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密集參與多國聯合軍演


8月上旬,日本“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在西太平洋海域參加軍事演習。
進入8月,日本與多個國家密集開展多場聯合軍事演習。這些演習涉及多個領域和多軍種協同,演練規模和復雜程度呈現逐步提升態勢,折射出日本持續在海外擴張軍事影響、企圖再度成為地區軍事大國的戰略野心。
海空力量參與實兵演練
7月31日至8月4日,在日本四國島以南至菲律賓以東的廣闊海域,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級“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和秋月級“照月”號通用驅逐艦,與西班牙海軍“門德斯·努涅斯”號護衛艦聯合開展多課目實戰化訓練,內容涵蓋反潛、海上投送、戰術機動等。
8月3日至4日,在澳大利亞以東海空域,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本年度“印太部署”計劃的第3水面部隊,出動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伊勢”號和高波級驅逐艦“涼波”號,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空軍P-8A反潛巡邏機等進行聯合演練。內容涵蓋數據鏈通信及編隊拍照等戰術訓練,重點檢驗了3國海空兵力在信息共享和戰術配合方面的協同效率。
8月4日至12日,日本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和挪威等國,在西太平洋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訓練。日本“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與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和“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以及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共同實施涉及多個航母/准航母打擊群的協同演練,規模與規格均達到近期較高水平。美英兩國的F-35B艦載機,在“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甲板上實施起降訓練,檢驗了不同國家間艦載機跨平台起降能力。
與英國航母打擊群8月中旬停靠日本相呼應,8月6日至7日,日本航空自衛隊第8航空團的3架F-2戰斗機,與英國空軍4架F-35B戰斗機及1架A330 MRTT空中加油機,在航空自衛隊筑城基地及九州周邊空域實施聯合訓練,以提升戰術技能與空中協同能力。
桌面推演聚焦聯合行動
除實兵演練外,7月30日至8月1日,日本海上自衛隊還與美軍舉行本年度第一階段桌面演習。后續兩個階段演習將分別在9月3日和9日實施。日本海上自衛隊參演單位包括自衛艦隊、各地方隊、系統通信隊群、補給本部等。
日美本年度桌面演習聚焦3個環節:一是在“灰色地帶”場景中(如海上對峙、島嶼滲透等“非戰爭事態”),從平時狀態向緊急狀態的轉換和全流程銜接﹔二是日美聯合作戰的戰術協同細節,包括美軍艦艇編入日本自衛艦隊作戰序列、共享實時戰場態勢圖及分工承擔防空、反潛、反艦任務等內容﹔三是完善應對各類事態的方案,參演方記錄並分析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形成可落地的改進方案,為后續演習與裝備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有外媒分析認為,此次桌面演習時間跨度較長,呈現“分段式聚焦”特征。這種錯峰設置,既為參演方預留了戰術復盤與方案調整的空間,也暗合“從平時向緊急事態遞進”的演練邏輯。看似是常規的指揮流程打磨,實則是美日同盟在海上作戰體系協同層面的深度練兵,本質上是將“戰爭預案”向實戰化推進,是美日推進“一體化作戰”進程的縮影。
伙伴國聯動日益升級
7月13日至8月4日,由美國和澳大利亞主辦的“護身軍刀2025”多國聯合軍事演習,在澳大利亞及周邊地區舉行。日本第6次參加該系列演習。除海上和陸上自衛隊外,日本還增派航空自衛隊以及電子、網絡作戰部隊和醫療部隊等參演,參演總人數達1500人,參演艦艇由2艘增至3艘,並首次參加太空作戰演練。
8月21日至9月1日,美日澳3國將舉行“山櫻-89”指揮所演習。8月24日至9月4日,日本還將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超級加魯達盾牌”年度聯合實兵訓練。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派出大型運輸艦“大隅”號及2艘氣墊登陸艇,陸上自衛隊將派出第1空降旅、水陸兩棲旅等部隊,航空自衛隊第1運輸航空隊將提供支援保障。
日本近期參與的諸多聯合演練,覆蓋從雙邊協同到多國聯訓、從戰術協同到多域聯動、從實兵演練到桌面推演等多元場景,不僅涉及傳統的反潛、通信等課目,還包含航母打擊群協同、跨平台艦載機互降、島嶼奪控等戰法,核心均指向強化區域軍事合作與提升實戰化能力。
可以看出,日本正通過常態化參與境內外軍演,提升自身進攻性軍事能力。對此,有分析人士稱,日本持續推進和綁定“日美+N”多邊軍事合作機制、拼湊和深化“小圈子”搞陣營對抗的做法,將嚴重沖擊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危及戰后國際秩序。(王成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