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處的“磨刀石”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夕陽西下,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演訓場,一場紅藍實兵對抗訓練結束后的復盤正在進行。超越輸贏,雙方指揮員互相指出訓練中存在的問題。之后,“紅軍”某旅就地轉入駐訓狀態,整改問題,加強訓練。
擔任“藍軍”的是第81集團軍某旅。像這樣的對抗訓練,他們已經開展了數百場。以強軍為追求、以服務打贏為目的,一種名為“磨刀石”的戰斗文化,正持續激勵他們推進戰斗力提升。
一
“贏我才能過關,勝我才能打仗”。該旅營區主干道路旁,一塊狼頭形狀的標語牌引人注目。即將奔赴下一場對抗訓練的一級上士劉海龍,坐在戰車上看著這塊標語牌,思緒飄向遠方。
今年是劉海龍在這支部隊度過的第18個年頭。近幾年,他明顯感覺到,“紅軍”部隊被“磨”得更強了。
2015年的一次對抗訓練中,已是車長的劉海龍被連隊賦予偵察“敵情”的任務。他指揮戰車降低速度,緩緩逼近“紅軍”宿營地。
“‘紅軍’崗哨並不警覺,宿營隊形應該就是明天發起沖擊的陣型……”將偵察情報用電台回傳給連指揮所后,劉海龍指揮班組尋找掩體就地隱蔽,靜靜等待第二天戰斗打響。
拂曉時分,一夜未眠的劉海龍看到遠處騰起沙塵,這是“藍軍”部隊發起攻擊的信號。打開電台,他迅速指引部隊向“紅軍”發起沖擊。“紅軍”部隊匆忙應對,很快便損失了多數戰力。這樣的場景,正在“紅軍”各處陣地發生。這場對抗訓練,自然也以“紅敗藍勝”結束。
“‘藍軍’部隊作為守方,為什麼能先發起攻擊?”面對“紅軍”質疑,“藍軍”的回應是:“真實的戰場,敵人不會等著你去打他。”
跳出思維定式,“磨刀石”磨礪的不僅是戰斗力,更要幫助部隊發現和克服問題隱患。
復盤大會上,紅藍雙方面對面交流得失。“藍軍”官兵詳細指出發現的問題,並主動幫助對方尋找應對辦法……不遮不掩,不怕暴露問題﹔直言不諱,坦誠交流見解。訓練中發現的問題在共研、共謀、共享中得以解決。
前不久,劉海龍又一次碰到了那年的“老對手”。這次攻防轉換,兩支部隊輪流擔任攻方與守方。訓練結束,導調組判定“紅軍”以微弱優勢獲勝。
劉海龍感覺,對抗中,“紅軍”實戰能力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敵情意識更加敏銳,行動銜接更加緊密,力量協同更加有效……這些年,來朱日和參加訓練的“紅軍”部隊越來越強,“藍軍”破襲“紅軍”指揮所的成功率和炮兵火力毀傷指數都有所下降。
從單一兵種到多兵種的聯合作戰,“紅軍”部隊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得到磨礪,改變了戰術思維,也提升了戰斗力。
“贏我才能過關”,是“磨刀石”打磨的粗坯﹔“勝我才能打仗”,是“磨刀石”精心雕琢的璞玉。這兩句標語震撼著前來對抗的“紅軍”部隊官兵,也激勵“藍軍”旅官兵不斷拼搏,努力爭當合格“磨刀石”。
二
“藍軍”研訓中心,是該旅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一步步走來,該旅始終秉持一個信念:“藍軍”研訓要過硬,“磨刀石”基礎要打牢。他們編寫規章制度,編修整理資料,梳理“藍軍”作戰理論研究課題,探索出一系列新戰法新訓法。
模擬訓練中心是該旅繁榮發展戰斗文化的又一個體現。
訓練大廳內,電子沙盤細致地標明紅藍雙方陣地、火力配系,中央大屏上一條條作戰信息不斷流轉。在這裡,他們和一個個“對手”復盤,查找問題,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戰斗能力。
該旅領導說:“‘磨刀石’某種意義上也是‘鋪路石’。我們寧肯自己的‘盾’被刺穿,也要把‘紅軍’部隊的‘矛’磨得更鋒利。”
在之前的一場對抗訓練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幕。
該旅排長熊家鑫正帶領戰士們隱藏在一處通路兩側,突然看到紅方正一步步向藍方陣地縱深逼近。他沒有立即下令開火:“把紅方放近點再打,讓他們體驗一下縱深作戰的感覺。”
這場“戰斗”,從凌晨4時開始,到下午3時結束。11個小時裡,紅方部隊經歷了全程對抗,收獲了更為豐富的經驗。正如該旅領導所說:“‘磨刀石’的使命不是爭輸贏,而是幫對手練好打仗本領。”
該旅營區的榮譽廣場上,一面面戰旗承載榮譽傳承,見証該旅官兵拼搏奮斗的光輝歷史。“藍軍”旅的根長在大漠裡,結出的果落在打贏沃土上。這支部隊的戰斗文化,歷經實戰化對抗訓練的錘煉而形成。其戰斗指向鮮明,不僅是培養官兵戰斗意志、砥礪官兵戰斗品格的重要因素,也在助力一支支精兵勁旅戰斗力生成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
“一枚未爆彈斜插在沙礫裡,‘黨員排爆隊’隊員杜康一步步向著這枚未爆彈走來……”走進該旅多功能廳,一場“我身邊的典型”故事分享會正在展開。官兵用平實語言將身邊先進典型的事跡娓娓道來。先進典型中有組建10余年、多次取得榮譽的“黨員排爆隊”,也有入伍不久就在大項比武中摘金奪銀的列兵。台下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基層官兵是“藍軍”戰斗文化發展的參與者、見証者。近年來,由該旅官兵原創的多首軍旅歌曲,如《紅色藍軍旅》《我的藍軍旅》《戰狼》等,都在該旅廣為傳唱。此外,官兵喜聞樂見的其他品類的作品也被創作出來。炮兵營某連戰士梁碩麟將該旅的奮斗史編成“數來寶”,讓官兵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領悟“草原戰狼”的發展歷程﹔該旅的“戰狼樂隊”是每次晚會的“常駐嘉賓”,演唱的歌曲帶有濃郁戰斗氣息,深受官兵喜愛﹔演訓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也被改編成一個個情景劇。
戰斗實踐孕育戰斗文化,戰斗文化激揚戰斗精神。近年來,該旅官兵積極奮發,不斷在一次次比武演習中取得好成績。
鐵甲縱橫,鐵翼飛旋,朱日和沙場上,展開了新一輪對抗訓練。官兵明白,勝與負並不是對抗訓練的焦點。借用“藍軍”旅官兵的一句話,我們能更加明白他們的目的——唯願千軍競發之時,有我“磨刀”之功!(高歌 陳敏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