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戰線丨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對全面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質量效益、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四)》中,習主席圍繞全面加強軍事治理、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反映了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創新發展,為我們強化使命擔當、發揚改革創新精神、以軍事治理新加強助推強軍事業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深入理解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
軍事治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新時代我軍應對風險挑戰、贏得戰略主動、增強制勝優勢的戰略舉措。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是貫穿《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四)》的一個重要主題,反映了我們黨對建軍治軍客觀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於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深遠意義。
我們黨治軍理念和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一支軍隊裝備再強、人員再多、編成再優,如果治理不善,也難以擰成一股繩、形成強大戰斗力。我們黨高度重視軍事治理對軍隊建設發展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強調“加快推進以效能為核心的軍事管理革命”“健全以精准為導向的管理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發展精准度”等,引領我軍建設發展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重大課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完善軍事治理體系”的戰略部署,為進一步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從理念到方式、從思想到行動的系統性變革,是優化制度、觸及本質的深層次變革,目的就是通過運用軍事治理的理念方法,加強全局統籌、系統抓建、體系治理,推動人民軍隊實現更快速度、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要求。科學高效的軍事治理,是解放和發展戰斗力、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積極推進軍事治理探索實踐,形成一系列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有力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當前,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責任重大,必須全面加強軍事治理,聚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以高效軍事治理進一步生成和釋放戰斗力,以現代化之“治”全面提升現代化之“質”,為如期實現既定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國防和軍隊等各領域,軍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把全面加強軍事治理上升為黨的意志,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布局來推進,反映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軍事領域的必然要求。全面加強軍事治理,必須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與國家治理各領域各環節一體推進、同頻共振,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准確認識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必須把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更新思維理念,優化治理模式,向改革創新、依法治軍、戰略管理要效能,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
改革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改革是決定我軍發展壯大、制勝未來的關鍵一招,創新是永葆我軍發展進步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帶領全軍直面問題、勇於變革、攻堅克難,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壓茬推進改革“三大戰役”,我軍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實現了整體性革命性重塑,贏得了邁向世界一流的主動。在《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四)》收入的多篇文稿中,習主席站在統籌“兩個大局”的高度,強調創新驅動是打好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彰顯了以改革創新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決心意志和深遠考量。當前,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繁重,必須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來研究破解,向改革要戰斗力。堅持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統籌前期改革成果鞏固和后續改革深化拓展,搞好改革同戰建備各方面有機統一,確保改革更好服務打好攻堅戰,為我軍長遠發展增添后勁。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強化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加快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暢通先進科技成果向戰斗力轉化鏈路,扭住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這個戰略重點,加強頂層設計、體系謀劃、分類指導,加快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推動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戰斗力生成模式轉型。創新軍事人力資源管理,推進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體系優化,精准高效配置軍事人力資源,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
依法治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國泰於法正,兵強於紀嚴。依法治軍是我們黨建軍治軍的基本方式,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要求。法治是軍事治理的戰略抓手,為軍事治理提供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隻有在法治軌道上,軍事治理體系才能越來越科學、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定型,越來越向現代化邁進。《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四)》收入的多篇文稿對依法治軍都有重要論述。當前,我軍建設正處在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更加需要發揮法治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把法治貫穿戰建備各領域全過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升軍事治理水平,更好地釋放新體制勢能、新機制動能,以法治手段助推新質戰斗力加速生成,助力我軍現代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把軍事治理同改革和法治有機結合起來,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成果,深化軍事立法工作,強化法規制度實施和執行監督,發揮好改革的推動作用,用好法治這個基本方式,以法治推進軍事治理。隻有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加強依法治軍機制建設和戰略規劃,加強法規制度供給和執行監督,堅持依法和從嚴相統一,嚴格執行鐵的紀律,才能推動形成黨委依法決策、機關依法指導、部隊依法行動、官兵依法履職的良好局面,以嚴明的法治和紀律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
戰略管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效能。“樞紐在方寸,運化斯為基。”戰略管理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最高層次的管理,解決的是人、財、物等資源向哪投、怎麼用、如何管的問題,是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重要手段。戰略管理科學,才能把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目標任務、思路舉措搞清楚,才能把軍事治理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搞清楚,才能准確把握全面加強軍事治理、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全局,實現科學規劃與高效執行。《習近平論強軍興軍(四)》收入的多篇文稿對此都有重要論述。加強和改進戰略管理,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更新管理理念、優化管理流程、創新管理機制,完善“需求—規劃—預算—執行—評估”的戰略管理鏈路,形成順暢高效的戰略管理閉合回路。深入推進戰略管理創新,健全完善需求科學生成、快速響應、有效落實機制,走開全過程專業化評估路子,發揮軍事系統運行整體效能。善於運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持續完善戰略管理制度機制,增強規劃執行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勤儉建軍,搞好經費統籌和平衡,加強動態調劑優化,提高經費使用精准度和效費比。
牢牢扭住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落點
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復雜系統工程,涉及國防和軍隊建設方方面面。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學習習主席關於以高水平治理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扭住實踐落點,不斷提高軍事治理水平,更好推進軍事治理各項工作。
強化系統治理。“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加強軍事治理必須強化系統觀念。著力以頂層謀劃抓治理,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著眼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進行全局性的規劃設計,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國際與國內、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等方面的關系。著力以掌握實情抓治理,加強復雜系統科學、現代管理知識學習運用,提高認識和把握復雜軍事系統的實際能力,在全面了解軍事治理現狀、堵點難點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增強治理體系的整體性和治理方式的有效性。著力以科學方法抓治理,善於運用綜合平衡、整體推進的方法論,加強各領域治理、全鏈路治理、各層級治理,加強條塊協作和一體聯動,進一步厘清職責、理順關系、提高效能,形成戰建備統籌更加有力、軍事系統運行更加高效的格局,推進軍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依法治理。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是軍事治理的基本方式。全面加強軍事治理,必須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以法治手段構建治理體系、規范治理活動、檢驗治理成效。持續加強制度建設,發揮軍事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健全完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統籌設計軍事法規制度體系的框架結構和內容范疇,不斷探索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完善軍事治理的制度機制,確保軍事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持續強化法治實施,增強運用法治規范軍事治理活動的能力,把法治要求貫徹到軍事治理的各領域各環節,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加快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持續加強執行監督,綜合運用司法、紀檢、監察、巡視、審計等各種監督手段和方式,完善監督協作制度機制,大力糾治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問題,切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軍事治理效能。
重視基層治理。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層治理是軍事治理的重要內容,基層治理效能是軍事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集中呈現。注重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探索規范組織設置和運行方式,壓實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高黨組織領導和推進軍事治理的能力,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直達基層、直達官兵。注重將治理要求融入日常戰備、訓練、管理等各方面,把現代治理的特點規律和基層戰斗力的生成機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有效的基層治理提升部隊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注重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激發基層官兵投身軍事治理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新官兵參與軍事治理的平台和途徑,推動治理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精准發力、持久用力,著力解決官兵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改善基層工作和生活條件,強固軍事治理的基層末端。
加強跨軍地治理。“眾力並,則萬鈞不足舉也。”加強跨軍地治理是全面加強軍事治理的應有之義,是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內在要求。隻有推動軍地形成相互適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治理狀態,才能更好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必須搞好戰略規劃對接,統籌考慮安全和發展需要,科學論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需求,加強軍地建設需求、資源投入、規劃計劃、重大項目的統籌銜接,確保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一體設計、一體籌劃。必須加強政策制度銜接,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環節,以政策制度改革為抓手,加強軍地聯合論証、聯合設計,厘清理順配套銜接關系,統籌好軍地各方利益關系,提高關聯性政策制度的耦合度。必須推進資源要素共享,著力打破體系壁壘、利益藩籬,推動軍地資源共建共享、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推進基礎設施、科技資源、人才培訓軍地共用,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協同發展新格局,為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提供強力支撐。
(執筆:劉楊鉞、蓋立閣、王濤 國防科技大學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