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工程大學探索創新思政教育模式
“金色哈達”特色實踐活動進入課堂

“多年來,我校教員持續深入少數民族地區支教幫教,展現出強烈的奉獻精神和擔當意識。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大家要不怕艱難困苦、扎根軍營建功!”日前,空軍工程大學副教授陳士濤在主講的一堂專業課中,將自己參與“金色哈達”特色實踐活動的切身感受與理論知識巧妙融合,受到學員好評。
該校領導介紹,“金色哈達”是他們幫扶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一項特色實踐活動。活動開展10多年來,該校師生通過愛心助學、支教幫教、國防講座等方式,在助力少數民族地區提升義務教育水平的同時,還發揮了培塑師德師風、厚植家國情懷、強化宗旨意識、磨煉意志品質的作用。
“革命先輩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精神令人景仰。作為教員,我要教育引導學員堅定理想信念,把紅色基因賡續傳承下去。”探訪該校幫扶的一所紅軍小學,文職教員張耀元得知西路軍曾在這裡頑強阻敵、英勇戰斗,感動之余決定將紅色故事納入自己的教案,讓更多學員銘記和傳承這段紅色歷史。
“孩子們渴望求知的眼神一直印在我心底,時時激勵我扎根講台、潛心治學,全心全意為軍隊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該校教授蔣飛在循化縣中學開展國防教育時,收到一名撒拉族學生寫給學校的感謝信。課堂上,他為學員動情講述這段經歷,引導大家不忘初心使命、矢志奮斗強軍。授課結束后,不少學員表示,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把“金色哈達”特色實踐活動的接力棒傳承下去,讓更多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樂成長。
該校領導介紹,不少學員利用寒暑假,積極採取錄制視頻、線上授課、遠程輔導等方式,加入各類助學幫教活動。“情感同頻、思想共振,才能讓教育真正觸動心靈、取得實效。我們積極引導學員廣泛參與‘金色哈達’特色實踐活動,使思政教育內容更鮮活、效果更持久。”該校領導說。
記者了解到,該校將“金色哈達”特色實踐活動中搜集的紅色故事、探索的有益經驗等融入3門思政課程、10門專業課程、8項日常教育,推動實踐活動與思政課堂有機融合,貫穿學員成長全過程,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古清月 李建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