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安徽省太湖縣新倉鎮群眾周玉兵心系子弟兵——

十八載送菜,難舍擁軍情

2025年08月21日08:56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於隊長,家裡種的新鮮蔬菜一直想給咱們中隊送過來,但最近實在是忙得走不開,周末可以讓戰士外出的時候給捎回去。”“太謝謝您啦,周叔,一直想著我們!”8月上旬,武警安慶支隊太湖中隊中隊長於金洋接到安徽省太湖縣新倉鎮群眾周玉兵的電話,心頭一暖。這位被官兵們親切稱為“周叔”的六旬老人,已默默為中隊輸送自家菜園的時令果蔬18載。

於金洋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周玉兵時的情景。那是2023年的一個清晨,值班員突然在對講機裡報告:“中隊長,中隊長,周叔又給我們送菜來了。”剛調到該中隊的於金洋很納悶:“周叔”是誰?送菜是怎麼回事?等他帶著滿腦子的問號趕到營區門口時,隻看到地上放著幾麻袋剛從地裡挖出來的白蘿卜。對“周叔”的初次印象,便是監控畫面中那個疾步離去的身影……

后來,於金洋和戰士們聊天得知,這位“周叔”名叫周玉兵,是太湖縣政府的一名退休公務員。周玉兵的兒子周家俊2006年入伍到武警某部,是其所在村組——新倉鎮同興村新屋組1976年以來第一個當兵的人。2007年,周玉兵參加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的“軍屬進軍營”雙擁共建活動時,看到太湖中隊官兵刻苦訓練的樣子,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外當兵的兒子,內心深受觸動。思來想去,他決心要為部隊做點事。自此以后,家中三畝菜地種著時令果蔬的周玉兵,成了該中隊的“編外司務長”。

剛開始,該中隊幾次婉拒周玉兵送菜。后來,周玉兵索性先把菜送到中隊門口,返回的路上再給中隊打個電話知會一聲。時間一久,該中隊的官兵們都知道了,有這麼一位隔三岔五給大家送水果蔬菜的神秘“周叔”。

那年除夕,周玉兵和老伴包了80多個包子,再次悄悄送到營門口。官兵們看到后,熱情邀請老兩口一起共度佳節。飯桌上,周玉兵望著眼前一個個和自家孩子一般大的戰士,眼眶濕潤了:“孩子離家當兵,哪個爹娘不心疼?知道你們現在伙食好,可我總忍不住想給你們送點東西來。”

后來,周玉兵得知營區裡有一塊剛剛開墾的菜地,官兵們缺乏種植經驗,想種點菜卻不得要領。於是,周玉兵又成了“農技指導員”。在他的耐心指導幫助下,官兵們慢慢也吃上了自己種的新鮮蔬菜。炎炎夏日,周玉兵看到官兵在烈日下苦訓,身上晒得脫皮,心裡不是滋味。每到這時候,周玉兵就備好親手熬制的降溫涼茶送到中隊。

18年光陰荏苒,那條從自家菜園通往營區的送菜路,周玉兵走得執著而堅定。從四季不斷的時令果蔬,再到盛夏的消暑涼茶,這份情誼,源於一位軍屬對“兵兒子”的思念與牽挂,更是革命老區群眾對人民子弟兵自發的關心愛護。“我從小在太湖邊長大,78年前劉畈鄉百姓為劉鄧大軍湊出救命糧的故事在我們這兒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周玉兵言語真摯,“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歲月,太湖人民‘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的赤誠從未改變。只要我還有把子力氣,還能種些水果蔬菜,我就會一直給他們送下去。”

浩渺太湖,從不缺擁軍故事: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協調,為交通不便的太湖中隊開通“八一”公交專線,設立營區快遞點﹔縣圖書館送書入軍營,致力為該中隊打造“書香軍營”,每季度更新書目、定期組織讀書會﹔縣雙擁辦連續多年開辦軍人子女暑期托管班,解決軍人子女暑期看護難的問題。

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是一種傳承更是一場雙向奔赴。近年來,太湖中隊多次參與駐地抗洪搶險任務,常態提供便民服務。同時,他們還將太湖縣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設為官兵紅色教育基地,先后培養了3名紅色講解員,開展義務講解工作,用子弟兵的視角講好太湖紅色故事。(董笑然、黃博文)

(責編:彭曉玲、代曉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