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銘刻東方主戰場的歷史貢獻

——探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2025年08月29日08:55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盧溝橋畔,宛平城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巍然矗立。

緩步從14級象征著14年艱苦卓絕抗戰歲月的台階進入展廳,1931、1937、1945……一個個時間坐標如刀刻斧鑿,引領參觀者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軍民以傷亡3500萬人的慘重代價,牽制了日軍主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不可替代的歷史貢獻。”紀念館工作人員的解說,與展廳內斑駁的文物、黑白的歷史影像相互印証,勾勒出波瀾壯闊的抗戰圖景。

偉大的中國抗戰,不僅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館完成新一輪升級改造,展廳面積拓展至1.22萬平方米。主題展覽《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突出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讓參觀者在重溫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歷史的同時,感受中外人民並肩作戰的深厚情誼,體味二戰勝利的來之不易。

展館內,現代科技與歷史記憶交相輝映。參觀者可通過特制相機生成與約翰·拉貝的合影,直觀感受白求恩手術的復原場景,閱讀陳納德致謝八路軍救助美國飛行員的電報……跨越時空,這些珍貴文物和歷史場景所凝結的深情厚誼歷久彌新,讓人們不禁感慨人類命運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抗日戰爭期間,拉貝、辛德貝格危難時刻伸出援手﹔蘇聯援華航空隊、美國飛虎隊與中國空軍並肩抗敵﹔白求恩、柯棣華、馬海德等國際友人遠渡重洋,冒著戰火救死扶傷﹔斯諾、史沫特萊、愛潑斯坦以筆為槍,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民在戰火中挺起不屈的脊梁。

世界人民不會忘記:中國漁民冒死營救“裡斯本丸”號英軍戰俘﹔無數百姓修筑機場為迫降的美軍飛行員打通“轟炸東京”的歸途﹔中國遠征軍遠赴緬北叢林,誓死阻遏日軍的侵略步伐﹔上海為超過兩萬名從歐洲逃難而來的難民提供了生命庇護。

紀念館的國際視野,還體現在主動連接人類共同記憶的實踐。作為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發起者,近年來,紀念館通過與14國49家博物館開展文物互鑒、聯合辦展等方式,共同銘記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斗的偉大勝利。

“在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馬來西亞等國推出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漫畫展》《偉大勝利 共鑄和平——抗戰時期美術作品展》等展覽,不僅弘揚了正確的二戰史觀,更在全球范圍內喚起對人類正義的持續守望。”紀念館工作人員說。

隻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歪曲二戰歷史真相、否定二戰勝利成果的言論在個別國家甚囂塵上。在此背景下,更有必要始終銘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歷史,持續加固戰后國際秩序的護欄。

近年來,紀念館通過外交接待、學術交流等形式,持續向國際社會傳遞正義之聲。今年7月,112個駐華使館、10個國際組織的駐華使節和外交官來到紀念館參觀。智利駐華大使巴勃羅·阿裡亞蘭說:“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斗爭讓人動容,世界人民應珍視和平,一起維護全世界共同的繁榮。”巴拿馬駐華大使雷鳴表示必須從歷史中學習,去思考如何建立一個和平、和睦的世界,“在這方面,中國為所有國家樹立了榜樣”。

展廳內,記者看到不同版本的《聯合國憲章》並列展示,見証著中國代表在1945年聯合國制憲會議上的庄嚴簽字——這是歷經戰火淬煉的民族,對“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深切祈願與堅定決心。參觀者留言簿上,無數的心願與期盼匯集。“唯有銘記歷史,才能讓和平的種子永遠扎根”“向中國人民致敬”“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字字句句傳遞著寄望未來的聲音。(本報記者 王敏 呂德勝)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