擊同時進行的快速突擊能力。巡飛彈大幅縮短了“發現-識別-跟蹤-打擊-評估”的線性打擊流程,作戰效率很高。特別是在高度流動的信息化智能化戰場上,作戰目標的機動性、時敏性增強,態勢變化快,戰場信息往往由打擊前的確定性變成了打擊時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打擊難度,降低了毀傷效果。而巡飛彈相比於傳統的精確彈藥,實現了由“已知目標、精確打擊”向“未知目標、壓制打擊”,由“先發現、再打擊”向“邊發現、邊打擊”的轉變,即使在情報不確切、態勢不明朗的“灰色區域”作戰,依然可以有效達成“發現即打擊、打擊即摧毀”的效果。比如,目前被廣泛運用的反輻射巡飛彈,能夠長時間在空中飛行,隻要捕捉到敵方雷達輻射信號,在與目標數據比對一致的情況下,即可向目標發動攻擊。

組網協作,壓制打擊區域化。與常規打擊彈藥相比,巡飛彈兼具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設計特征,具有更強的網絡化協同作戰能力,可以多彈組網運用,能夠對敵形成區域化的電子或火力壓制效果。作戰中,多枚巡飛彈通過多種方式發射升空,自主機動至任務區域上空后,根據一定策略協議自主組網,彈與彈之間、彈群與操控端之間,可以快速建立有效的打擊網鏈,以實現戰場信息交互共享,形成集偵察、打擊、評估一體的彈群。一旦發現目標,彈群即會以自主方式或在操控端干預下進行任務規劃和目標統一分配,選擇處於最佳位置與最優功能類型的巡飛彈執行打擊任務。它們既可對重點目標進行集群飽和攻擊,造成高效毀癱,也可對多個目標進行分散精確打擊,達成對所有目標的區域壓制或封鎖控制效果,為其他作戰力量行動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比如,外軍的“低成本持續區域控制彈藥”,如果32枚巡飛彈協同運用,可對一個近200平方公裡的區域形成長時間監控,能夠有效壓制對方預警探測和防空系統,配合奪取低空制空優勢。

部署靈活,懾戰行動常規化。巡飛彈可在目標上空進行巡飛搜索、區域壓制的優勢,能夠對較大范圍內確定或可疑的目標實施發現即打擊,能夠以低空、抵近的持續進攻態勢,始終在對方頭頂懸上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迫使其不能動、不敢動,可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強大的震懾效果。與戰略戰役武器系統形成的威懾相比,巡飛彈實現了懾戰一體以及常規化、常態化、全過程運用,更有利於戰場態勢的塑造和保持。而且由於巡飛彈成本較低且攜帶、發射便捷,能夠由多種武器平台發射或投放,可配備到各軍兵種的多種作戰力量,從單兵攜帶到車載、機載、艦載等,具有多平台、多領域的部署與作戰能力,戰術運用更加靈活。比如,多個國家正在進行的高超聲速武器攜帶巡飛彈試驗,可以大於5馬赫的速度穿越敵防區直接將巡飛彈投送到縱深任務區域釋放,多彈組網協同執行壓制與打擊任務,將巡飛彈的威懾效應由戰術層級擴展到戰役甚至戰略層級,實現了懾戰行動在多層級、大縱深、多領域的常規化運用。

人在回路,目標選擇精准化。由於巡飛彈具有任務空域持續巡航的特點,依靠數據鏈實現了“人在回路中”的實時控制。與常規彈藥通常按照預先設定目標和規劃路徑實施“發射后不管”的打擊方式相比,巡飛彈能夠通過彈載傳感器實時獲取戰場態勢信息,並在操控端人員的參與下,根據目標價值排序,精准選擇並打擊敵要害、關鍵目標。而且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巡飛彈還可根據戰場情況變化和作戰需要,通過指令方式改變機動飛行路線,甚至隨時中止當前任務,臨機改變打擊目標,實施“有選擇”地精確偵察與打擊,實現作戰效能釋放最大化。比如,以色列的“哈洛普”巡飛彈,就具有“人在回路中”功能,行動可控性強,可在預先規劃基礎上,通過數據鏈隨時調整飛行航線、更改打擊目標,更好地適應了信息化戰場的需要。

另外也要看到,隨著巡飛彈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自主作戰能力更強,作戰雙方為快速抓住戰機、奪取作戰優勢,會最大限度地賦予其作戰自主權,作戰中可能因敵干擾或算法自身缺陷而導致作戰失誤,增加附帶損傷,背離人道主義原則,沖擊戰爭倫理規范。(趙先剛 戎猛)

(責編:陳羽、薄晨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