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集團軍某旅步兵二營一連引導官兵“打一仗、進一步”——
“錦囊盒”裡智慧多

春日夜晚,第83集團軍某旅步兵二營一連七班班長江世強利用熄燈號響前的一段時間奮筆疾書,桌面攤開的A4紙上,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這是他對於前段時間一次訓練的經驗總結。
那是一次協同進攻訓練,由於江世強在火力引導環節未能明確指示方位,前來支援的戰機遲遲沒有發現目標,最終導致任務失敗。
“夜間或惡劣天氣條件下,光學引導設備效能下降,要做好備用方案……”寫下最后一句總結,他長舒一口氣,緊繃的身體漸漸放鬆下來。
見狀,筆者不禁有些好奇:“所有訓練結束后都要寫總結嗎?這是領導要求的?”
“那倒沒有。只是我覺得這次失敗經歷對大家有所啟發,所以寫下來與戰友分享。”江世強介紹,這是連隊不少官兵的習慣,而推動這種習慣形成的,正是連長黃靖雄。
“剛開始是他自己寫,后來我們對照學習他寫的總結,少走了很多彎路,就開始學著寫,寫完交給他把關。”江世強告訴筆者,現在黃靖雄手裡有上百份總結,都放在連部裡。
第二天,筆者來到連部,一進門,果然看見辦公桌上放著4個盒子,上面分別貼著寫有“訓練”“政工”“管理”“后勤”字樣的標簽。得知筆者的來意,黃靖雄笑著說,這些總結記錄著大家的成敗得失,是連隊的“錦囊盒”。
去年初,黃靖雄來到該連擔任連長,也把自己喜歡總結經驗的習慣帶了過來,在他眼裡,寫總結就像體能訓練后的拉伸活動一樣重要。
一次,該連開展車載射擊課目訓練,雖然嘗試了多種訓練方法,但成績始終徘徊不前。為此,他們邀請特戰教員前來指導,結合連隊實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這才突破訓練瓶頸。全員考核合格那天,黃靖雄立即將這一階段的訓練心得整理了出來。
“沒想到,這份總結在一年后發揮了重要作用。”黃靖雄介紹,當時連隊新增機載射擊課目,在討論如何開展訓練時,他找出這份總結研讀,頓時豁然開朗。他帶領干部骨干優化訓練方案,完善組訓方法,僅用半個月,連隊官兵全部通過該課目考核。
這次經歷讓該連官兵切實嘗到了總結經驗的甜頭。此后,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拿起筆,效仿黃靖雄寫總結。這些總結,同樣在工作訓練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一次,集團軍組織比武,一級上士鄭智明憑借過硬素質順利通過層層選拔,代表連隊出戰。臨行前,黃靖雄遞給他一份總結。
這份總結是此前參加比武的四班班長高杰寫的。在那次比武中,面對帶有實戰對抗背景的連貫作業,高杰一時很難適應,最終鎩羽而歸。
比武結束后,高杰十分沮喪。黃靖雄沒有對他進行責備,而是安慰道:“不走出去,就不知道山外有山。失敗的教訓也是收獲,只要認真總結汲取經驗,用於訓練提高,就不虛此行。”連長的話讓高杰重振信心,於是寫下了這份總結。
“沒有‘開始’號令,只要人員到位,就直接進入情況”“課目中穿插課目,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決定最終結果”……將高杰的“經驗之談”牢記心中,鄭智明在比武場上奮勇拼搏,最終獲得第二名。
如今在該連,撰寫工作訓練總結已蔚然成風——大家都說連部藏著“錦囊妙計”,都以自己撰寫的總結能被選入“錦囊盒”為榮。隨著總結越來越多,入選“錦囊盒”的標准也越來越高。打開盒子,筆者數了數,這裡一共存放了126份總結,其中43份是黃靖雄寫的。他告訴筆者,這些總結不僅記錄了連隊的歷史,也在無形中助力官兵成長。
“打一仗,就要進一步。”這是筆者採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相信這些凝結著官兵智慧和心血的總結,能不斷為該連的全面建設注入生機活力。(胡瑞智、魏啟航、徐君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