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35A與無人機協同演練


C100四旋翼無人機可折疊后裝入背包。
美國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制造商PDW公司近日發布聲明,宣布該公司研發的C100四旋翼無人機與美國空軍F-35A戰斗機協同配合,完成空對地精確打擊任務,驗証了四旋翼無人機實時傳輸目標信息、引導空中火力打擊的技術可行性。
演示過程中,無人機操作員在距目標約3千米的距離上,遙控1架C100四旋翼無人機執行盤旋偵察任務,持續時長約35分鐘。該無人機鎖定目標后,通過機載激光目標指示器引導高空飛行的F-35A戰斗機投擲4枚GBU-12激光制導炸彈,所有炸彈均命中目標。
PDW公司介紹,C100作為一款“小尺寸、小重量、低功耗”的四旋翼無人機,具備多任務適配能力,可搭載多種光電傳感器及小型殺傷彈藥,續航時間達74分鐘,最大航程10千米。該無人機設計緊湊,可折疊后裝入背包,從組裝到升空耗時不到兩分鐘,目前已列裝美國陸軍。
四旋翼無人機因靈活易操作、成本低廉的特性,在美軍戰術體系中展現出較強適用性。其既可作為直接攻擊武器,也能為常規火力打擊提供目標指引,殺傷力已在多場實戰演練中得到驗証。2024年6月,美軍在美菲聯合軍事演習中就曾開展類似課目演練——由菲律賓軍方提供的無人機和C-130運輸機負責目標指示,引導美軍F-35B戰斗機向水面浮動目標發射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PDW公司的演示意味著美軍在“忠誠僚機”項目之外,開辟出另一條有人/無人體系融合的技術路徑。與需專門研發具備偵察、電子戰、導彈打擊等綜合能力的先進半自主無人機(即“忠誠僚機”)相比,利用現有型號改裝的四旋翼無人機執行火力引導任務具有一定優勢:一方面制造成本更低且易於規模化推廣,另一方面採用地面操作員遠程控制模式,可避免有人戰斗機飛行員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分散注意力。
盡管控制方式存在差異——“忠誠僚機”由有人戰斗機飛行員直接操控,而四旋翼無人機由地面人員遠程控制,但兩類方案在核心技術層面保持一致。它們均需與有人戰斗機建立穩定的數據鏈路,實現戰場信息的實時共享與戰術協同,以提升整體作戰效能並降低飛行員風險。更關鍵的是,兩者均試圖構建網絡化、低成本的有人/無人融合空戰體系,成為美軍探索下一代智能化空中作戰模式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協同作戰模式仍面臨多重挑戰。有分析人士認為,四旋翼無人機對數據鏈路和機載傳感器的高度依賴,使其面臨系統脆弱性。同時,此類無人機易受電子干擾和網絡攻擊影響,可能導致目標指示功能中斷。隨著電子戰技術升級,這類系統需要構建具備冗余設計和備用方案的網絡化架構,以確保在高對抗環境中的持續效能。從這一角度看,四旋翼無人機與有人戰斗機的協同作戰效果,將取決於對電磁頻譜的控制能力。(李學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