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江西省贛州市探索革命遺址共建共護新路

讓紅色記憶融入城市血脈

2025年04月10日08:57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4月初,筆者驅車來到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省於都縣紅軍古街,歷史的厚重感扑面而來。毛澤東同志舊居,一張木床、一張書桌、幾把椅子,無聲述說著革命先輩的簡朴生活。“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每一處細節都讓人肅然起敬。”來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說。

近年來,於都縣秉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理念,對紅軍古街進行加固修繕和保護,重塑古街風貌,並與多處革命遺址融為一體,吸引游客前來瞻仰學習。

“贛南是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南方紅軍3年游擊戰中心區域。”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發展中心領導介紹,贛南有革命遺址1080處、館藏文物45366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資源豐富。

隨著歲月流逝,這些老建筑逐漸老化。如何保護好這些承載著紅色記憶的革命舊址和文物,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贛州市軍地聯合開展全域革命文物普查,建立市、縣兩級動態管理名錄,實施“一物一檔”數字化管理,並利用3D掃描技術留存文物數據,全面掌握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可移動革命文物保存狀況。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他們投入專項資金實施搶救性保護,先后完成瑞金市葉坪革命舊址群、興國縣官田兵工廠舊址等62處重點文物修繕工程。瑞金市、於都縣獲評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市)。

著眼用活用好革命遺址,該市積極探索革命遺址共建共護新路。於都縣創新革命遺址保護和發展路徑,為修繕好的革命遺址匹配最佳民間“守護人”。紅四軍軍部舊址暨朱德舊居引入民間力量開設“長征源民俗博物館”﹔在蘇維埃政府裁判部舊址開設非遺傳習所,集中展示客家古文和木偶戲﹔毛澤東同志舊居的部分空間交由紅色研學機構運營展示……不同經營主體入駐革命遺址,盤活了紅色文化資源。於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歷史博物館編輯研究科科長管冬梅說:“把革命遺址靈活轉化為豐富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搭建起紅色文化傳播交流的平台,讓紅色記憶融入城市血脈,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了解這片土地的紅色底蘊。”

瑞金市採用“革命遺址+公司”管理模式,形成統一指揮、高效運轉的管理體制,解決了革命遺址多頭分割管理的問題。他們還建立“文物保護人”制度,鼓勵村民、志願者參與革命遺址巡查、宣傳、清潔維護等公益活動。寧都縣採用“保護優先、活化利用、多元融合、全民參與”模式,實現革命遺址從靜態保護到動態傳承的轉變,為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提供可復制的路徑。

在此基礎上,贛州市大力推進紅色名村建設,將120個市級以上紅色名村作為重點打造對象,把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不僅讓革命遺址“活”了起來,也為和美鄉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肖力民)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