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戰區陸軍某旅:鍛造保障打贏的“鋼鐵工兵”

該旅組織官兵參觀軍史長廊。游仕杰 攝
無人機盤旋偵察、爆破分隊前出破障、運橋車快速架橋……初春時節,南部戰區陸軍某旅組織工程保障訓練,參訓官兵士氣高昂、奮勇沖鋒,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走下訓練場,該旅某連杜連長感慨地說,旅隊大力開展以“樹志氣、硬骨氣、蓄底氣”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引導官兵培塑敢打血性、樹牢必勝信心,有效激發了官兵備戰打仗的熱情動力。
“志氣、骨氣、底氣是官兵應當具備的精神品質,更是培育‘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應有之義。”該旅領導介紹,他們針對年輕官兵思想行為特點和成長成才需求,大力開展這一教育活動,引導官兵扎根軍營學習成才、立足崗位成長進步。
前期,該旅領導在深入基層調研時發現,青年官兵普遍懷揣參軍報國夢想走進軍營,期盼能建功沙場。但穿上軍裝后,整日與工程機械為伴,巨大的落差讓不少人找不到“當兵的感覺”。
針對這一情況,該旅在教育活動中注重引導官兵樹牢“立足平凡崗位,創造不凡業績”的志氣。他們充分發揮紅色教育資源優勢,聚力打造“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利用軍史長廊、強軍文化園、宣傳櫥窗等平台和載體,全面展示旅隊歷史榮譽、英模典型,引導官兵樹立遠大志向、牢記初心使命,扎實走好軍旅人生每一步。
“我旅前身部隊有工兵營、舟橋連、通信連等多個專業分隊,先后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支英雄輩出、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該旅軍史長廊內,某連新兵下連“第一課”生動開講。
沿著軍史長廊一路前行,看著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藏的文物展品,聆聽指導員動情講述旅隊輝煌歷史和先輩光輝事跡,新兵們深受觸動,對工程兵的使命職責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扎根基層、建功軍營的決心更加堅定。
“隨著使命任務拓展,我旅逐漸從傳統工兵向支援保障型力量轉型。戰斗力不斷提升的背后,是全體官兵在風險挑戰面前迎難而上、敢打敢拼的骨氣和拼勁。”該旅領導介紹,他們積極探索部隊動散條件下開展思想教育的方法路子,充分發揮急難險重任務、重大演訓活動的“磨刀石”作用,錘煉官兵過硬作戰本領。
“近年來,多型新裝備陸續列裝部隊。挖掘新裝備潛能,練就過硬打仗本領,要求我們做到‘鋼多氣更多,骨硬氣也硬’。”一次訓練間隙,官兵圍坐一起,圍繞新裝備訓練中的重難點問題展開討論,二級上士李輝講起自己的一段經歷。
那年,李輝作為架橋班成員,參加某項重大國際軍事比賽。備賽期間,參訓官兵發現,橋車停車時對接點總會出現細微偏差。盡管不影響架橋,但架橋班指揮員於杰堅持要將偏差值降到最低。
一次次調試、一次次改進,對接始終無法做到嚴絲合縫,李輝的勁頭有些鬆懈。於杰發現后,及時與他談心交流:“比武場就是戰場,決不能遇到困難就輕言放棄!”
此后,李輝與班組成員一起鉚在訓練場、裝備旁,研究原理、測量數據、改進方法,一步一個腳印提高訓練精准度。經過上千次人與人、人與裝備的磨合,參訓班組大幅提高了架橋精度。最終,他們在比賽中取得單課目第一、團體接力賽第一的優異成績。
“沒有推倒重來的勇氣和隻爭第一的骨氣,就不會取得驕人戰績。”聆聽李輝征戰國際賽場的奮斗故事,一名戰士感慨地說。
“樹志氣、硬骨氣,歸根到底是為了蓄足戰勝強敵對手、打贏未來戰爭的底氣。”該旅一名領導介紹,扎實開展教育活動,增強了官兵聚力練兵備戰的積極性、主動性,更筑牢了大家腳踏實地、勇擔使命的思想根基。
活動中,他們通過榮譽上牆、儀式激勵等方式,將榮譽晒出來,把典型立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和激勵官兵立足崗位精武強能、奮勇向前磨礪本領。
為持續激發官兵奮斗強軍的熱情動力,該旅常態組織“鋼鐵工兵”大講堂、“先鋒”理論宣講、“先鋒”系列文體競賽等活動,引導大家積極研戰、謀戰、務戰,不斷強化理論自信、厚植勝戰底氣。
走進該旅營區,從學習室到訓練場,從理論學習到實裝操作,官兵緊盯未來戰場需求,積極探索多域快速破障、道路開辟搶通等新型支援保障方法,扎實錘煉“平時應急、戰時應戰”過硬本領,“鋼鐵工兵”保障打贏的底氣越來越足。
教育深入推進,練兵動力倍增。前不久,在該旅組織的一項重大保障任務中,面對體能、技能、心理的三重考驗,任務官兵發揮“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戰斗精神,以出色成績贏得上級考核組好評。(黃小江 蒙卓霖 鄧聯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