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向印尼出口“可汗”戰斗機


近日,土耳其與印度尼西亞在伊斯坦布爾國際防務工業展覽會上簽署了一項軍售協議。土耳其將以約100億美元的價格,向印尼出售48架自主研發的“可汗”戰斗機。這一交易不僅是土耳其國產先進戰斗機的首次出口突破,也是印尼空軍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決策。兩國欲借此合同,助力破解各自國防工業自主化難題。
“可汗”戰斗機是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主導研發的雙發重型隱身戰斗機,旨在替代土耳其日益老化的F-16機隊,並與F-35、蘇-57等第五代戰機展開競爭。從20世紀80年代起,土耳其就將發展本國國防工業作為國家優先發展戰略,逐漸減少對國外武器裝備的依賴。特別是在2019年土耳其因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而被美國逐出F-35項目后,這一發展戰略更是加速推進。“可汗”戰斗機項目由此被提升為土耳其國防優先事項,其希望通過自主研發第五代戰機,提升空戰能力並確保技術主權。
土耳其推動“可汗”戰斗機出口印尼,還有幫助自身實現擴大軍貿出口份額的意圖。航空航天領域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聚集區,對土耳其國防工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過去5年,土耳其武器出口總額較上一個5年增長了106%,在2024年成為全球第11大武器出口國。此次印尼的“可汗”戰斗機訂購合同總價,相當於目前項目總研發投入(約60億美元)的1.67倍,這將為該機的后續研發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48架戰機每年維護費用高達18億美元,疊加未來的升級和配套武器彈藥的銷售,還將使土耳其長期獲利。另外,“可汗”戰斗機作為土耳其首個自主研發的先進戰機平台,實現出口突破將極大提升土耳其軍工的國際影響力,可能帶動相關國家跟進採購,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鞏固土耳其作為新興軍工強國的地位。
這筆令人關注的交易,也反映出印尼希望同時達成裝備更新和工業能力提升的雙重目標。印尼空軍目前主力機型為F-16、蘇-27和蘇-30,其平均機齡超過25年,可靠性和作戰效能有所下降。為盡快實現戰斗機更新換代,推進空軍現代化戰略,印尼空軍採取了多元化採購策略:與法國簽署81億美元協議採購42架“陣風”戰斗機,與美國就購買24架F-15EX達成諒解備忘錄,並參與韓國KF-21項目。“可汗”戰斗機的採購,進一步強化了印尼空軍多元化的裝備體系。
根據協議,印尼將於10年內接收全部48架“可汗”戰斗機,並將通過技術轉讓設立組裝和維護基地。如果這些目標如期達成,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可汗”戰斗機的本地化生產和長期技術支持。這對於尋求國防工業自主化的印尼而言,非常具有戰略價值。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尼在KF-21項目中,由於不滿韓國的技術轉讓程度而減少了投資。同土耳其的合作模式更符合印尼的期望。
盡管被寄予厚望,“可汗”戰斗機項目的研發進展並不能一蹴而就。鑒於此,土耳其和印尼都承擔著“可汗”項目進度風險。自2010年啟動以來,該項目歷經多次延期和技術挑戰,直到去年2月才完成戰斗機的首次試飛。目前僅完成2次試飛的研發進度。外界擔憂的還有“可汗”戰斗機在設計研發方面存在短板。由於土耳其的航空工業基礎還不夠牢固,雖然聲稱“國產化”,但是目前戰斗機的核心子系統仍依賴西方技術,例如發動機就是購自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土耳其計劃換裝的國產TF35000發動機仍處於早期測試階段,能否在2032年按時投入使用尚待檢驗。鑒於美土關系趨緊,美國隨時可能中斷發動機供貨,這使得“可汗”戰斗機目前仍面臨嚴重的技術依賴和斷供風險。
對土耳其而言,“可汗”戰斗機的交易不僅是一筆貿易訂單,更是檢驗其能否真正實現國防工業自主化的試金石。此次“可汗”戰斗機的出口,有助於提升土耳其在國際軍貿市場的供應國形象。然而,受制於關鍵技術依賴、項目進度風險和國際關系復雜性,最終結果仍需觀察。
(作者單位:空軍研究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