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拓展印太軍事存在


新西蘭海軍“特卡哈”號導彈護衛艦。
近期,新西蘭軍方動作頻頻:向駐韓“聯合國軍司令部”派駐首支戰備步兵排,邀請日本艦艇編隊訪問惠靈頓,以參與印太地區事務為由高頻次出動艦機執行演訓及動態部署任務,並在“五眼聯盟”及北約盟友框架下磋商情報共享、基地開放等防務合作機制。有外媒分析認為,在多重因素驅動下,新西蘭正持續增加軍備投入,以拓展印太地區軍事存在。其與陣營勢力的深度綁定及日趨顯現的軍事化傾向引發多方關注。
多向聯動態勢活躍
新西蘭派駐韓國的首支戰備步兵排由35人組成,計劃開展為期3個月的短期駐防,並與美韓陸軍部隊實施多場聯合演訓。新西蘭陸軍官網稱,此次部署是“與地區盟友強化戰術層級合作和理解的重要舉措”,第二次部署擬於2026年上半年進行,規模、時長和任務范圍將進一步拓展。
與陸軍前推部署相呼應,新西蘭海空軍艦機在印太地區保持高頻活動。新西蘭空軍多架P-8A反潛巡邏機先后部署至美國關島、菲律賓克拉克、日本沖繩及三澤等地,執行所謂“對海上非法商船監管”的多國聯合任務。這是今年以來新西蘭軍機第3次參與此類行動,活動范圍覆蓋整個西太平洋,除獨立實施偵察外,還多次與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艦機開展聯合行動。海軍方面,新西蘭安扎克級導彈護衛艦“特卡哈”號自本土軍港北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會合后,共同接應從歐洲赴印太地區部署的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各方組成聯合編隊后,在菲律賓海、澳大利亞周邊海域舉行多場聯合訓練和演習,並參與美國和澳大利亞主辦的“護身軍刀25”聯合演習。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蘭海軍艦艇此前曾以臨時“挂靠”方式加入北約國家航母打擊群,但演習結束后即解散,而本輪協同持續近4個月,任務涵蓋反潛、防空、海上攔截和水面作戰等多個維度,參與度顯著提升。
在“走出去”的同時,新西蘭軍方還嘗試“請進來”。日本海上自衛隊“伊勢”號直升機驅逐艦和“涼波”號護衛艦近期訪問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新西蘭政府發言人表示,這是90年來日本作戰艦艇首次到訪惠靈頓,體現出新西蘭對太平洋地區安全與合作的高度重視。按照慣例,新西蘭海軍將於10月底前派遣2艘艦艇回訪日本。
深度滲透進程加快
新西蘭正通過防務協定談判、產業合作和技術綁定,加速融入西方陣營的印太戰略體系。據新西蘭官員透露,該國已啟動與日本的防務后勤協定談判,若協定達成,兩國軍隊互訪及艦機停靠頻次將大幅增加。考慮到兩國均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北約成員國及澳大利亞簽署類似協定,此舉將強化新西蘭與西方多國在防務和外交政策上的協同性。
在不久前舉行的北約海牙峰會期間,新西蘭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所謂“北約印太盟友圈”國家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將深化防務產業合作,重點強化供應鏈安全和技術發展等關鍵領域協作。有外軍專家指出,此次以防務產業合作為名義的聯合聲明,意在構建以技術、產業鏈、供應鏈高度綁定為特征的新型戰略聯盟,新西蘭欲借力“跨洋聯盟”,不斷強化“本國安全與印太地區安全息息相關”的政策邏輯,為其進一步參與印太地區網絡空間、太空和軍工領域事務提供依據。
在裝備與能力建設層面,新西蘭海軍明確將澳大利亞向日本訂購的最上級護衛艦列入下一代軍艦意向採購名單,稱此舉旨在“確保與大洋洲盟友保持協同”。在“護身軍刀25”聯合演習中,除傳統艦機課目外,新西蘭軍隊還派遣網絡和太空作戰部隊參與新型作戰領域演練,凸顯其向新興領域拓展的意圖。
此外,新西蘭在“五眼聯盟”框架下謀求在印太多地建立軍事設施,包括在澳大利亞擴建通信站點、與菲律賓協商開放軍事基地事宜,並計劃在太平洋島國建設水文觀測站。相關動向已引發當地輿論普遍擔憂,認為新西蘭軍事力量介入將帶來安全風險。其中,菲律賓因國內輿論壓力已拒絕其基地合作提議。
軍事擴張隱憂顯現
有外媒評論認為,盡管新西蘭軍事動作頻繁,但其實際能力與戰略目標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且擴張行為可能引發多重風險。從現役武裝力量體量及裝備體系現代化水平來看,新西蘭並不具備在印太地區“主導性存在”的實力,即便與西方盟友捆綁抱團,也難掩其“依附性角色”特征。2023年底,新西蘭1艘水文測量艦在南太平洋島國近海因操作失誤擱淺起火並最終沉沒,這一事件對其國內民意士氣造成沖擊。
針對新西蘭政府提出未來8年內實現“軍費翻番”,全面提升水面艦艇、無人機、導彈系統及信息網絡作戰能力的計劃,有新西蘭防務專家質疑稱,該計劃規模龐大卻缺乏系統設計,且一屆政府的承諾未必被下一屆完整繼承。尤其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勢必會壓縮社會福利投入,政府將面臨更大施政壓力和輿論風險。
報道指出,從地區及全球安全格局看,新西蘭的軍事擴張行為本質上是“北約印太化”的縮影。此舉可能加劇地區軍備競賽,推高安全緊張局勢,進而對新西蘭自身的經濟、外交及內部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劉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