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正義必勝 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

——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

2025年08月29日08:52 | 來源:解放軍報222
小字號

巍巍長城,如脊如梁,挺立山河。

2025年新年前夕,習主席發表新年賀詞,身后的“萬裡長城”畫卷氣勢恢弘。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1月1日,天安門廣場,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歷史的列車駛入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9月3日,長安街上,軍歌聲中,高擎著浴血於抗戰烽火的英雄戰旗,人民軍隊將豪邁受閱。

14年殊死抗戰,血染的中華,誕生了一首國歌、一首軍歌。

國歌雄壯,軍歌嘹亮﹔一路高唱,一路輝煌——

起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向前!人民軍隊闊步強軍興軍新征程,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豐碑如筆,大道如砥,書寫著一條顛扑不破的偉大真理——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一)

“我們勝利了!”

80年前,21歲的新四軍戰士陸錦榮和戰友收到一份電報。

電文極短,很快譯出。譯電員“噌”地站了起來——日本投降了!

那一天,18歲的小戰士楊萍抑制不住激動,“跳到桌子上亂蹦”﹔23歲的戰士宋毅,“帽子都甩到天上去了”……

一幕幕,似在昨天。那些皺紋早已爬滿臉龐的百歲抗戰老兵,漸漸忘記很多往事,卻永遠不會忘記勝利的那一天。

然而,勝利的高光時刻到來前,卻是民族命運長達14年的深重苦難。九一八事變的炮聲,將鴉片戰爭以來飽經蹂躪的中華大地推入更加慘烈的血雨腥風。

家國傾頹、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率先發出正義的吶喊,吹響抗爭的號角。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1931年9月19日,一份《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迅速散發到沈陽的大街小巷。這是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第一個反法西斯戰爭宣言。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兩次事變,禍不旋踵﹔兩次疾呼,間不容發。

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採訪紅軍將領徐海東時,聽說徐海東一家66口人被國民黨殺害,驚訝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僅僅一年多后,徐海東就帶著隊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正如今天網友總結的那樣:解決“西安事變”,詮釋了什麼叫“不計前嫌”﹔紅軍接受改編,詮釋了什麼叫“深明大義”﹔處置“皖南事變”,詮釋了什麼叫“相忍為國”……

黑雲壓城城欲摧。面對法西斯對正義與和平的野蠻踐踏,多少政治力量或彷徨無措,或綏靖自保,或半途泄氣,有的甚至屈膝投降。然而,“只要少數之中的少數,優秀裡面的優秀,不肯坐以待斃,這個民族就總有希望”。

中華地貌,自古多情。黃河三門峽,有座砥柱山。相傳大禹治水之時,神斧劈山,激流中崛起一座石柱,波濤沖刷,巋然不動。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力挽狂瀾,砥柱中流,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正義人格的化身。

“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14年孤懸敵后,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大半犧牲。在更為廣袤的華北、華中、華南,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游擊隊和人民武裝力量,把高山密林、江海湖泊、平原地道變成殺敵戰場。敵后戰場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

“從前只是一大塊沃土,一大盤散沙的死中國,現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國了。”七七事變兩年之后,1939年7月7日,朱自清在《這一天》一文中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原因何在?1943年,又是一個7月7日。愛國將領續范亭在晉西北《抗戰日報》撰文說:“中國近代產生了一個新的巨人,這個巨人足抵長江,頭在延安,兩隻巨手把握了泰山與恆山,他的脊骨就是南北貫通兩千裡的太行山。”

“太行山高,可以呼遠。”這個巨人,就是“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的中國共產黨!

習主席深刻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抗戰勝利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人口已近1億,正義力量蓬勃生長。

今天,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已突破1億,捍衛正義與和平的力量更加強大。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夢想的前進步伐。

“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

(二)

六盤山上,一支年輕的隊伍與屹立了兩千多年的戰國秦長城相遇。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1935年10月,站在長征路上的最后一座高山,紅軍官兵舉目遠眺,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長城一線已是一片烽火狼煙。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翻過六盤山,這支隊伍向黃土高原的溝梁塬峁走去。

從一個山峰走向另一個山峰,是腳力和耐力的遠征﹔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則往往是一場思想的偉大進軍。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帶著一系列疑問進入延安,成為第一個到訪延安的英國人。

窯洞裡,躍動的火苗,刺破戰爭的迷霧。在與貝特蘭的秉燭夜談中,毛澤東告訴他:歷史上的一切戰爭,依其性質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正義的戰爭,一是非正義的戰爭。

窯洞幽深,油燈微弱。面壁黃土的中國共產黨人卻另辟蹊徑認識戰爭,跳出了弱肉強食的傳統戰爭思維。

南京淪陷、徐州失守、武漢危急……在吳家大院窯洞的八天九夜裡,毛澤東廢寢忘食,《論持久戰》石破天驚,成為“每一個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應讀的一本巨著”。

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正義之火,讓山溝溝裡的溫厚黃土開始了釉色萬彩的“窯變”。就是在這部約5萬字的著作中,毛澤東用歷史的眼光昭告世人——

“我們的戰爭是神聖的、正義的,是進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國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時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能否速勝?會否亡國?一片愁雲迷惘中,毛澤東自信斷言:“犧牲雖大,時間雖長,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經鮮明地擺在我們的前面。”

在那個“叢林法則”大行其道的時代,以軍事實力預測戰爭結果,是西方觀察家篤信的勝敗邏輯。中國共產黨人卻透過戰爭迷霧、透析戰爭法則,創造了獨具一格的軍事思想、戰略戰術。

重視武裝,卻不迷信武力﹔追求強國強軍,卻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反對不義之戰,卻不懼怕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戰爭。

為什麼這個政黨對戰爭與和平的理解如此深刻?因為“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近代中國,崛起的機遇屢被侵略戰爭打斷。甲午戰敗,一紙《馬關條約》,讓洋務運動夢碎﹔庚子戰敗,一份《辛丑條約》,讓近代中國步履蹣跚﹔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更是給中華民族帶來一場空前浩劫。

“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被八路軍俘虜的日軍士兵香川孝志,讀過《論持久戰》后“如雷擊頂”,此后漸漸改變對八路軍的敵意,站到了反對日本侵略的陣營。

尋根溯源,這場偉大勝利,是思想的勝利,更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

回眸勝利之路,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關鍵就在於始終堅持黨的創新理論的指導。

翻過六盤山、翻過太行山,人民軍隊的長征並沒有結束,還有“雄關漫道”,還須“從頭邁越”……新時代的征程上,還有更多的險灘激流、層巒疊嶂。

思想與時俱進,實踐永無止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習近平強軍思想,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

今夕何夕?由大向強卻又將強未強之際,如同人到半山路更險、船到中流浪愈急,“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提出的新考題比過去更復雜、更難”。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依然是對人間正義的守望,對和平發展的考量,對人民福祉的求索。

歷史已經告訴未來,未來終將印証歷史。

(三)

1932年,《東方雜志》向全國廣發以“夢想”為主題的通啟。清華大學教授俞平伯痛陳“我沒有夢想”,又提出一個反問:“我們的英雄又不知在何處?”

那一年,日軍鐵蹄已踏破東北。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政策,讓大好河山沉淪陷落、憂國之士痛心疾首。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喜峰口,那座浸染血色硝煙的關城,主體如今已沒入水庫之下。時隱時現的雄關,仿佛依然回響著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被迫發出的“最后的吼聲”!

河北遵化,長城抗戰烈士陵園,20余塊明長城磚刻成20余名抗戰烈士的墓碑:姓名、籍貫、部隊番號、陣亡之戰……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永遠挺立在生命最后的戰場。

壘起來是長城,立起來是豐碑。為了捍衛正義,為了締造和平,為了守護人民,無數英雄毀家紓難、向死而生。

炮火連綿的歲月裡,他們是不能盡孝的兒女,是無法看顧孩子的父母,是被戰火分隔的夫妻,是無緣見証弟妹成長的兄長,是看不到戰爭勝利的將士……

——這是一個人的最后防線。1940年2月,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中,楊靖宇孤身與敵周旋5晝夜,直至戰斗到最后一刻。面對勸降,他說:“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這是一個班的最后防線。1941年9月,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1團7連6班5名戰士,為掩護主力和群眾安全轉移,吸引敵人走上狼牙山主峰棋盤陀,直至打完最后一顆子彈。“隻有一條路,咱們跳崖!”

——這是一個連的最后防線。1944年除夕,沭河邊上,500多日偽軍闖到朱村大肆掠殺。聽到槍聲,八路軍濱海軍區4團3營8連官兵迎著寒風涉過冰河,扑進村子。血戰近6小時,村民得救了,24位年輕官兵卻長眠於此。從那時起,每年大年初一,村民的第一碗餃子,不敬天不敬地,敬犧牲的英雄。

“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勇敢的人一生隻死一回。”武器、工事,都不是最后的防線,意志才是,精神才是!

1937年,四川安縣,25歲的小學教員王建堂即將隨抗日義勇隊奔赴戰場。父親匆匆送來包裹,展開竟是一面“死”字旗:“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父親以“死”相囑,兒子佩“死”出征。

1938年,武漢空戰前夕,西方戰地攝影記者卡帕拍下一張照片——一個少年舉旗行走在集會隊伍中,旗上題寫著兩個字:不死。

決死,則可以求生!這是四萬萬民眾的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無數的人“爭著死、搶著死”,換來的是民族的不死。當精神不死、信念不滅,則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魯迅曾說:“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跨越80余載春秋,新時代革命軍人心中依然燃燒著這樣的火焰——疫情肆虐,“解放軍誓死不退”﹔雷場涉險,“你退后,讓我來”﹔保衛邊疆,“清澈的愛,隻為中國”……

蘇聯女作家科茹霍娃曾說:“士兵的力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還在於他生長的古老土地上,在於他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多年形成的歷史之中。”

1945年,抗戰即將勝利,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總結說,“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

2017年,建軍90周年之際,習主席在朱日和沙場閱兵時指出,“我們的人民軍隊不愧是聽黨指揮的英雄軍隊,不愧是忠心報國的英雄軍隊,不愧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英勇奮斗的英雄軍隊。”

時光荏苒,昔年於戰火中重組的“劉老庄連”正在加速融入多兵種火力協同的合成作戰體系。來自劉老庄的二級上士楊永杰被連隊評選為“新時代劉老庄八十二勇士”。從83號到如今的6673號,勇士一次次重生,一代代涌現。

“對英雄最好的紀念,就是英雄輩出。”2025年6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宣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即將公布。此前,已分3批公布1000多個烈士姓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牆上刻印著這些烈士的姓名。大屏幕上,AI復原的英烈臉龐漸漸綻出笑意,栩栩如生。

那一刻,他們仿佛從未離去。

(四)

一座唐代磚塔,巍然屹立在延安的寶塔山上。南北兩塊匾額,一曰“高超碧落”,一曰“俯視紅塵”。

碧落者,天空也﹔紅塵者,大地也。古人登高望遠,祈望天地祥和。然而,抗戰時期,日軍曾多次空襲延安,轟炸機導航員正是以這座寶塔為目標,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上投下炸彈。

鐵翼之下,卻是另一番光景。無數中國青年冒著日軍的炸彈與刺刀,闖過國民黨頑固派的堵截和封鎖,走過萬水千山,向著寶塔山奔赴而來。

在這些青年的眼中,寶塔山是一個導航的標志,指出他們人生的方向、奮斗的目標、青春的價值。

“天下人心歸延安”——這座寶塔,在民族危亡之際化作正義的燈塔、勝利的象征、人民的希望。

這是一張載入史冊的老照片。一孔窯洞前,毛澤東神採奕奕地講話。這位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一身粗布軍裝,一雙土布鞋,褲子上赫然打著兩個大大的補丁。

這是一份留存至今的石刻判決書。全身留下多處傷疤的戰斗英雄肖玉璧,因貪污數額巨大而被處以極刑。《解放日報》對此案評論:在“廉潔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許有一個“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長!有了,就拔掉它!

“我經歷過那個年代,太清楚廉潔的意義了!”95歲的老人展先勇,當年曾擔任兒童團團長。他說,“那時候,要是有一個腐敗分子在根據地為虎作倀,比一群鬼子‘掃蕩’對民心的破壞力還大!”

民心似鏡,燭照正義,決定向背。1937年夏天,幾位美國學者到訪延安后,很快得出判斷:“在那個環境裡,個人私欲必須向崇高的理念折腰”,“這個國家的大多數軍隊和人民都會站在共產黨一方來”。

在愛國華僑陳嘉庚的眼裡,國民黨的“陪都”重慶一片烏煙瘴氣。而在共產黨治下的延安,卻呈現出“十個沒有”的新氣象:沒有貪官污吏,沒有土豪劣紳,沒有賭博,沒有娼妓,沒有小老婆,沒有叫花子,沒有結黨營私之徒,沒有萎靡不振之氣,沒有人吃摩擦飯,沒有人發國難財。

“延安作風”,何止在延安?抗日戰場上,流傳著兩個關於“鞋”的故事——

1938年4月,八路軍129師772團在山西太行山區長樂村與日軍激戰,團長葉成煥在戰斗中犧牲,年僅24歲。安葬烈士時,人們驚訝地發現:這位戰功赫赫的團長,腳上竟然穿著一雙破舊的草鞋。民兵隊長董來旺含著眼淚,脫下自己的布鞋,為葉團長換上……

1944年11月,八路軍南下支隊進軍湘鄂地區。長途行軍途中,一些官兵的鞋子走壞了。司令員王震看到一名戰士腳上流血,馬上將自己的布鞋脫下一隻說:“你穿一隻,我穿一隻。”這名戰士,此后再也沒掉過隊。

革命如“苦履”,“苦履”見作風。人民軍隊正是以這樣的作風,一步一履,走過艱難歲月,走向最終勝利。

如今,陝北的窯洞仍如大地的眼眸,靜觀歲月變遷。

2022年10月,習主席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告誡全黨,“當年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

2024年6月,習主席在延安王家坪革命舊址指出,“全軍高級干部要牢記初心使命,帶頭弘揚延安精神,帶頭加強革命性鍛造,扛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團結帶領廣大官兵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把強軍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一條千頃澄碧的江河,有它清澈的源頭,千回百轉,純潔如初。

一支自我革命的隊伍,有它光榮的血脈,千秋萬代,不容褻瀆。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今天的中國軍校學子在深化政治整訓中來延安尋根,總要唱起這支歌,也總要聆聽一段往事——

1938年、1939年,毛澤東曾兩次向抗大學員提出:我們要“訂一個條約”。

這個“抗大之約”,字字千鈞,語重心長:“我們將來要永遠以革命的面目相見!”

(五)

1938年1月,晉北山區。

一輛老舊的福特牌貨車,在山路上緩緩行駛。副駕駛位置上,坐著50多歲的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不久前,八路軍剛取得平型關大捷。斯特朗想知道,這支創造了二萬五千裡長征奇跡的“農民隊伍”,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此后十多天,在八路軍總部的實地見聞,讓斯特朗心裡有了答案。她在《人類的五分之一》中斷定:“這支軍隊同人民緊密相連,是人民的軍隊”,中國的命運必定“掌握在她的人民手中”“中國抗戰必將勝利”。

太行壁立,長風蕭蕭。抗戰期間,不遠萬裡到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求解”的外國人士絡繹不絕。他們去的時候,常常帶著相似的疑問﹔走的時候,又總是帶著相似的結論——中國人民必勝!

全國抗戰開始不久,毛澤東就深刻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這一重要論斷發表的時候,人民軍隊正深入敵后、發動人民,開辟抗日根據地,“燒死野牛的火陣”不斷點燃。

人民戰爭,以人民為戰爭命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很多抗戰老兵清楚記得,當時一個共產黨員甚至一個通信員、衛生員就能拉起一支隊伍,一個連或一個排的隊伍就能開辟出一片根據地。

——這是中國農村幾千年來,都從未有過的景象:民主選舉、“精兵簡政”、減租減息、大生產運動、識字運動、解放婦女運動……決死隊、敢死隊、救國會、婦救會、兒童團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最堅定的支持者,成為抗擊侵略者最磅礡的力量。

——這是世界戰爭史任何一個戰場上,都未曾有過的奇觀: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平原地區的村鄉聯防戰,河湖港汊的水上游擊戰,鐵路沿線的鐵道游擊戰,沿海地區的海上游擊戰……廣大軍民把侵略者的后方,變成了前線。

——這是任何一支軍隊與人民之間,都不曾有過的交融:用乳汁救活八路軍小戰士的沂蒙“紅嫂”明德英,將丈夫和5個兒子送上戰場的“英雄母親”鄧玉芬,冒死照料傷病員的“子弟兵的老大哥”崔洛唐,寧死也不說出八路軍情報的兒童團團長王璞……為了勝利,中國人民與人民軍隊血脈相連、生死相依,“子弟兵”從此有了“人民”這個永恆的定語。

在戰火中失去了一隻眼睛的劉伯承曾經感慨,“老百姓不是命中注定要跟我們走的,為什麼不跟別人走呢?”“只要你是為人民大眾的切身利益而戰,戰爭奪去你一隻眼睛,群眾會給你千萬隻眼睛﹔奪去你一隻手,群眾會還給你千萬隻手!”

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聶榮臻曾一人、一馬、一個警衛員,幾乎跑遍了這裡的山山水水。有人擔心他的安全,他卻說:“在群眾的海洋裡,安全得很啊!”

在河道如織、水網密布的江南,有人問陳毅:“江南水鄉沒有山,新四軍靠什麼對付敵人?”陳毅的回答意味深長:“靠‘人山’,人民群眾就是我們最大的靠山!”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

194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卡爾遜率部深入太平洋上日軍佔據的海島叢林中,連戰連捷。談及獲勝原因,卡爾遜坦言,“是從八路軍那裡找到了辦法”。

一名侵華日軍參謀也曾撰文指出:八路軍對日本軍進行的戰爭,是一場任何條令都未寫過、也從未體驗過的特殊戰爭。

侵略者當然理解不了這樣的特殊戰爭,更不可能戰勝這支深深植根於腳下這片土地的人民軍隊——他們因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戰,靠人民而勝。

1945年8月15日,丈夫和5個兒子全部戰死沙場的鄧玉芬含淚告慰親人:“咱們勝利了!勝利了!”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習主席深刻揭示人民必勝的制勝機理:“人民軍隊的根脈,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戰爭的偉力,來源於人民的偉大力量。”

(六)

“我總忘記了自己並不是一個中國人。”

1938年,來自美國密蘇裡州的女記者史沫特萊,與新四軍軍醫章央芬攜手登上安徽雲嶺一座山頭。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眺望初升的太陽,兩名不同膚色的女性緊緊相擁,“看,多美啊!這是你的祖國,也是我的。我們要為祖國獨立自由而戰!”

侵略者鐵蹄之下,無數國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卻也有大批國際友人在這片破碎山河找到“祖國”般的歸屬感,正如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美國醫生馬海德所說:“能夠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為一個客人置身於這場偉大的解放事業中,我感到極大的愉快。”

斯諾、白求恩、柯棣華、艾黎、漢斯·米勒……槍林彈雨中,來自世界各地愛好和平的人們義無反顧跨入同一條戰壕,保衛的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捍衛的是和平、正義等全人類共同價值。

東北抗聯教導旅配合蘇聯紅軍作戰、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大捷中成功解救被圍英軍、中國民眾冒死庇護美軍“杜立特飛行隊”飛行員……為了和平的陽光早日普照大地,中國人民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艱難歲月中書寫了攜手並肩、守望相助的正義篇章。

1939年1月,《論持久戰》英文版出版。毛澤東欣然提筆作序,“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6年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迎來勝利曙光。50國代表匯聚舊金山,共同簽署《聯合國憲章》。中國代表、共產黨人董必武作為首批簽字者,在這份沉甸甸的歷史文件上寫下名字。

“首批”背后,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被日本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重回祖國懷抱,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大國身份登上國際舞台。

“首批”背后,是中國人民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自1931年起,中國人民最早奮起反抗法西斯侵略,以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的巨大犧牲,支撐起東方主戰場。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昭示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歷史規律。

“道”,是和平正義,是天下一家,是命運與共。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和平發展才是人間正道。

2025年5月,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方隊步伐鏗鏘走過檢閱台時,坐在習主席身旁的百歲俄羅斯老戰士葉夫根尼·茲納緬斯基豎起大拇指點贊,習主席微笑向他致意。

點贊,為共同的歷史記憶,更為未來的同舟共濟。

“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裡,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習主席形象地表達了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時代發展大勢。

當今世界,來到又一個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十字路口:單邊主義、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歷史修正主義暗流涌動,地區沖突和戰爭頻仍。經歷過國破家亡的中國人民,對和平的追求更為執著而強烈。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紀念這段歷史,正是為了重申:捍衛正義與和平的共同記憶絕不能被歲月塵封,用鮮血和生命構建的戰后國際秩序,也決不容許任何勢力顛覆。

今年,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已35年——5萬余人次“中國藍盔”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留下了自己的身影,17名官兵獻出生命﹔

今年,中國軍隊赴亞丁灣護航已17年——47批護航編隊為數千艘中外船舶護航,保障國際海上運輸通道安全﹔

今年,中國軍隊執行“和諧使命”任務已15年——“和平方舟”號航跡遍布3大洋6大洲,為37萬余人次提供醫療服務……

“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大道不孤。中國軍隊,永遠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七)

“太行天下脊,黃河出昆侖。”

一山雄踞中原,一河九曲奔騰,定義了中國最早的“山河”。

這壯美的山河之間,就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家園。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這樣深情描述這個家園:“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貯藏了豐富的礦產﹔有很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這是開天辟地的新型政黨對祖國的禮贊。

這是中華民族的熱血赤子對母親的謳歌。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回望抗戰烽火,我們更加篤信:愛中國,就要有中國心﹔愛中國,就要有中國情﹔愛中國,更要有中國力量!

太行深處,峰如醒獅。2025年7月7日,習主席來到山西陽泉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八路軍烈士敬獻花籃。

極目長天,碑比雲高,腳比路長。

2025年4月,延安市新區建成一座海軍文化主題公園,人民海軍“萬噸大驅”延安艦的等比例模型成為地標。延安艦的艦徽上,寶塔山下的一孔孔窯洞,仿佛一雙雙矚望的眼睛,目送巨艦從黃土高原駛向深海大洋——

在烽火中啟航,向著復興遠航。7月初,延安艦護衛航母山東艦訪問香港。一對情侶在航母甲板上完成求婚儀式,他們身旁,海軍特戰隊員微笑守望。網友為這幅畫面配上“旁白”:“這,就是我要守護的幸福!”

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衛和平是軍隊之責。這是一個偉大民族對一支強大軍隊的矚望,也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不負使命的忠誠擔當。

“當戰斗到最后一人,你是否會和先輩們一樣,敢於向敵人亮出你的刺刀?”

“作為‘白刃格斗英雄連’第5717名戰士,我敢!”這支在百團大戰中曾與日軍刺刀見紅的連隊,如今成長為守衛祖國南疆的叢林猛虎、特戰先鋒。每一名新兵在入連儀式上,都會完成這樣的問答。

習主席深刻指出,中華民族走出苦難、中國人民實現解放,有賴於一支英雄的人民軍隊﹔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生活,必須加快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這是80多年前那場偉大勝利的正義結論,也是一支強大軍隊與民族復興之間的必然邏輯。

80多年前,黨領導抗日軍民打贏了一場場攻堅戰。新時代新征程,經過整體性革命性重塑的人民軍隊,正全力以赴打贏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

“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跨越百年征程,人民軍隊邁開新“三步走”中的第一步。2027,2035,2050……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清晰在望。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強軍的重任,擔負在每一名新時代革命軍人的肩膀。

萬眾一心,風雨無阻。我們從勝利中走來,還要繼續向勝利走去。

這些天,網友制作的一段AI短視頻感動無數人——八路軍戰士穿越時空,向今天的士兵熱切詢問:“你是從新中國過來的嗎?”“我們勝利了嗎?”

再過幾天,“勝利日”就將到來。

“平型關大戰突擊連”、“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夜襲陽明堡“戰斗模范連”、“黃土嶺功臣炮連”、“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左權獨立營”、“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庄連”、“攻堅英雄連”……一面面勝利的旗幟,將高揚在光榮受閱的隊伍,高擎在英雄傳人的肩頭。

為了正義,為了和平,為了人民,一個個如山方陣、一條條滾滾鐵流都在庄嚴宣誓——

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新的勝利一定會到來!(解辛平)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